- 年份
- 2024(2007)
- 2023(3190)
- 2022(2616)
- 2021(2753)
- 2020(2184)
- 2019(5077)
- 2018(5141)
- 2017(8074)
- 2016(5786)
- 2015(6834)
- 2014(6962)
- 2013(5998)
- 2012(5683)
- 2011(5451)
- 2010(6157)
- 2009(5639)
- 2008(4353)
- 2007(3953)
- 2006(3643)
- 2005(3130)
- 学科
- 教育(19484)
- 中国(11546)
- 济(10418)
- 经济(10288)
- 理论(9835)
- 管理(8266)
- 教学(7038)
- 业(6499)
- 企(6322)
- 企业(6322)
- 方法(5084)
- 学(4886)
- 农(4360)
- 和(4296)
- 革(3855)
- 业经(3794)
- 政治(3717)
- 思想(3669)
- 发(3654)
- 社会(3654)
- 学法(3653)
- 教学法(3653)
- 研究(3527)
- 发展(3517)
- 学校(3443)
- 高等(3424)
- 展(3395)
- 改革(3373)
- 思想政治(3313)
- 政治教育(3313)
- 机构
- 大学(70222)
- 学院(66965)
- 教育(28374)
- 研究(26397)
- 范(21652)
- 师范(21608)
- 师范大学(17863)
- 管理(17857)
- 济(16828)
- 京(16594)
- 经济(16128)
- 理学(15237)
- 理学院(14930)
- 职业(14463)
- 管理学(14417)
- 管理学院(14254)
- 科学(14223)
- 技术(12913)
- 所(12795)
- 中国(12216)
- 江(11895)
- 北京(11547)
- 研究所(11462)
- 教育学(10964)
- 中心(10385)
- 职业技术(9882)
- 院(9178)
- 财(9175)
- 州(8968)
- 技术学院(8445)
- 基金
- 项目(39299)
- 研究(39027)
- 科学(32701)
- 教育(28978)
- 基金(23836)
- 社会(22828)
- 编号(20001)
- 社会科(19945)
- 社会科学(19935)
- 成果(19537)
- 家(18882)
- 国家(18471)
- 课题(17904)
- 省(17263)
- 划(16803)
- 年(15826)
- 科学基金(15388)
- 规划(13058)
- 项目编号(11710)
- 基金项目(11640)
- 度(11523)
- 部(11339)
- 性(11133)
- 教育部(10856)
- 研究成果(10684)
- 重点(10665)
- 阶(10101)
- 段(10048)
- 阶段(10024)
- 年度(10013)
共检索到11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天航
通过回顾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发现曾发生过多次社会公众阻抗职业本科教育的舆情事件,这些舆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通过对这几次舆情分析,可知社会公众在与职业本科教育交往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信任关系,致使职业本科教育在社会信任方面陷入危机。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拟态环境”的失真带来“舆论审判”,“符号暴力”的笼罩形塑“集体记忆”,“职业获得”的追求强化“分类机制”,“路径依赖”的持续带来“质量危机”。为化解职业本科教育社会信任危机,可通过“去后真相”杜绝“舆论审判”发生,统筹“三教”协同突破“集体记忆”迷思,革新“社会形态”摆脱“分类机制”宰制,实施“质量攻关”走出“质量危机”困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天佑 李晓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层次上移的“产物”,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也面临着社会认同感低的现实危机。调研发现,社会民众普遍认为职业本科教育存在办学质量不高、本科属性不强、发展前景不明等问题。对职业本科院校转型前的办学背景及其定位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存在类型定位模糊、办学资源不足、制度建设缺位和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进而引发了社会“认同危机”。为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形象,可从优化类型定位、发展数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来消解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危机,从而构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新形态。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社会认同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新一轮技术革命,科学知识向生产技术转移、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发展、技术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化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现变革,其焦点在于职业教育课程如何适应性选择的问题。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探析技术知识变革的历史演变钩沉,并从价值、数量、结构以及评价等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技术知识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本体遮蔽。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选择的策略,具体包括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价值取向,重构技术知识转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生产”与“课程供给”的动态互补;践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形成类型化的课程建设范式,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质量”的线性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架设技术知识变革与课程改革的桥梁,实现“知识供给侧”与“课程需求侧”的动态平衡;秉持人的全面发展观,构建异质类多维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共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陈谨
旅游地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 ,构建了旅游地策划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框架 ,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和如何避免形象遮蔽 ,产生形象叠加效应等方面 ,结合作者在规划编制中的案例 ,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
关键词:
