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6)
2023(9805)
2022(8348)
2021(8184)
2020(6614)
2019(15710)
2018(15703)
2017(29280)
2016(16897)
2015(19332)
2014(19425)
2013(18033)
2012(16632)
2011(15286)
2010(16092)
2009(14439)
2008(14411)
2007(13328)
2006(12088)
2005(10929)
作者
(43772)
(36359)
(36189)
(34741)
(23416)
(17334)
(16628)
(14076)
(14001)
(13550)
(12233)
(12208)
(11859)
(11636)
(11407)
(11346)
(10835)
(10635)
(10589)
(10491)
(9354)
(8894)
(8858)
(8487)
(8273)
(8202)
(8190)
(8165)
(7325)
(7242)
学科
(60798)
经济(60642)
管理(44553)
(42785)
(37923)
企业(37923)
方法(27814)
中国(22881)
教育(22136)
数学(21972)
数学方法(21369)
理论(19231)
(17964)
业经(15339)
(14943)
(13692)
(13531)
(11563)
地方(11490)
(11355)
农业(11102)
教学(11027)
技术(10817)
(10542)
贸易(10534)
(10251)
(9222)
(9086)
(8943)
银行(8942)
机构
大学(229745)
学院(229669)
(87298)
管理(85627)
经济(85087)
研究(78190)
理学(73419)
理学院(72538)
管理学(70892)
管理学院(70404)
中国(53751)
(49952)
科学(44306)
(42679)
(40133)
师范(39940)
(38041)
(36932)
教育(36064)
中心(34233)
研究所(34080)
财经(32797)
北京(32643)
师范大学(32054)
(29576)
(29249)
(29167)
技术(29159)
(28201)
业大(27970)
基金
项目(142319)
研究(115209)
科学(114612)
基金(99038)
(83432)
国家(82523)
科学基金(71506)
社会(70733)
社会科(65803)
社会科学(65786)
教育(62444)
(57799)
编号(51421)
(49919)
基金项目(49877)
成果(44986)
自然(43891)
自然科(42927)
自然科学(42920)
自然科学基金(42170)
资助(41731)
课题(39279)
重点(33335)
(33311)
(32832)
(31635)
项目编号(30882)
规划(30413)
(30048)
(29944)
期刊
(101158)
经济(101158)
研究(79155)
教育(64042)
中国(56511)
管理(33886)
(32485)
科学(27867)
学报(27232)
(27182)
技术(27078)
大学(23061)
学学(19900)
(19607)
金融(19607)
职业(18647)
农业(18510)
财经(16515)
业经(16507)
经济研究(15877)
(14285)
(12936)
论坛(12936)
问题(12304)
技术教育(12115)
职业技术(12115)
职业技术教育(12115)
统计(11362)
图书(10886)
技术经济(10781)
共检索到359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冯啸然  
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命脉点”。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聚焦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家长和行业企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形成访谈资料并进行严格程序编码,构建了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理论模型,包括职业教育文化认同、效能认同、制度认同、组织认同、模式认同、身份认同和供给认同等“七大认同”。“七大认同”强势发力并融合聚力,落脚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在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导向下,要通过沉淀深厚的职业教育文化认同、形塑强大的职业教育效能认同、形成健全的职业教育组织认同、厚植丰富的职业教育身份认同、实现丰厚的职业教育供给认同来合力提振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擘画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衡宇  
基于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研究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有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症结。通过系统梳理技能型社会和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逻辑的价值意蕴,分析技能型社会产业需求特征与职业教育困境,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路径选择,践行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锋  闫智勇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必须以恰当的分析模型为基础。根据素质结构说中素质生成的先天遗传或后天习得,结合冰山模型中素质的显性和隐性特征,以及洋葱模型中素质的表层与核心关系等,可以建立素质的三维分析模型,并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分解为生理—心理素质、规范—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技能—能力素质。据此,在社会经济转型加速时期,必须积极完善教师医疗和卫生保健体系,重构教师职业伦理道德和规范,建设教师知识和文化管理体系,建构教师能力和技能积累机制,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君  
增强社会认可度是高质量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中排第一位的是社会认可度(占68.62%)。202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而要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关键是识别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威胁。社会认同威胁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泰弗尔(Tajfel)提出来的,其是指个体与其他一些群体相比,无法得到正向的、积极肯定的社会评价。社会认同威胁往往发生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身上,导致的不良后果是遭受歧视或不公正对待。根据相关学者的观点,社会认同威胁可分为分类威胁、群体价值威胁、接纳威胁、区别性威胁和合理性威胁等类型。基于社会认同威胁的视角,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困境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低社会地位的分类威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其重视程度毋庸置疑,但现实情况是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在社会中却会遭受身份质疑与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公平对待,这就难以让受教育者将个人未来发展前景与能够获得体面稳定的工作岗位相联系。二是被低估的群体价值威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名梁  徐甜  
社会各界特别是职教学界对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与社会需求反差较大,人们对职业院校和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度仍然较低。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现实表征以及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较低的现状、成因和提升对策等方面,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即加大职业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强化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农村和民族地区研究、重视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国际研究、加强基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职业教育智库研究,以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从而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飞霞  张家军  
