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1)
- 2023(11221)
- 2022(8894)
- 2021(8241)
- 2020(6282)
- 2019(14165)
- 2018(13601)
- 2017(24258)
- 2016(14071)
- 2015(15832)
- 2014(15814)
- 2013(14850)
- 2012(14053)
- 2011(13075)
- 2010(13417)
- 2009(12009)
- 2008(11752)
- 2007(10845)
- 2006(9923)
- 2005(9333)
- 学科
- 济(58373)
- 经济(58324)
- 业(32938)
- 管理(30925)
- 中国(25339)
- 企(23719)
- 企业(23719)
- 教育(21197)
- 地方(21041)
- 农(20206)
- 业经(16913)
- 农业(14330)
- 方法(14283)
- 发(13424)
- 理论(12512)
- 地方经济(12181)
- 产业(11991)
- 学(11867)
- 数学(11189)
- 技术(11158)
- 数学方法(11041)
- 发展(10724)
- 展(10596)
- 财(10344)
- 制(10031)
- 融(9803)
- 金融(9802)
- 银(9644)
- 银行(9636)
- 贸(9586)
- 机构
- 学院(192696)
- 大学(188228)
- 济(73913)
- 研究(72664)
- 经济(72077)
- 管理(62990)
- 理学(52580)
- 理学院(51802)
- 管理学(50904)
- 管理学院(50493)
- 中国(49195)
- 京(42831)
- 科学(41741)
- 范(38026)
- 师范(37806)
- 所(36169)
- 教育(34564)
- 财(33462)
- 江(32627)
- 研究所(32425)
- 中心(31215)
- 师范大学(30416)
- 北京(28664)
- 农(27926)
- 院(26374)
- 州(26368)
- 技术(26225)
- 财经(25466)
- 职业(24355)
- 业大(23535)
- 基金
- 项目(117709)
- 研究(100031)
- 科学(94285)
- 基金(78004)
- 家(65461)
- 国家(64614)
- 社会(61275)
- 社会科(57799)
- 社会科学(57792)
- 科学基金(54628)
- 教育(52404)
- 省(50943)
- 编号(44740)
- 划(42978)
- 基金项目(39866)
- 成果(38467)
- 课题(35706)
- 发(34050)
- 年(30449)
- 资助(29880)
- 自然(29182)
- 发展(28591)
- 重点(28400)
- 自然科(28374)
- 自然科学(28371)
- 展(28044)
- 自然科学基金(27842)
- 规划(27311)
- 部(26331)
- 项目编号(26005)
- 期刊
- 济(95822)
- 经济(95822)
- 研究(71147)
- 教育(59560)
- 中国(54525)
- 农(28696)
- 管理(25039)
- 财(24314)
- 科学(23553)
- 学报(23512)
- 技术(22804)
- 农业(20062)
- 大学(19671)
- 业经(18878)
- 融(18240)
- 金融(18240)
- 职业(17019)
- 学学(16674)
- 经济研究(15092)
- 财经(12541)
- 问题(12324)
- 坛(12151)
- 论坛(12151)
- 技术教育(11390)
- 职业技术(11390)
- 职业技术教育(11390)
- 经(11129)
- 发(10528)
- 业(10232)
- 商业(9682)
共检索到319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林才 王建林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产业学院已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然而,相较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其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存在的现实困境,建议在定位上突出适应性、在内容上凸显教育性、在机制中强调融合性、在治理中突破限制性,从而破解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现代产业学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廖海 沈阳 曹哲
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不完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职业教育发展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对此,要切实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构建优质公平的职业教育体系新格局;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深化职业教育纵深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荆婷 周明星
国际化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即是本土职业教育全球化和国际职业教育本土化的交融生成过程。现存困境: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缺乏国际化支持系统;缺乏国际化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合作格局。优化路径:双向并举,确立共享教育理念;双重保障,强化对外支持系统;双轨推进,塑造融合师资队伍;双管齐下,打造全球合作格局。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国际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芳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能为地方产业的创新和转型注入活力。但是,伴随着知识型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模式和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改革和升级迫在眉睫。纵观职业教育改革三十多年的历程,职业教育始终难以找到一条准确的发展道路,难以摆脱利益主体矛盾和体制的束缚。文章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外在推力和内在动因出发,分析职业教育改革的困境,并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路径:明确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拓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利益主体协调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利益主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冉 高联学
类型定位不仅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还助力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不仅能培养兼具“硬技能”与“软实力”的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还能激活国内外双循环新动能。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式现代化在供给端、需求端与保障端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诉求,要求其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转变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路径;以扩大内需为准绳,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质量;以职教圈层为系统,增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共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新篇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俊青 陈正振 张佺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目的是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减少和化解职业教育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强职业教育机构应对产业转型、劳动力市场转型和技能转型等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面临如下现实困境:对技术应用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技能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脱节、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贯通途径尚未畅通。基于对外部环境和现实困境的分析结果,建议从明确目标定位、创建框架条件、优化生态系统、构建贯通途径、形成行动策略五个方面优化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职业教育 现实困境 实施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布俊峰
