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6)
- 2023(11032)
- 2022(9566)
- 2021(9101)
- 2020(7852)
- 2019(18402)
- 2018(18440)
- 2017(34466)
- 2016(19539)
- 2015(22608)
- 2014(23037)
- 2013(21906)
- 2012(20231)
- 2011(18155)
- 2010(18045)
- 2009(15980)
- 2008(15942)
- 2007(14239)
- 2006(11850)
- 2005(10344)
- 学科
- 济(72556)
- 经济(72480)
- 管理(53132)
- 业(50224)
- 企(41191)
- 企业(41191)
- 方法(38385)
- 数学(34243)
- 数学方法(33765)
- 中国(21292)
- 农(20310)
- 财(20086)
- 理论(15428)
- 业经(14787)
- 学(14710)
- 地方(13616)
- 贸(13488)
- 贸易(13482)
- 务(13415)
- 财务(13367)
- 财务管理(13327)
- 农业(13324)
- 易(13094)
- 制(12767)
- 企业财务(12587)
- 技术(11971)
- 教育(11473)
- 和(11288)
- 教学(10982)
- 银(10316)
- 机构
- 学院(268408)
- 大学(264832)
- 济(101878)
- 管理(101617)
- 经济(99479)
- 理学(87797)
- 理学院(86825)
- 管理学(85093)
- 管理学院(84576)
- 研究(83365)
- 中国(60371)
- 京(54986)
- 科学(52105)
- 财(47043)
- 农(44606)
- 所(41851)
- 江(41812)
- 业大(41083)
- 中心(40218)
- 研究所(38032)
- 财经(38007)
- 范(37240)
- 师范(36855)
- 农业(35236)
- 技术(34830)
- 经(34385)
- 北京(34004)
- 州(33026)
- 经济学(31140)
- 院(30301)
- 基金
- 项目(180034)
- 科学(140781)
- 研究(134494)
- 基金(126587)
- 家(109518)
- 国家(108525)
- 科学基金(93187)
- 社会(80681)
- 社会科(76310)
- 社会科学(76286)
- 省(73950)
- 教育(67988)
- 基金项目(67369)
- 划(62104)
- 自然(61165)
- 自然科(59747)
- 自然科学(59729)
- 自然科学基金(58608)
- 编号(58067)
- 资助(52545)
- 成果(45971)
- 重点(41333)
- 课题(41176)
- 部(40436)
- 发(38673)
- 创(38099)
- 创新(35461)
- 科研(35091)
- 教育部(34975)
- 大学(34774)
- 期刊
- 济(105919)
- 经济(105919)
- 研究(72546)
- 中国(54743)
- 教育(44217)
- 学报(41452)
- 财(39262)
- 农(39014)
- 科学(36362)
- 管理(35231)
- 技术(32041)
- 大学(31552)
- 学学(29357)
- 农业(26406)
- 融(19891)
- 金融(19891)
- 业经(18493)
- 财经(18490)
- 职业(17485)
- 经济研究(16400)
- 经(15873)
- 业(14730)
- 问题(14336)
- 图书(13823)
- 技术经济(13215)
- 版(13151)
- 统计(12997)
- 财会(12768)
- 坛(12560)
- 论坛(12560)
共检索到385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施星君 余闯 毛海舟
职业本科学位制度设计应遵循其独特的学理特征与逻辑,其本质依据是人才培养定位。目前我国学士学位类型主要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但对于职业本科而言均存在不适用性。应立足学位内涵的双元属性,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设立应用学士学位类型。面向职业本科的应用学位设置应遵循坚持职业能力导向、技术与技能相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三大原则,设置思路是:加强理论体系建构,厘清应用学位设置逻辑;规范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学位资格评估机制;加强促进政策供给,强化学位制度法律保障;搭建新型资历框架,打通职业人才发展通路。
关键词:
职业本科 学位制度 人才培养定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正权
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当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利用营销学"STP"理论,应用技术本科应对人才培养进行市场细分、根据选择的目标市场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做到办学转型与传统普通高校有所区分,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市场发展战略定位和需求确定高校学科专业发展战略。为此,应用型技术本科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理念、管理创新、服务导向、评价机制和契合度上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从而确保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闯 施星君
人才培养定位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研究热点,但学术界与实践界均存在不少认知差异。从动力机制视角看,职业本科发展的外驱力源于需求侧经济发展与产业变革引发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同时职业教育自身及受体具有主动提升适应性和社会认可度的内生动力。从价值取向维度看,职业本科蕴含其独特性、深层化的价值诉求,能够以更为广纳博采的进取态度与更为包容审慎的柔性形态实现一定的多元取向调和。从语义逻辑分析,职业本科更深刻诠释了高层次的内涵以及技术与技能的有机统一。针对当前关于职业本科的主流争议,文章认为:发展职业本科的必要性已不言而喻,主要面向确需长学制培养的产业和岗位人才需求;职业院校应密切关注专业面向的产业发展动向,推动职业本科与职业专科、应用本科差异化、协调性发展。
关键词:
职业本科 人才培养定位 职业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平 赵强 程诗婷
认为学位授予权存在着行政、学术、法律三种属性,学位授予权的行使是这三种属性相互作用与制衡的结果。这三种属性虽然相互依存但也并非完全契合,其中行政与学术两种属性矛盾由来已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法律属性作为一种纽带从中调和,使三种属性各司其职,共同作用,从而实现学位授予的目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权 行政属性 学术属性 法律属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彭寿清
大学文化是对大学办学理念与实践的基础性、统领性、系统性设计而生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根本特征。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在地方发展需求推动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基础、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标在悄然发生变化,其文化建设也值得探索和分析。一、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实践的新变化从实践层面探视,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具有以下共同内涵特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应用导向的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知识管理是理解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视角。技术本科的知识管理,包括技术知识形态和技术知识流程两个基本维度。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中,通过技术知识的获取、内化、应用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技术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的整合发展。基于此,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是技术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崔国成
指出当前国内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物流产业的人才需求,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目前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造成了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学生就业难等后果,最后基于市场导向分析了相关问题并对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市场导向 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 定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江
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各类人才培养中规模最大的一类。为了提高这一类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培养定位问题。一、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前提。学校办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再搞清如何来培养,这是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前者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并由此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后者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方式和培养途径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毓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定位应凸显"职业"特点,以专业为核心,明确具体的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人才能力标准;其实施路径应系统设计,将院校资源和外部环境因素整体考虑,在根本上保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职业本科 人才培养定位 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学东 马晓琨
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职业本科应运而生。由于职业本科概念边界不清,职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不清晰、向普通本科路径漂移、忽视职业教育类型等问题。兼顾目标定位的时代性、类型定位的职业性、层次定位的专业性、规格定位的差异性,职业本科高校应该培养高度适应职业需求,能创造性解决实践问题的复合型、发展型、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本科高校应坚持重技术、重实践、重发展的理念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构“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能力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一群一院”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三教改革”质量,建构凸显职业本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海峰 张进
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新建本科院校被引导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要全面提升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理念、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和评价体系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问题。因此,要在转型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采取积极措施,实行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提高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褚素萍
应用型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然所趋,而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怎么培养好人才"的问题,即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的职业素养、社会素养、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四个维度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双主体"培养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双主体"培养模式构建的逻辑及运行机制。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连贵 张洪涛 周青 曾玉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和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急需大量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光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创建"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平台"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建国 刘文华
本文阐述了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结合技术体系的规定性、社会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指出发展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教育是大势所趋,并从目标模式、发展模式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