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8)
2023(12623)
2022(10009)
2021(9410)
2020(7459)
2019(16915)
2018(16979)
2017(31003)
2016(17755)
2015(20214)
2014(20115)
2013(18310)
2012(16130)
2011(14725)
2010(15133)
2009(13603)
2008(12929)
2007(11824)
2006(10549)
2005(9383)
作者
(46119)
(38051)
(37832)
(36215)
(23966)
(18014)
(17315)
(14709)
(14613)
(13552)
(13011)
(12730)
(12046)
(12005)
(11932)
(11574)
(11441)
(11370)
(11069)
(10854)
(9576)
(9418)
(9254)
(8779)
(8549)
(8544)
(8538)
(8524)
(7619)
(7510)
学科
(65406)
经济(65355)
管理(42722)
(36079)
(28916)
企业(28916)
方法(25825)
中国(25188)
数学(22713)
数学方法(22108)
教育(22011)
(19607)
地方(17804)
业经(15720)
理论(15455)
(14245)
农业(12828)
(12492)
(12027)
教学(11734)
(10499)
环境(10137)
技术(9999)
(9775)
发展(9750)
(9628)
(9520)
贸易(9512)
地方经济(9381)
(9154)
机构
学院(230728)
大学(229868)
管理(81830)
(81748)
经济(79591)
研究(78847)
理学(70124)
理学院(69227)
管理学(67361)
管理学院(66923)
中国(54136)
(50816)
科学(48322)
(42032)
师范(41755)
(38299)
(37207)
(36796)
教育(36451)
中心(35770)
研究所(34837)
师范大学(33712)
(32426)
北京(32365)
技术(31533)
业大(30879)
(29704)
(29338)
财经(29187)
职业(28052)
基金
项目(153943)
科学(123104)
研究(121622)
基金(106269)
(91541)
国家(90693)
科学基金(77988)
社会(73951)
社会科(69770)
社会科学(69752)
教育(64210)
(63695)
(54673)
基金项目(54572)
编号(53983)
自然(48035)
自然科(46952)
自然科学(46944)
自然科学基金(46012)
成果(45390)
资助(42589)
课题(40960)
重点(36748)
(35442)
(34466)
(34056)
(32242)
项目编号(32044)
规划(31880)
创新(29892)
期刊
(92873)
经济(92873)
研究(74353)
教育(64158)
中国(57521)
学报(31088)
管理(30651)
(30489)
科学(29842)
技术(28035)
(27739)
大学(25154)
学学(21695)
农业(21244)
职业(19275)
(17418)
金融(17418)
业经(17262)
经济研究(15148)
图书(14160)
财经(13560)
(12772)
论坛(12772)
技术教育(12687)
职业技术(12687)
职业技术教育(12687)
(11810)
统计(11468)
问题(11391)
(11353)
共检索到352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同同   吴南中   谭绍华  
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以资历框架中的能力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和实施教育效果评价的参考依据,能够使得职业教育在不断对标国家质量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类型定位。资历框架内蕴强化统一标准、建构内在互动、强调主体自觉和实施成效为本的核心隐喻,其不仅能够打通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成长通道,也能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教师队伍构建等提供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的资历框架建设目标为以资历框架支撑内容标准架构、以资历框架整合多元行动主体、以资历框架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以资历框架支持学习个性化和以资历框架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主要内容为强化标准建设、规则建设和应用模式建设。参考国外多个国家和国内有关资历框架建设经验,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应该具备高层级性、等值融通性、动态适应性和终身性等典型特征,使得职业教育资历框架能够深刻对接现代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周伟  
职业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以职业为逻辑起点、专业教学标准以职业标准为参考、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三者共同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类型化发展,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适应职业运行规律。基于此,为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应统合建立职业分类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并依据职业能力选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祖泽  黄俊伟  吴敏  罗小丽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国应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缓解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价值诉求,亦是顺应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途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亟需助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系统推进“三教”改革联动、聚力引导产教深度融合,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创新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应畅通多层次职业教育融通渠道,架构类型定位“立交桥”;加速推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点燃类型化发展“动力擎”;引导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玲  
职业教育教材面临因内容层次混乱导致的针对性不强、因内容边界不清导致的重复学习等弊端,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资历框架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教材,在要素层面,要依托资历框架的层次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教材物理要素和技术要素等作为基本点;在组织形式维度,强调多主体协同,强化学习者的参与,实施"成效为本"的评价模式;在结构维度,强化各阶段纵向衔接、专业内横向配合,建设高效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更新组织建设,规范建设流程,构建共享联盟,改变出版模式,是实现基于资历框架的职业教育教材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伟远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有关任务要求,深入研究和稳步推进我国国家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研制工作,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及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2019年3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学者专家以及部分地区和院校的实践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舒通  
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面临多重挑战而进展缓慢的背景下,推进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既是一种可行路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在我国具有四个方面的潜在优势,包括:职业教育与企业及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改革符合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需求;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教育形式单一,可操作性比较强;职业教育更容易接受培训成果,尤其是技能培训成果。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建设,应重点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包括:完善支撑资历框架的法律条文;构建框架的管理机构与质保体系;建立认证平台并推进学习成果的互认;完善资历成果的积累途径;科学规划资历的维度和等级并规范学校专业标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燕英  张学英  李雪星  
