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9)
2023(7469)
2022(5852)
2021(5656)
2020(4279)
2019(9764)
2018(9418)
2017(16245)
2016(10104)
2015(11327)
2014(11448)
2013(10315)
2012(9698)
2011(8855)
2010(9284)
2009(8109)
2008(7923)
2007(7274)
2006(6718)
2005(6197)
作者
(25043)
(20815)
(20712)
(19965)
(13425)
(9852)
(9530)
(8282)
(7938)
(7772)
(6946)
(6895)
(6722)
(6682)
(6653)
(6599)
(6461)
(6239)
(6160)
(6042)
(5448)
(5150)
(5062)
(4953)
(4853)
(4769)
(4705)
(4683)
(4218)
(4207)
学科
(25654)
经济(25629)
管理(25158)
(21781)
教育(20041)
(16909)
企业(16909)
中国(15592)
(11303)
(9496)
理论(9282)
(8313)
方法(8216)
(7916)
教学(7609)
农业(7114)
数学(7042)
(6977)
数学方法(6815)
业经(6766)
(6161)
及其(5936)
技术(5863)
政策(5630)
地方(5615)
(5463)
贸易(5457)
(5348)
环境(5317)
发展(5304)
机构
大学(129792)
学院(128844)
研究(48832)
(45188)
经济(43763)
管理(42774)
理学(35970)
理学院(35462)
管理学(34717)
管理学院(34410)
中国(31456)
教育(31106)
(28791)
(28160)
师范(28055)
科学(26737)
(24219)
(23627)
师范大学(22826)
(22694)
中心(21698)
研究所(21170)
技术(19587)
职业(19573)
北京(19361)
(17980)
财经(17769)
(17261)
(17118)
(16180)
基金
项目(79105)
研究(69090)
科学(64691)
基金(53208)
(44803)
国家(44209)
教育(40727)
社会(40527)
社会科(38048)
社会科学(38040)
科学基金(37502)
(32426)
编号(31962)
(29731)
成果(29210)
课题(26297)
基金项目(25722)
(22491)
自然(21465)
资助(21340)
自然科(20920)
自然科学(20914)
自然科学基金(20546)
规划(19649)
(19558)
重点(19539)
(18927)
(18843)
项目编号(18693)
教育部(17675)
期刊
教育(54199)
(53092)
经济(53092)
研究(51343)
中国(38548)
(18078)
技术(16854)
(16126)
管理(15925)
职业(15736)
学报(15095)
科学(14877)
大学(13410)
(13150)
金融(13150)
农业(11055)
学学(10846)
技术教育(10455)
职业技术(10455)
职业技术教育(10455)
(8837)
论坛(8837)
财经(8733)
业经(8572)
经济研究(8206)
(7586)
(7182)
问题(6172)
成人(6052)
成人教育(6052)
共检索到214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申磊  李祥  罗月念  
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的逻辑关联表现在教育一致性、政治互补性、文化相依性等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是推动“双减”改革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赋能“双减”具有多层意蕴,体现为观念层面增进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环境层面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目标层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凸显课后服务职教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双减”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职业启蒙,改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职普融通制度,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三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整合职教优势资源,助力普通学校课后服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京平  廉海燕  
本文使用理论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结合PSR模型、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解构国家审计赋能“双碳”目标实现的逻辑意蕴;以三种机制和三种类型审计功能的发挥探讨赋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以其监督、鉴证和评价功能契合我国低碳治理需求,并且通过低碳财税资金审计、低碳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碳市场审计实现预防低碳资金滥用、揭示低碳政策落实情况、抵御碳交易市场风险,全方位为“双碳”目标实现赋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德技并修既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说明,又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途径。在新时代,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从产业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回归,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核心;从社会层面来看,外部环境保障从工匠精神向工匠制度的转移,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前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张东   刘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静   朱忠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场工程师发展的重要议题,现场工程师的多元素养需要“双导师”团队给予保障,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需要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为导向、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制度来规范、德才兼备的团队文化进行熏陶、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还需要多措并举引领“双导师”团队建设,多维并举推进“双导师”团队建设,校内与校外并重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理念与实践并行促进“双导师”团队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可  叶林良  
