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9)
- 2023(15967)
- 2022(13297)
- 2021(12503)
- 2020(10830)
- 2019(25103)
- 2018(24844)
- 2017(46380)
- 2016(26218)
- 2015(29789)
- 2014(29938)
- 2013(28837)
- 2012(26410)
- 2011(23565)
- 2010(24081)
- 2009(21584)
- 2008(21645)
- 2007(19557)
- 2006(16708)
- 2005(15164)
- 学科
- 济(103975)
- 经济(103867)
- 业(93595)
- 企(83971)
- 企业(83971)
- 管理(81764)
- 方法(48669)
- 数学(39743)
- 数学方法(39179)
- 农(32123)
- 财(32111)
- 业经(30722)
- 中国(29320)
- 理论(23994)
- 教育(23842)
- 务(23676)
- 财务(23623)
- 财务管理(23589)
- 农业(22412)
- 企业财务(22318)
- 技术(21875)
- 制(19465)
- 贸(18033)
- 贸易(18024)
- 学(17891)
- 和(17587)
- 地方(17495)
- 易(17489)
- 策(16750)
- 划(16563)
- 机构
- 学院(361775)
- 大学(355932)
- 济(141718)
- 管理(139239)
- 经济(138685)
- 理学(119526)
- 理学院(118287)
- 管理学(116171)
- 管理学院(115489)
- 研究(114615)
- 中国(83278)
- 京(75637)
- 科学(67680)
- 财(66082)
- 农(58662)
- 江(57311)
- 所(57064)
- 中心(53027)
- 范(52617)
- 财经(52591)
- 师范(52188)
- 业大(51244)
- 研究所(51053)
- 经(47722)
- 北京(47720)
- 技术(45972)
- 农业(45878)
- 州(44906)
- 经济学(42094)
- 师范大学(41706)
- 基金
- 项目(233967)
- 科学(186440)
- 研究(179751)
- 基金(165828)
- 家(141961)
- 国家(140540)
- 科学基金(122464)
- 社会(110370)
- 社会科(104369)
- 社会科学(104340)
- 省(96071)
- 教育(92434)
- 基金项目(87412)
- 划(80303)
- 自然(78584)
- 编号(76941)
- 自然科(76832)
- 自然科学(76808)
- 自然科学基金(75441)
- 资助(67928)
- 成果(62476)
- 课题(55676)
- 重点(53842)
- 部(53593)
- 创(51417)
- 发(51067)
- 创新(47226)
- 教育部(46953)
- 项目编号(46386)
- 性(45661)
- 期刊
- 济(157027)
- 经济(157027)
- 研究(108932)
- 中国(80316)
- 教育(73101)
- 财(56469)
- 管理(54526)
- 农(53571)
- 学报(49294)
- 科学(46463)
- 技术(42568)
- 大学(39603)
- 农业(36708)
- 学学(35819)
- 融(27923)
- 金融(27923)
- 业经(27400)
- 财经(26392)
- 经济研究(23644)
- 职业(23303)
- 经(22798)
- 业(22658)
- 问题(20226)
- 技术经济(19598)
- 财会(17612)
- 坛(16966)
- 论坛(16966)
- 统计(16631)
- 会计(16375)
- 贸(16296)
共检索到544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丽霞
现场工程师强调以经验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以解决真实职业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为核心,这就内在地决定了其培养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和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发现两者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主要采取了三点举措:搭建立体化的组织架构、实施角色多样化的培养路径、构建特色化的校企融合发展模式。该案例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的启示为:架构多元共生的治理机制、践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优化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打造“双师型”教学混编团队、强化人才培养评价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延翠 路宝利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举措。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合供”理论源于公共管理学,强调政府与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与公共服务能力。基于“合供”理论的内涵及应用,围绕“谁参与合供”“为什么合供”“怎么合供”三个问题,分析政府部门、项目企业、职业院校以及公共组织在合作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中的主体作用。通过阐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合作培养的缘由及意义,来选择多元主体合作育人模式、搭建多元主体合作育人平台、实施多元主体合作育人管理等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合作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满足数智化职业场景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
现场工程师作为一种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才支撑。在价值意涵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类型性、创新性、高质量的体现与外显,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能级进阶和制造业数字化对接进阶。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还存在规模性困境、结构性困境、功能性困境、保障性困境等,需要职业教育持续加大现场工程师培养总量以满足产业人才增量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培养效能,提升功能促进培养质量,强化保障以增强人才培养支持。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场工程师 价值意涵 路径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达杰 张炜 唐琳
面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既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亦是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赋能制造强国建设、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所向,有其自身“可为”的逻辑遵循。在实践中,应当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基于专业群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推进数字赋能、创新基于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实施专业认证、构建“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标准,强化关键能力、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专题研究、夯实现场工程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根基,以实际“作为”贡献职教智慧与工程力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志群 赵鹏飞
培养高素质的现场工程师,需要先进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由此,有必要在总结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基于工作的职业教育学”理论。工作是职业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必须准确理解工作教育学视野下职业学习的内容。基于工作学习是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学习理论,应特别关注工作场所学习,在此需要解决生产与学习、特定情境与普遍规律之间的矛盾,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共同发展,并提高企业指导教师的方法能力。
关键词:
基于工作学习 现场工程师 中国特色学徒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槐福乐 常熙蕾 吕清
