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0)
2023(7704)
2022(6202)
2021(6153)
2020(4901)
2019(11613)
2018(11626)
2017(20517)
2016(12251)
2015(13816)
2014(13784)
2013(12354)
2012(11149)
2011(10001)
2010(10594)
2009(9658)
2008(8431)
2007(7383)
2006(6885)
2005(6466)
作者
(27191)
(22432)
(22050)
(21480)
(14095)
(10798)
(10455)
(9130)
(8352)
(8067)
(7792)
(7386)
(7166)
(7100)
(7005)
(6792)
(6646)
(6550)
(6472)
(6331)
(5888)
(5308)
(5302)
(5199)
(5170)
(5081)
(5049)
(5027)
(4611)
(4418)
学科
(31825)
经济(31783)
中国(26931)
(24962)
金融(24960)
管理(24090)
(23837)
(22132)
银行(22132)
(21579)
教育(20435)
(19657)
企业(19657)
(13183)
(12507)
(11449)
地方(11346)
理论(11084)
中国金融(10926)
业经(9517)
方法(9250)
教学(9077)
(8920)
数学(8127)
农业(8053)
数学方法(8012)
体制(7606)
(7567)
财务(7552)
财务管理(7539)
机构
大学(139995)
学院(138537)
研究(51157)
(49487)
经济(47946)
管理(43437)
中国(40740)
理学(36030)
理学院(35463)
管理学(34782)
管理学院(34472)
(31823)
教育(31340)
(30227)
师范(30107)
(27904)
科学(27084)
中心(24850)
师范大学(24803)
(24242)
(23602)
研究所(21600)
北京(21385)
职业(20752)
财经(20431)
技术(19479)
(19327)
(18557)
(18481)
(17603)
基金
项目(84480)
研究(75666)
科学(67873)
基金(55596)
(45400)
国家(44710)
社会(44202)
教育(43658)
社会科(41500)
社会科学(41493)
科学基金(38286)
(35970)
编号(35528)
成果(31969)
(31496)
基金项目(29007)
课题(28465)
(24959)
资助(21619)
规划(21533)
(21153)
项目编号(20853)
自然(20791)
(20559)
重点(20538)
(20385)
自然科(20243)
自然科学(20240)
自然科学基金(19861)
教育部(18796)
期刊
(58253)
经济(58253)
研究(58094)
教育(56887)
中国(45249)
(29190)
金融(29190)
(22808)
技术(17108)
职业(16466)
管理(15779)
(15503)
科学(13891)
学报(13856)
大学(12782)
技术教育(11114)
职业技术(11114)
职业技术教育(11114)
财经(10284)
学学(9845)
农业(9509)
(9320)
(8993)
论坛(8993)
(8945)
业经(8891)
经济研究(8613)
问题(7156)
高等(6906)
发展(6485)
共检索到241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既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果,更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结果,如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教育部在总结各校实践经验基础上出台了《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教高[2004]1号),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鼓励建立以高职院校为龙头的中高职一体、产学研一体化的职教集团的政策措施,这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良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将为更深层次上推进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结合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和浙江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董仁忠在《职教论坛》2012年第10期中撰文分析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依据的教育公平,指出了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并提出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改革建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要把它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作者分析了约翰.罗尔斯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董仁忠  
教育公平是高等职业教育决策的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若干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未能充分彰显,并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推进追求教育公平价值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文章具体地提出要制定高职生生均拨款的基本标准,鼓励各地提高高职生生均拨款;调整和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大量增加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数量;确立公平优先原则,转变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扩大高职生专升本规模,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重构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关系,加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亮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就业。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内涵不是单一的。就业不仅要有数量要求,而且必须有质量保证,高质量的就业为更多的工人、农民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视野,就是对职业教育开展广泛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法律、法规的保障,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开创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侯光  黄凤文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取向,在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已凸显其重要作用;但同时在个别地区、个别领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必文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树立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素质教育观,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素质教育观念。注重产学、校企结合,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当的文化课程。要造就一支"双师型"和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仁芮  岳维华  
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应该把握如下6个方面:以准确的定位服务就业;以产教结合的途径促进就业;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内涵建设,保障学生就业;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就业;实施创业教育,拓宽就业渠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旭晖  
要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就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估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詹克波  
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体系尚未形成 ,与知识经济存在着明显的需求矛盾。因此 ,必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在规模上实现了较大发展。从2004年开始,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胜  
“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帮困助学、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环境塑造、国际办学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长远  
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面临"功利主义"的挑战,专业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少关注通识教育。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内在发展两个维度提出通专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专结合的理念符合知识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切合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从个人内在发展的角度出发,通专结合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且符合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有利于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切合做人和做事等同重要或更重要的共识。在实施通专结合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从推广"通专结合"理念出发,审视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彭玲芳  
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必然。文章在剖析当前高职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竞争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三能"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等。最后,文章根据当前高职教育课程的发展状况提出系列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