第四次技术革命来临,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已成为职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力。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基础上,从模式变革、秩序衍生、逻辑旨归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内蕴逻辑,分析革新驱动差异、教育秩序冲击和智能职教伦理风险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条途径:构建开放发展格局、丰富教学实践形态、完善技术伦理规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夏瑾  潘建林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类型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新时代助推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文章在深度分析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基础上,明晰了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包括赋能乡村振兴的社会价值、赋能人才振兴的育人价值、赋能职业素养与人格精神的德育价值、赋能稳就业促创业的就业价值,进而提出聚焦“做大共富”,奏响党政校社协同育人“协奏曲”;构筑“职普融通生态圈”,做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打造“城乡融合共同体”,按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加速键”,以此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飞   郭广帅  
职业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对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逻辑意蕴在于促进国家对技能的重视、推动产业升级、全面提供技能资源,从而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技术再提质锻造新质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变量。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职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亟需推动职教理念的更新、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国际对接的优化。针对这一时代背景,相应对策是:贯彻系统理念,树立科技、经济、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教品牌建设,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加快迈向世界职业技术强国;实施一体创新,通过“产学研用”模式培养高质量工匠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柏略   刘衍峰  
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双向互构的内在逻辑,体现为技术创新与人才需求的循环驱动、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合作、知识与技能的双向补充等。当前,职业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包括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产教融合浅层化、教育模式与方法更新不足以及教师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为此,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加速产教融合、加快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生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莎莎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着力点。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是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应然逻辑。然而,目前相关政策无法满足现代化诉求、信息孤岛问题阻滞信息流通、数字化资源平台功能不足削弱资源供给阻碍了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进程。为加速推进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应制定数字赋能政策,建好制度指南“强磁场”;建立数据管理机制,筑好技术应用“蓄水池”;搭建数字资源平台,绘好教育供给“同心圆”;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种好管理改革“试验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甘健侯   杨超   周菊香  
数字化赋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过程、理想样态及实践机制的三维统一。借由“赋能”这一作用方式的具体联结,“数字化”手段得以直接作用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并由此衍生出数字化赋能教育理念变革、教育体系深化、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适切和教育治理提升六个领域的实践事项。因循数字化手段透过效率生成逻辑、价值增进逻辑和动能培育逻辑而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生的良性有机耦合,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想状态的实现,尤其需要树立“育人为本—赋能全员—人技协同”一体统筹的发展理念,打造“多样体系—新型方法—智慧环境”一体互促的发展模式,构建“管理制度—治理结构—治理能力”一体联动的治理体系,营造“基础设施—监管机制—评价体系”一体协同的教育环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烨清   刘晓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的优质资源,发挥平台人才培养、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把握其建设目标,明确价值定位,最终落实建设路径。作为一个能够进行实体化运作的多元主体合作平台,市域产教联合体始终贯彻产教融合的主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发挥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推动市域内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光铭   兰霞萍  
在乡村振兴和信息化社会发展双重促使下,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乡村社会的变化特征出发,梳理数字乡村社会信息全对称、联结性增强及多元主体协同特征,进而从理论、历史、实践等三个维度阐述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框架,最终从农民数字化发展意愿、内容、条件、目标等维度提出以农民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的数字乡村推进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黄凤萍  
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职业教育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在于促进国家重视技能、带动社会崇尚技能、全面供应技能资源。但由于当前职业教育技能人才供应不足、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教育主体协助力不强等主要诱因,使其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效性不强。对此,要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满足技能型社会人才需求;全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为人人供应均衡技能资源;提高职业教育主体协作力,营造良好技能学习氛围等可为路向,更好地使职业教育高质量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