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1)
2023(4778)
2022(3957)
2021(4144)
2020(3155)
2019(7064)
2018(7068)
2017(11015)
2016(7613)
2015(9111)
2014(9298)
2013(7849)
2012(7297)
2011(6836)
2010(7320)
2009(6038)
2008(5798)
2007(5503)
2006(4957)
2005(4663)
作者
(17759)
(14692)
(14509)
(14093)
(9243)
(7154)
(6930)
(5897)
(5659)
(5580)
(5126)
(4877)
(4787)
(4766)
(4718)
(4607)
(4565)
(4500)
(4321)
(4223)
(4051)
(3729)
(3689)
(3517)
(3489)
(3364)
(3308)
(3294)
(3089)
(3005)
学科
教育(21341)
(14681)
经济(14670)
教学(14286)
理论(12357)
中国(12264)
管理(11676)
(8920)
学法(8425)
教学法(8425)
(7181)
企业(7181)
(7003)
学理(6475)
学理论(6475)
(5161)
(4571)
研究(4518)
思想(4391)
学校(4265)
政治(4260)
发展(4218)
方法(4107)
(4095)
思想政治(3969)
政治教育(3969)
治教(3969)
高等(3958)
德育(3939)
(3928)
机构
大学(97007)
学院(96498)
研究(33989)
教育(32674)
(28019)
师范(27872)
(23420)
管理(22812)
师范大学(22623)
(22505)
经济(22448)
职业(21081)
科学(19821)
技术(19084)
理学(18594)
理学院(18185)
中国(17724)
(17655)
管理学(17426)
管理学院(17205)
(16879)
北京(15365)
研究所(15185)
职业技术(14654)
(14010)
中心(13824)
(13406)
技术学院(13388)
教育学(12675)
(11913)
基金
项目(53449)
研究(51957)
科学(41936)
教育(36767)
基金(30530)
编号(26734)
社会(26023)
成果(25265)
(24832)
(24710)
国家(24246)
社会科(24136)
社会科学(24131)
课题(23797)
(22305)
(21561)
科学基金(19788)
规划(16532)
项目编号(15146)
(14935)
基金项目(14923)
(14720)
重点(14301)
研究成果(13726)
(13427)
年度(13216)
(13105)
(13077)
阶段(13031)
(12864)
期刊
教育(63534)
研究(42327)
中国(33759)
(30679)
经济(30679)
职业(18677)
技术(17185)
学报(12423)
技术教育(12410)
职业技术(12410)
职业技术教育(12410)
(11193)
大学(11176)
科学(10182)
(9868)
管理(8962)
(8376)
论坛(8376)
学学(8231)
高等(7387)
成人(7255)
成人教育(7255)
农业(6942)
财经(6532)
(6302)
图书(6170)
高等教育(6117)
职教(5939)
(5790)
(5325)
共检索到162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本文从职业特征入手分析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并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只有以职业性原则为根基,才能使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估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办学的特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社字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既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教育适应人的发展需要的结晶,具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附着于自身的“应然”地位。但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分析,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与“行动”的反差、“元价值”与“隐价值”的冲突以及“成本”与“收益”的错位等现象,需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创设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娟新  
在全球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出现了不同价值理念在体系构建中的冲突、不同群体利益的冲突、不同主体文化的冲突和课程内外部的冲突。从文化的视角,提出技术对文化的遮蔽和认同危机是文化转型中课程冲突的成因,而文化回归则是整合职业教育课程冲突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贺伟  徐涵  
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其利益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文章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集团内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集团育人目标与企业营利、集团内同质成员间竞争与合作、集团内学生需求与市场需求等冲突,从利益相关者自身作用发挥程度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分析利益冲突产生原因,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协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路径:强化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集团理事会,提升治理能力;注重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明确行业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集团内统一的标准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树伟  谷峪  王冰  
职业教育发展是不同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各自价值诉求而进行价值选择与博弈的过程。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利益诉求不同,是矛盾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其突出表现为权力斗争,体现在知识控制、经济斗争及文化冲突上。缓解途径在于确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合理途径,构建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多元利益主体合作博弈机制,实现共同治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文伟  舒畅  
主体冲突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常态。从内容上看,文化冲突、价值冲突与利益冲突构成校企合作主体冲突的主要类型。冲突对于校企合作绝不仅仅具有反功能,在特定的情境下,冲突具有聚合、保护和升级校企合作体的作用。冲突作用的实现需要以冲突引导与调适的方式进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国龙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纵深化发展,职业教育通过逐步加深的校企合作也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由于企业分工更加精细,经济发达地区的校企双方合作的专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一个专业需要与多家企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珊  
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校企合作面临着组织层、理念层、利益层以及文化层等多个场域的博弈,二者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显现出企业"不想为"、学校"无力为"、双方"难有为"的冲突表征。要想有效缓解校企合作冲突,应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博弈整合,树立复杂性的校企合作思维,搭建服务性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问责制的校企合作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姜大源  
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学科专业,它总是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对相关职业领域里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过程与相关领域的行动过程具有一致性,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需要专门的理论指导,因此,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教学论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是职教教师最切身的专业知识,它具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专业教学论的理解离不开对职业工作、技术与教育三者关系的认识。专业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对象关注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还应包含课程与教育体系层面的问题。只有建立专业教学论,使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和专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才能综合地开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课程以及有效地促进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职业工作、职业教育与职业科学的继续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永华  张旭翔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主要表现为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物理边界、社会边界和心理边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顶层机构设计、发挥职教集团跨界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以及院校和企业对边界障碍的主动突破,实现对职业教育的共同参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任海宾  王本陆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阐明教学伦理冲突的本质和功能,在对教学伦理冲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和抽象出教学伦理冲突的发生机制和解决策略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燕  
文章分析了在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上我国职业教育实然地位和应然地位之间的冲突,并从文化的视角对我国职业教育实然地位的缺失进行分析,指出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不应该仅仅是呼吁、号召就能实现的目标,而是要通过制度变革带动观念更新,实现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循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陶泱霖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参与,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不仅是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情感归属使然,更是政治力量和国情发展的促动,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不可缺位。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陷入了行动性和结构性的双面利益冲突困局。对此,要以校企共同利益为准绳来提升双方利益的兼容性,完善政府购买制度,成立利益仲裁机构,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多方入手以消弭校企合作的利益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