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三证书"培养模式由国内职业院校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按照多个技能群匹配课程群,用对应的职业技能组合作为评价技能水平的内容和测量指标,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原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之外获得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具有理论知识和相应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对接国际技能前沿与国际就业市场的国际化高水平技能人才。"三证书"培养模式在实践环节引入学习型工厂,具有典型的内外技能融合形成特征,职业院校与国际机构合作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创新了内外技能形成的表现形式。"三证书"培养模式促进了学历框架和资历框架的融合,促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为建构先进性、高质量、权威性的国家资历框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扬  王晓杰  
教育与培训资历的跨境认可是国际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跨境流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增强各国教育与培训资历的透明度,促进职业教育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和互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与应用了全球资历等级。我国可借鉴全球资历等级实践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构建与全球资历等级对接的国家资历框架与质量保证机制,加快推进学习成果跨境认可,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彦兵  
类型教育视域下,构建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价值指向和必然选择。如何实现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共建、共享、共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应从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体等维度达成建设共识,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重构主体关系,动态更新学科知识,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模式,关注育人成效,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忠跃  许云珍  欧阳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效法西方回归到中国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模式建构既要讲科学,又要讲政治。西方文明孕育了“能力本位”理念,中华文明孕育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理念。以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以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为法律依据,基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初步归纳建构了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的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是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特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易昆   罗江华  
职业教育数智化场景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载体和关键抓手,是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职业教育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过程。从场景理论视角出发,对数智化场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内涵阐释与特征分析,将核心场景聚合为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数智治理等三大类型并提出校企强链接、教学强交互、数治强赋能的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以优化业务流程为主线,基于PDCA循环法构建数智化场景生成的V字模型,并从四要素联动、V字模型牵引和多元主体协同等层面探讨场景建设的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庆庆   仝宣文   李志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坚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前景,构建“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生态,提升“一技之长,能动天下”的地位。同时,坚持特色引领、服务发展、质量为首、瞄准前沿的实践理路。为此,亟须基于人才培育、专业群建设、产教融通、师资优化等重点方面,创新性地建构在体系架构上“三方”协同、在人才培养上“四型”合一、在服务场域上“四维”联通、在创新发展上“五链”衔接的模式,形成职业教育革新的生态格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岩  谢青松  
《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研讨会于2019年10月17日—19日在重庆召开。会议围绕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开展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具体包括资历框架的基本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国家开放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和西部地区实践研究及政策建议等。第二次研讨会总结了先期成果,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对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施方案有重要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润华  
近年来,国家资历框架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政府把构建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及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纳入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北京、广东等地区和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代表的教育机构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但是,也存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薄弱、能力标准与资历等级不统一、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快构建我国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需做到以下几点:借鉴和汲取国内外有益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筑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根基;坚持多方协同聚力,突出政府在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技术服务平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学峰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领域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引入,职业教育信息化向2.0时代迈进,受其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由重视"物"的投入逐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进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逻辑:第一,以人的培养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创新融合;第二,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关键,为学校教育与岗位学习相结合提供技术支持。然而,过多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以及仅从信息有效传播的角度,借助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过程而忽视学习者的需要,都不利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在2.0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尽力克服技术优先模式和信息传播优先模式的不足,努力从内容、过程和情境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实践共同体创建的信息化支持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