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9)
2023(8343)
2022(6752)
2021(6330)
2020(4828)
2019(11275)
2018(10876)
2017(18755)
2016(11522)
2015(13069)
2014(13169)
2013(12212)
2012(11844)
2011(11089)
2010(11471)
2009(10039)
2008(9932)
2007(9149)
2006(8474)
2005(8046)
作者
(30857)
(25444)
(25310)
(24184)
(16422)
(12238)
(11690)
(10028)
(9918)
(9440)
(8679)
(8605)
(8353)
(8246)
(8031)
(8002)
(7725)
(7542)
(7475)
(7299)
(6786)
(6427)
(6163)
(6067)
(5872)
(5790)
(5734)
(5690)
(5189)
(5140)
学科
(44713)
经济(44678)
管理(24997)
(23365)
中国(22212)
教育(20495)
地方(16948)
(16474)
企业(16474)
(14034)
(11428)
业经(11132)
方法(10660)
(10533)
理论(10477)
农业(10004)
地方经济(9696)
发展(9030)
(8903)
(8674)
金融(8674)
(8553)
银行(8544)
数学(8479)
(8437)
数学方法(8357)
技术(8310)
(8190)
教学(7735)
(7431)
机构
学院(152827)
大学(152213)
研究(61750)
(56256)
经济(54696)
管理(47858)
中国(41629)
理学(39288)
理学院(38646)
管理学(37854)
管理学院(37533)
(36132)
科学(35810)
(33022)
师范(32824)
教育(32582)
(31576)
研究所(28250)
(26747)
师范大学(26713)
(26514)
中心(26473)
北京(24650)
(23644)
技术(22520)
(22254)
(21622)
职业(20813)
财经(19760)
业大(19163)
基金
项目(91252)
研究(77159)
科学(72952)
基金(59553)
(50532)
国家(49834)
社会(45537)
教育(43494)
社会科(42844)
社会科学(42835)
科学基金(41622)
(39093)
编号(35040)
(34186)
成果(31071)
基金项目(30087)
课题(29088)
(26995)
(24453)
资助(24080)
自然(23363)
自然科(22777)
自然科学(22774)
重点(22560)
发展(22339)
自然科学基金(22335)
(21907)
规划(21701)
(21248)
(20130)
期刊
(73506)
经济(73506)
研究(60790)
教育(56289)
中国(48186)
(23087)
学报(19915)
管理(19375)
(19139)
科学(19127)
技术(19052)
大学(16476)
农业(16223)
(16040)
金融(16040)
职业(15643)
学学(13618)
业经(13198)
经济研究(11767)
技术教育(10589)
职业技术(10589)
职业技术教育(10589)
(10297)
论坛(10297)
财经(9839)
(9286)
问题(9076)
(8850)
(8614)
图书(8444)
共检索到264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饶红涛  
发展是关乎人类生活的核心问题,而质量则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呈现多元、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现实需要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需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一、对“发展”的认识及人力资源的定义 为了论述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首先简要地阐述人力资源的涵义并回顾人们对“发展”这个概念的认识的演变过程。 1.对“发展”认识的演变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提出来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经济发展的思想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的概念上,而经济增长通常是指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提高,即迅速取得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显章  
二OO三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五个统筹”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今年的“两会”期间又明确提出了以统筹协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南。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盲目追求“教育GDP”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问题,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规模与质量的协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为此,我们于今年三月组织北京地区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就“科学发展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升乐  
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发展好高等职业教育,并非一个"人"字就能解决问题,而须着力于人品、人格、人伦、人和、人文、人事、人居等多个主元素的熔炼与建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焰  
本文试图从人文的视野对图书馆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讨,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呼吁图书馆人扬起图书馆人文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1991~1995年间北京市早婚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早婚个人和早婚婚姻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揭示了早婚现象的特点,并且通过缺项统计法分析了迁入流入人口对北京市早婚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流入人口早婚比例最高,但由于所占权数很小,并不是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最主要因素仍是本市出生从未流迁的人口。另外,北京市的男性早婚无论在频数上还是在比例上都大大超过女性。并且,早婚婚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早婚婚姻中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结果是男方属于早婚而女方并不是早婚,相当一部分早婚婚姻中女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晚婚年龄。早婚夫妇双方流迁类型的交互分析则揭示出,北京市早婚婚姻中大多数是本市未流迁人口之间的联姻。此外,本文还对早婚研究的有关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银兴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富裕人民。富裕人民不仅涉及加快经济增长问题,还涉及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并不否认收入差距,但要求这种收入差距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解决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于公平权利的实现,特别要关注贫困家庭的基本需要。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出了人的现代化的要求。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素质现代化,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达到现代化水准。发展观转到以人为本,就要高度重视消费力概念。经济增长由投资需求拉动转向消费需求拉动反映了向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转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同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201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发布。同月21日至23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首脑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早已从一个经济学概念演变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综合性概念。作为构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件之一,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行动,在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唯其如此,职业教育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服务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建华  周胜军  
分析了传统科技发展观具有纵客科技负效应膨胀的狭隘性。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能够有效协调科技双重效应的崭新的科技可持续发展观。并进而分析了科技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对科技发展的具体要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建兰  
本文论述了两种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总结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层和表象特征,提出了人类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所应坚持的理论与实践准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娆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它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式,向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转移,促成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建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坚持和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留成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教育理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教育的人性化、平等性、主体性、生活性、针对性、实效性六个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引导高校思想教育走出困境、回归思想教育本质而做出的时代回应,对高校思想教育实践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教育要增强实效性,需从六个方面入手来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昌智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蓬勃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职业教育具有支撑城市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功能,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做好顶层设计,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流动人口转移就业就学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与城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