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3)
2023(8290)
2022(7103)
2021(6882)
2020(5883)
2019(13355)
2018(13700)
2017(25213)
2016(14812)
2015(16861)
2014(16672)
2013(15466)
2012(14149)
2011(13225)
2010(13871)
2009(13081)
2008(12482)
2007(11323)
2006(10251)
2005(9451)
作者
(38486)
(31954)
(31146)
(30045)
(19974)
(15100)
(14571)
(12231)
(12129)
(11497)
(10622)
(10504)
(10070)
(9958)
(9907)
(9537)
(9494)
(9311)
(9298)
(9058)
(8219)
(7872)
(7692)
(7291)
(7210)
(7173)
(7163)
(7119)
(6352)
(6271)
学科
(50216)
经济(50169)
管理(35378)
(31312)
(25301)
企业(25301)
方法(25141)
数学(22350)
中国(21893)
数学方法(21887)
教育(21665)
(13757)
理论(13539)
(12329)
(12312)
(11106)
(10400)
贸易(10392)
(10146)
业经(9801)
(9318)
银行(9314)
教学(9204)
(8979)
农业(8342)
技术(8186)
(7951)
(7929)
(7913)
金融(7910)
机构
大学(205176)
学院(202754)
(73531)
经济(71681)
管理(68725)
研究(66230)
理学(58458)
理学院(57720)
管理学(56189)
管理学院(55776)
中国(45733)
(44503)
科学(38531)
(38096)
(37488)
师范(37299)
教育(34687)
(33152)
(31387)
师范大学(29993)
财经(29957)
研究所(29559)
北京(29408)
中心(28478)
(26919)
技术(25758)
(25735)
(24800)
业大(24363)
职业(23859)
基金
项目(120309)
研究(97845)
科学(95447)
基金(82473)
(69493)
国家(68763)
社会(58625)
科学基金(57973)
社会科(55164)
社会科学(55151)
教育(54784)
(49043)
编号(44544)
(43015)
基金项目(41656)
成果(39495)
资助(34876)
自然(34552)
课题(34085)
自然科(33746)
自然科学(33739)
自然科学基金(33066)
(29413)
(28421)
重点(28418)
项目编号(27110)
(26644)
规划(26082)
(25613)
教育部(25505)
期刊
(84222)
经济(84222)
研究(72708)
教育(59204)
中国(45818)
(28415)
学报(27116)
管理(25878)
科学(24303)
技术(23217)
(22658)
大学(21906)
学学(18782)
(17229)
金融(17229)
职业(16737)
财经(15927)
农业(15592)
业经(14554)
经济研究(14134)
(13714)
问题(11542)
统计(11030)
(10900)
论坛(10900)
技术教育(10874)
职业技术(10874)
职业技术教育(10874)
图书(10796)
(10387)
共检索到314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雨松  
明晰技工教育的"类"与"型",本质上是解决技工教育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内涵、外延、功能三个维度分析,技工教育符合职业教育"类"属性;但在院校主体形态、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形态、人才评价形态、师资队伍形态等多个维度上,技工教育具有鲜明的"型态"特质,二者属于同一种类的不同形态。国家出台"符合条件技师学校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政策,意在通过纳入方式解决技工教育的非学历教育问题,从而间接实现"技—职"合流;通过技师学院对标高职院校,客观上促进"技—职"合型,在二者合流与合型过程中,技工教育将面临阶段性转型阵痛。因此,技工院校应该有道路经验自信和学习借鉴的胸怀,从尊重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和规定性出发,在内涵挖掘中相向而行,共同创造职业教育的整体生态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周伟  
职业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以职业为逻辑起点、专业教学标准以职业标准为参考、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三者共同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类型化发展,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适应职业运行规律。基于此,为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应统合建立职业分类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并依据职业能力选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晓钿  
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子成分,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其类型定位确立和强化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子系统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立足于社会学视角,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确立的必要性在于,社会系统功能稳定需整合协调职业教育子系统,社会权力争夺冲突引发职普教育分流焦虑,社会运转下职业教育交换权日益式微,社会大众固有的职业教育刻板印象阻碍社会变迁发展。其类型定位确立的依据在于,职业教育承担社会分工下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功能,在社会地位、权力与资源分配的冲突疏解中发挥“社会安全阀”部分职能,可促进社会个体通过人际互动获取价值资源,并通过重构职业教育社会形象推动其赋能增值。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需协调好职业教育内外系统,构建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政策待遇,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哲生  
根据教育分类的观点,高职教育不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而是技术与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它有自身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社会上关于高职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二流教育是认识错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的国际性文件,技术与职业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其实具有独特的、非同寻常的社会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金土  
本科教育到底是否应该划分不同的类型,是否承担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从而包含职业技术教育类型?本文从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和技术人才与技术教育的崛起着手,分析我国本科教育的科类分布情况。通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典型实证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文件的引证,引用国内若干学者力主本科教育应该划分不同类型的论述,得出“本科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并追求教育类型结构的合理化,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结论;通过国内外有关概念的对比,认为我国本科教育层次所实施的高等技术教育,应该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进而表明“确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本科层次的应有地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教育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具有双重性:一是必然性,即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所决定;二是自身性,即教育活动自身的健全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但类型结构的优化还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特色创新和提高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彦明  