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处于摸索前进阶段,离不开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基于一般系统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应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以及目标性四个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厄,包括:整体性不足,顶层设计亟待优化;相关性受限,校企协同合作不畅;动态性受阻,开放水平程度不高;目标性模糊,培养标准尚不明晰。据此,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持续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培养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加速提升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落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瑞明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培养单位(部门)积极性不高、联动性不强等问题。由此,应充分考量系统思维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耦合性,聚焦培养着力点,以整体性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以开放性思维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层次性思维优化育人生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达杰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以学徒制为主要形式,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微证书均遵循基于工作的学习理论,在理论上具有高度的适切性与关联性。教学诊改、1+X证书等职教领域已有的制度,为现场工程师培养引入专业认证和微证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具体行动上,可观照培养政策指向与理论逻辑,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设、微证书课程及资源建设,形成基于专业认证+微证书的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现场工程师能力与资历框架,制定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组建专门的认证组织,以保障专微融通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元 周衍安
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为基础,从国家战略层面、产业发展层面、人力资源开发层面分析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价值体系,明确不同层面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现场工程师运营流程图,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育人体系;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完善校企人才共享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弹性学分制与过程评价并重,对接职业资格认证。从这四个方面改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方式,旨在培养具有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支撑与强大动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丹 叶萍
从政策逻辑、产业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四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体现,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诸多困境: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比较滞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推进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新生态,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文章界定了现场工程师的内涵,分析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的时代价值,指出了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的改革策略:组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完善校企“双主体”管理体制;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力度,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施学徒的动态择优增补;加强经费保障,强化监督指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慧平 薛莉英 虞文贤 陈含英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海天集团合作共同探索机电装备制造业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从能力标准、培养方法和考核体系三方面入手,基于装备制造过程的"做中学"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构建由实物模型、小型装备和大型装备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追求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并归纳出"企业主导、标准先行"的培养现场工程技术人才的一般过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类型。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等六个方面。校企联合是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形成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应用导向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术伦理的文化熏陶,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优势潜能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卓越人才的素质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连晓庆 张兴会
培养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人才,是职业本科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现场工程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支撑,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价值旨归,更是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职业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属性,将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规格定位为工程技术型、能力复合型和实践创新型。基于此,在实施策略上,需要研发专业认证标准,夯实人才培养基础;聚焦工程实践问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融合多元培养主体,形成育人联动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本科院校 现场工程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佐成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呈现一元突出,二元并进,行业统筹,政府分管的多元主体特点。职业教育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微观课堂,而且从中学分流已经开始。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强化政府在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作用,力推现代学徒制,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纵深发展,系统推进职教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