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5)
- 2023(8228)
- 2022(6625)
- 2021(6377)
- 2020(4869)
- 2019(11413)
- 2018(11136)
- 2017(18815)
- 2016(11310)
- 2015(13044)
- 2014(13302)
- 2013(11926)
- 2012(10920)
- 2011(9856)
- 2010(10649)
- 2009(9527)
- 2008(8512)
- 2007(7799)
- 2006(7081)
- 2005(6716)
- 学科
- 济(27183)
- 经济(27151)
- 融(24867)
- 金融(24864)
- 中国(24481)
- 管理(23656)
- 业(22743)
- 银(22331)
- 银行(22326)
- 行(21708)
- 教育(21456)
- 企(19133)
- 企业(19133)
- 理论(12893)
- 教学(11522)
- 财(11431)
- 中国金融(10901)
- 制(10817)
- 农(9818)
- 地方(9636)
- 方法(8583)
- 业经(8582)
- 务(8017)
- 财务(7995)
- 财务管理(7975)
- 企业财务(7592)
- 学(7434)
- 数学(7042)
- 农业(6986)
- 数学方法(6808)
- 机构
- 大学(136019)
- 学院(135931)
- 研究(46657)
- 济(42398)
- 经济(40765)
- 管理(39724)
- 中国(37884)
- 理学(32218)
- 教育(31930)
- 理学院(31712)
- 管理学(30780)
- 管理学院(30494)
- 京(30429)
- 范(30108)
- 师范(29913)
- 科学(25812)
- 财(24860)
- 江(24633)
- 师范大学(24223)
- 中心(23642)
- 职业(23221)
- 所(22590)
- 技术(22136)
- 州(20836)
- 北京(20641)
- 研究所(19864)
- 财经(18495)
- 银(17582)
- 院(16988)
- 银行(16969)
- 基金
- 项目(78913)
- 研究(71543)
- 科学(61667)
- 基金(49203)
- 教育(43016)
- 家(40221)
- 社会(39692)
- 国家(39542)
- 社会科(37201)
- 社会科学(37192)
- 省(34769)
- 编号(34750)
- 科学基金(33180)
- 成果(32148)
- 划(30009)
- 课题(28430)
- 年(25295)
- 基金项目(24425)
- 项目编号(20983)
- 规划(20549)
- 性(20326)
- 资助(20090)
- 重点(19738)
- 发(19130)
- 部(18325)
- 度(17884)
- 阶(17377)
- 段(17330)
- 研究成果(17297)
- 阶段(17283)
共检索到238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爱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撞击激荡之势愈演愈烈,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职业院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民族精神的本质内涵、作用价值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阐述其融合到职业院校教育课堂中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重要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堂 民族精神教育 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在民族精神的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高职院校应通过德育课、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实践体验式教育、现代信息手段等,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精神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姝 赵静 桂麒铠
图书馆审美教育课堂是大学图书馆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数学学科融入审美教育为分析案例,尝试研究数学学科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浅析数学学科潜在的美育内涵,提出学科融合的图书馆美育服务理念,研究学科融合的图书馆审美教育的特征,并展望将来理学、工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不同学科均可融合到审美教育中,以求打破传统的审美教育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思维模式,展示层次更加丰富的美育模式,提高读者的艺术理解力和审美欣赏水平,从而打开图书馆美育服务的新局面。
关键词:
学科融合 审美教育 图书馆服务 大美课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瑜 李松洁
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校民族班定向生的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要求,对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两方面寻求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苑
笔者从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状况入手,强调了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着重探讨了增强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教育 实效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婧
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创新、奋进的职业追求与价值取向。学校是培养“工匠”的重要基地,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和思想人才。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特点入手,论述了在学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必须采取的措施,使得工匠精神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工匠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学生教育 学生日常管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金
"创课"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词,也是一种新的理念;社区教育作为独立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正在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市民身边没有围墙的学校"。社区教育课程与创课的融合是一种新的碰撞,二者在概念上的互包性和价值取向上的联动性为"首届闵行区邻里中心‘创课’大赛"这一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实践中的探索也将进一步丰富创课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创课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课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毅 张美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全球化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建珊 罗玉萍
在现代教育中,科技史教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高校科技史教学不应仅是历史知识的灌输,而应从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向度出发,体现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滕慧君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大学教育应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道路联系在一起,鼓励大学生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刻苦钻研,求实奋进。王玉芬主编的《用民族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邹自德 李文斐 王学珍
本研究立足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发展方式从政策依赖型向用户依存型转型升级,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校课堂"与"在线课堂",推进开放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校课堂"基于情景规划策略,采用知识理解的以教导学教学方式;"在线课堂"建立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总体设计,构建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最终形成线下、线上有效融合的"自循环O2O"教学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培强
建立石油类高校研究生大庆精神"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和繁荣校园文化的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大庆精神教育新途径,探索构建大庆精神教育新体制。通过构建工作体系、丰富教育内容、化解教育矛盾、整合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大庆精神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功能和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国际化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近年来,探寻教育智慧、做智慧型教师、建构智慧课堂等话题在我国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辨析了智慧、教育智慧、智慧型教师和智慧课堂等基本概念;进而综述了智慧课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探讨了VR技术在高等职业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设想;最后结合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理念,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永杰
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求真精神、求实精神和求新精神;《自然辩证法》课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开展科学教育专题讲授、实行课堂讲授史论结合、组织班级课堂讨论或小组辩论等;通过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升华了学生对科学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和培养了研究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关键词:
科学精神 教育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书霞 孙超 冀涛
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呈现“数据化“”平台化“”交互化“”协同化”特征。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需要关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打造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目标的互惠互生、互利共创的良性协作关系,形成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产教融合生态网络。据此提出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提升策略: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丰富产教融合内容;应用数智化技术,重构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要素资源,提高数据应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