教育类型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分类现象,揭示教育类型发展规律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总体上是教育的共性之同和个性差异,具体可归纳为教育类型分类方法与标准,类型特征与内部结构,不同教育类型间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确立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基石,指明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行动方向,开创了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的出发点,对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本文从职业特征入手分析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并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只有以职业性原则为根基,才能使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估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办学的特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同同   吴南中   谭绍华  
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以资历框架中的能力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和实施教育效果评价的参考依据,能够使得职业教育在不断对标国家质量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类型定位。资历框架内蕴强化统一标准、建构内在互动、强调主体自觉和实施成效为本的核心隐喻,其不仅能够打通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成长通道,也能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教师队伍构建等提供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的资历框架建设目标为以资历框架支撑内容标准架构、以资历框架整合多元行动主体、以资历框架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以资历框架支持学习个性化和以资历框架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主要内容为强化标准建设、规则建设和应用模式建设。参考国外多个国家和国内有关资历框架建设经验,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应该具备高层级性、等值融通性、动态适应性和终身性等典型特征,使得职业教育资历框架能够深刻对接现代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政云  欧阳河  
传统的教育类型"四分法"存在着分类依据混乱、各类型教育分工不明晰、定位不准确等弊端,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淆与误解。随着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不断渗透与实践,应有更为准确、明晰的教育类型标准与定位。本文提出以教育内容为分类依据的"二分法",并对其思想指导下的职业教育的定位、特征与实践形式加以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永华  张旭翔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主要表现为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物理边界、社会边界和心理边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顶层机构设计、发挥职教集团跨界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以及院校和企业对边界障碍的主动突破,实现对职业教育的共同参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思琪  匡瑛  
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需要从更深的学理层面进行论述。从技术知识论的视角分析,技术知识不再是科学知识的附属,而因其具有的程序性与规则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整合性和跨界性,成为与科学知识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知识体系。技术知识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规定性作用,技术知识的本质决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性,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葛道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必然选择,这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关注的重点内容。即通过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独特地位,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与对等关系,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融互通,来构建具有鲜明特质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培训功能,促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有机衔接,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来突出职业教育体系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这一法定职责;通过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双师型"教师独特作用,来聚焦职业教育更高质量服务学生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友群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需要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在响应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关键基础作用。在对应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时,要突显培养“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本质属性。在确立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目标后,需要创新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主要有:建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框架,体现教师队伍类型特征;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造教师队伍发展平台;深化职业教育教师管理改革,加快教师队伍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