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属性决定了其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时代背景赋予了农村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内涵。当今社会,“跳农门”观念导致教育生源萎缩,“普教化”发展倾向明显,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出现办学定位偏移、功能单一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消除社会偏见,调整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定位,彰显自身“涉农性”教育特色,还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从“生源驱动”向“服务三农”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 困境与破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羽菲 祁占勇
当今世界已步入新兴技术革命时代,职业教育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挡。历年的《地平线报告》通过始终重视个性化发展、大力聚通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持续关注创新力量等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路向。《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以下简称《2018地平线报告》)是首次关注职业教育的地平线研究项目成果,探索了职业教育领域中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新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固守"学科本位"、教学资源匮乏、囿于传统教学、学术研究亟待突破等现实困境,笔者建议,可以根据《地平线报告》,从积极推进三维一体的融合发展、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数字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活力、调整技术化取向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晔 李礼 刘青宜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构建、个体多样化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功能定位优化,办学规模适宜,办学质量提升。从对接产业发展、促进中职自身发展、服务个体成长成才三个层面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市域统筹,精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中职教育关键办学能力;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畅通中职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廖粤生 宋欧 罗卫东 白莉莉 冯晓露
“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慢性病管理的典型模式及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审视,探索“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存在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不足、专业医务人员数量紧缺、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平衡及慢性病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此,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要求,提出优化路径:行稳致远——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的力度,强基固本——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互联互通——加快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统筹兼顾——搭建慢性病管理的分级诊疗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庆国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国家在20世纪中等教育结构调整中发展起来的。在梳理了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现状 困境 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吉万年 陆彩兰
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是顺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对于实现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全民性、老年人数字技能应用需求的多样性、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的持续性、老年人数字技能应用的安全性具有较强的价值意蕴。当前,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提升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但仍然面临着来自政府、企业、社区与家庭、老年人自身等多因素的困扰。对此,需要转变老年群体观念,培育内在数字需求;重视多元主体帮扶,筑牢家庭反哺纽带;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适老化数字产品供给;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营造和谐数字生态环境,从而促使老年群体尽快融入数字社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剑锋 畅立丹 许倩婷 念潮旭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逻辑起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双师型”队伍的根本基础;但是,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特征不明、主体不强、总量不足、保障不力的困境。应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指引,结合职普融通、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强化技术师范院校建设、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参与培养、采用项目制或委托制针对性培养等方式提升职教师资培养的量和质,实现学历培养产教双能、岗位培训全程贯通、服务地方常态练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国际交流,改革职教师资招生制度、资格技能认证制度、标准建设制度等,系统推进职教师资培养水平,服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联合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职业教育和产业部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产教融合不仅丰富了产教关系内涵,尊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思路,也为多元办学主体提供了合理依据。但受内外部支持体系欠缺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产教融合活动并没有产出预期价值成果,有必要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内外部支持体系,引导参与主体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为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民
“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人人”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取向。1+X证书制度作为一项体现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制度创新,在职业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过程中,起着增强就业教育功能、强化实践教育特征、助推终身职教体系构建的作用。研究发现,试点3年来,该制度在推进过程中主要面临证书含金量受质疑、教学资源要素支撑不足、与学分银行关联标准缺失等现实困境。为保证1+X证书制度高质量落地实施,在运行过程中,1+X证书制度需要在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教学资源要素建设、学分银行关联标准制定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