旅游策划 形象策划 形象遮蔽 形象叠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茂森 曹丹丹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如何凸显积极真实的教师自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教师作为执行者的复杂情结、个人话语明显乏力以及自我批判意识严重不足,遮蔽了教师自我的存在性价值和意义。为此,从教师自我的道德意义出发,自觉地追求精神层面的自我,积极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并形成一种自我负责的专业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实现教师自我的意识觉醒与内在超越。
关键词:
教师自我 执行者 道德意义 自我负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远岳
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由于课程知识的过程性存在、学习主体的复杂性、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及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使得学习具有过程属性,学习的过程价值表现为其生成性与发展性。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属性,使得知识学习对象化、教学过程流程化、学习结果单一化,为彰显学习的过程属性,实现学习的过程价值,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用过程思维、复杂思维和关系思维来思考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价值,丰富学习过程。
关键词:
学习 过程 过程属性 过程思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远岳
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由于课程知识的过程性存在、学习主体的复杂性、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及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使得学习具有过程属性,学习的过程价值表现为其生成性与发展性。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属性,使得知识学习对象化、教学过程流程化、学习结果单一化,为彰显学习的过程属性,实现学习的过程价值,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用过程思维、复杂思维和关系思维来思考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价值,丰富学习过程。
关键词:
学习 过程 过程属性 过程思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文辉
"有效教学"脱胎之时便饱含着强烈的工具理性基质,它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愈益呈现出阻抑智慧、束缚个性的病态,导致对有效教学的虚假注释。生成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了现代教学从标准化大规模量的扩张到多样化个性的张扬这一变革脉络,把对有效教学的平面化静态描述发展到立体性动态建构,并对教学中人的生存样态怀揣深切关怀,这是对有效教学认识视角的转换和伦理使命的升华,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文化范式的重要变革。
关键词:
工具理性 有效教学 生成性教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舒远招
精神文化消费与人文精神的遮蔽舒远招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正如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相对应的概念.精神消费的对象是精神文化产品,精神消费的过程,是主体(人)的精神需要通过"消费"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的过程。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根本区别,在于消费对象、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忠鹏
产业竞争在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过程,作为产业分析核心工具的"五力模型"因其静态性而必然遮蔽由创新引致的产业演变。"五力模型"以产业竞争的本质固定、市场界域一定、产品与服务范畴既定为前提,而创新却能够将其改变、甚至颠覆。"五力模型"内含产业边界明晰的假设,而创新则使产业边界模糊化。完全以简单的产业分析作为战略规划的基础,不仅将局限产业未来的发展,更会妨碍创新机会的识别和捕捉。
关键词:
产业分析 五力模型 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凯 周欣茹
道德自我是道德行为所以可能的前提,是道德完善的出发点,因而师德发展应表现为教师道德自我的建构过程。教师道德自我是开放和发展的自我,在他律与自律的共同作用中发展,是教师教育实践的道德风貌。然而,长期以来师德建设重视规范性师德,导致教师道德自我被遮蔽,师德建构抽离生命历程,缺失内生动力,个体合理需求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回归实践,在行动中发现教师道德自我;重建规范,在互动中导引教师道德自我;直面问题,在探究中提升教师道德自我。
关键词:
规范性师德 教师道德自我 遮蔽 澄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莉 张文海 贾严
近来,一些高校MBA项目的爆炸性增长和不负责任的扩招,使得MBA教育面临着“信任危机”。 一、学生的困惑 MBA之所以受到追捧,与MBA起薪高或超高薪的传说分不开。MBA的高薪神话大概是从几年前一本相当流行的书开始的。该书的封面上赫然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伟杰 姜宇
在遵循规律与扩大规模间前行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发展平衡的困境,诱发了定位混乱、功能趋同、改革落后、关怀缺失、非合作化明显以及教学质量下降等信任危机,对高等教育发展、社会进步十分不利。因此,为了化解危机,必须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独特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入手,参透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从更迭学制、共享竞争、回归本质等方面出发,促进多类型高校均衡发展、高校财政市场化改革及高校关怀教育伦理化发展,扫清教育改革的拦路虎。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曹姬娜
绩效评估很有用,但却越来越不被信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绩效评估的信任危机?如何突破这一尴尬局面?绩效考评又称绩效考核、绩效评估,是用一套既定的标准,对员工在某个时期内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做出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员工,从而促进员工绩效改进和提升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