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9)
2023(9269)
2022(7707)
2021(7736)
2020(6206)
2019(14976)
2018(15167)
2017(27298)
2016(16363)
2015(19150)
2014(19645)
2013(18103)
2012(16283)
2011(14879)
2010(15346)
2009(13357)
2008(13249)
2007(12193)
2006(10668)
2005(9857)
作者
(42185)
(34592)
(34493)
(33152)
(22296)
(16871)
(16107)
(13624)
(13312)
(13015)
(12209)
(11469)
(11321)
(10935)
(10856)
(10722)
(10533)
(10259)
(10256)
(10118)
(8978)
(8552)
(8447)
(8226)
(8205)
(7890)
(7834)
(7709)
(7130)
(6844)
学科
(52469)
经济(52420)
管理(39185)
(34985)
(28867)
企业(28867)
方法(25054)
教育(23447)
数学(22335)
数学方法(21718)
中国(20126)
理论(16434)
(15573)
教学(14033)
(11584)
(11444)
业经(10977)
地方(10765)
(9944)
农业(9654)
(9497)
贸易(9486)
(9121)
技术(8954)
学法(8341)
教学法(8341)
(7921)
银行(7909)
(7646)
(7643)
机构
大学(212925)
学院(212642)
管理(74796)
(70698)
研究(68542)
经济(68487)
理学(63065)
理学院(62219)
管理学(60567)
管理学院(60129)
中国(48725)
(47892)
科学(40626)
(40308)
师范(40071)
教育(36783)
(35932)
(34944)
(33778)
师范大学(32251)
中心(31734)
北京(31343)
技术(30720)
研究所(29997)
(29200)
职业(29041)
(28695)
业大(27754)
财经(27149)
(24964)
基金
项目(130785)
研究(106652)
科学(103214)
基金(87352)
(73466)
国家(72622)
科学基金(62619)
教育(60547)
社会(60405)
社会科(56744)
社会科学(56728)
(55180)
编号(49803)
(47551)
基金项目(45048)
成果(42939)
自然(39749)
自然科(38827)
自然科学(38822)
课题(38330)
自然科学基金(38088)
资助(37545)
(32937)
重点(30551)
(29797)
项目编号(29360)
规划(28904)
(28608)
(27363)
(27296)
期刊
(83587)
经济(83587)
研究(73630)
教育(69108)
中国(57388)
(29060)
管理(28671)
技术(28004)
学报(26951)
(25666)
科学(25034)
大学(22279)
职业(20640)
(18921)
金融(18921)
学学(18492)
农业(17353)
业经(14983)
技术教育(13841)
职业技术(13841)
职业技术教育(13841)
图书(13657)
财经(13371)
经济研究(12133)
(12023)
论坛(12023)
(11605)
(11555)
问题(10342)
(10155)
共检索到339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朝霞  周晓敏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基于职业本位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调根据行业对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设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多层面立体式的教学评估体系,建设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义先  李一平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结合当今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通过实例剖析了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如"1321"、"2+1"的学期模式、"SOVO"、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双证书教育、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分析了其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永宽  秦玛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必须围绕基本要素的系统整体创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维"属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从学校的中观层面设计一个模式创新构建总体框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前新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构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观念。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对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重新认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予以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武媚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国渝  朱肖川  
经过10年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两大途径。本文比较分析了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等四个方面的异同及利弊,提出了四点研究结论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桂霞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追求多样性,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建敏  赵立影  孙国良  袁新苗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当从培养目标注重"职业性"与"高等性"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制度注重教师与学生利益的统筹兼顾,评价体系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寻求完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平  鲁伟  
随着前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先后通过了验收,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进入了后示范时代。本文对后示范时代的特征进行了深入探析,揭示了后示范时代的三大特点,讨论了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四大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示范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五大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伦  
面对 WTO的挑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研究了“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图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框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侯珺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个性化成长已受到各界的一致推崇,因为这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唯有将社会建设者的个性充分释放出来,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必要构建处方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诊断,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故而,高职院校需要实现课程设置弹性化、教学实施立体化;实现培养过程特色化、素质拓展全面化;实现实践实习系统化、就业指导全程化,推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德清  刘安华  高仁泽  
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及影响因素入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进行了分析,进而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阐述,以期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霞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向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为促进这种结构形成而采取的培养过程及运行机制。为此,应把"产学结合,双证融通"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燕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即"5321"校企合作模式,以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三个层面"的组织机构为基本框架,以"五个结点"的系校企合作办公室为联络纽带,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为办学理念,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共同利益诉求为"一个目标",形成互动系统,构建合力育人机制。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支持性激励制度;学校应构建开放性管理体系,适应校企合作深化需求;企业应重视校企合作的溢出效应,激发参与职业教育内在活力三个层面,为"5321"校企合作模式的良好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贺珍瑞  
文章从分析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入手,提出了基于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及实施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