从“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我国职业教育需逐步探索形成高社会认同的可行路径。社会认同理论指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需经历分类界定“我是谁”,科学比较把握“我有何不同”,积极区分指向“我如何成为更好的我”三段发展历程,内蕴着从职业教育内群体深化认知、到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内外群比较中厚植情感、再到职业教育独有特征外显为社会共知后群体心理归属形成的发展脉络,形成了“内群特色凝聚为核的认知认同形成,内外群交互互促为轴的情感认同深化,外部文化符号形成为引的行为认同呈现”的内生发展逻辑,具有“主动‘知己’—开放‘知彼’—优化‘整合’”的行动隐喻。遵循内生逻辑,建构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支持机制,在层次机制上要重点关注微观层次的职业教育特色形塑,从内部寻找发展动力;在形式机制上要重点选用综合式的监督—服务式,加强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建设;在功能机制上要重点运用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符号形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玉平  杨玉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大投入总量迫在眉睫,但当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及家庭支出仍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吸引社会资本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势在必行。鉴于当前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社会捐赠规模过小且不够规范等情况,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激励、扶助措施推动社会资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分担、社会投入"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少义  
技能型社会是大众通过技能媒介建立联系并主动开展技能学习、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行为的社会常态。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是技能型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四部分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协同效应。作为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顺应发展的全新命题,技能型社会同职业教育具有天然耦合性,它既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综合体现,也是凝聚职教战线合力的重要抓手。构建技能型社会要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职教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路径包括加强环境培植,维系技能型社会稳定状态;加强体系建设,服务技能型社会人才培养;加强资源倾斜,保障技能型社会群体权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天娥  李冰  
文化认同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关键。当前,京津冀职业教育存在着经济、教育体制、就业政策等多种制约的现实因素。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必须解决文化障碍问题,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重新合理定位三地功能,转变产业结构,改革人才交流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用文化力量助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茜雯   闫智勇   吴全全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在理念层面,树立行动建构导向的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观。在理论层面,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现代系统论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理论,分别构建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框架、外部环境分析框架以及个体特质分析框架。在操作层面,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结构,探讨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航、詹青龙、刘光然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指在实现普通教育(学术)与职业教育(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提高就业准入和职业生涯规划,营造高质量的多样化学习环境,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提供阶层跃迁和生涯发展的机会,从而使人们尊重和愿意接受职业教育,最终达到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忠良  
加强社会化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当前残疾人职业教育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借鉴社会学"嵌入性"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分析架构,解析残疾人职业教育嵌入社会结构与环境,并与之互动从而提升社会化水平的形式、过程与机制,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社会嵌入性是多元和多层次的。从宏观到微观,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制度嵌入性、经济嵌入性、文化嵌入性、结构嵌入性等几个方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天佑   李晓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层次上移的“产物”,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也面临着社会认同感低的现实危机。调研发现,社会民众普遍认为职业本科教育存在办学质量不高、本科属性不强、发展前景不明等问题。对职业本科院校转型前的办学背景及其定位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存在类型定位模糊、办学资源不足、制度建设缺位和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进而引发了社会“认同危机”。为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形象,可从优化类型定位、发展数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来消解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危机,从而构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新形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政  
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是由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体现岗位(群)核心内容和行动逻辑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的“核心”体现在它是其他类型课程的内容源泉,是内容体系化和课程化的核心。专业核心课教材的编写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教材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如何选择和呈现、实践要素在教材中如何表达。基于知识论和学习论的视角分析发现,专业核心课教材主要承载的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教材要为任务学习和能力形成提供有意义的情境,根据知识特点选择教材中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基于学习规律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呈现方式,同时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上,应组建校企编写团队并选择合适的开发策略;在内容的组织上,应确保教材最小构成单元的独立性;在教材的内容的呈现上,应基于知识特点优化内容的排布、表达和信息模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蕾  谭进欧  
为了满足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欧洲一体化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2014年,丹麦政府启动职业教育改革,先后颁布《更好、更具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政策文件,目标愿景为提升丹麦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丹麦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政策采取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全方位的质量改进、专业化的生涯指导等策略。通过开发职普融通项目、职业教育10年级等横向职普融通项目,提升职业教育的融通性;改革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启动高中补充课程等纵向中高贯通项目,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性;实施职业启蒙与桥梁课程等职业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项目,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切性;开展预备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辅助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沟通项目,提高职业教育的可及性。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丹麦职业教育吸引力,彰显其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