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9)
2023(6506)
2022(5042)
2021(5083)
2020(3563)
2019(8156)
2018(7792)
2017(12414)
2016(8359)
2015(9315)
2014(9089)
2013(7760)
2012(7059)
2011(6453)
2010(6757)
2009(5478)
2008(5259)
2007(4770)
2006(4301)
2005(4005)
作者
(17287)
(14401)
(14342)
(14027)
(9179)
(6849)
(6698)
(5830)
(5499)
(5341)
(4880)
(4783)
(4687)
(4669)
(4542)
(4514)
(4396)
(4274)
(4190)
(4119)
(3767)
(3540)
(3521)
(3495)
(3358)
(3334)
(3288)
(3129)
(2956)
(2936)
学科
教育(20782)
(15324)
经济(15297)
管理(15000)
中国(13421)
(12915)
(9645)
(9249)
企业(9249)
理论(9018)
教学(8970)
农业(6563)
业经(5746)
(5730)
(5486)
(5354)
(5199)
发展(5191)
学法(5134)
教学法(5134)
(5068)
地方(4500)
学校(4451)
学理(4430)
学理论(4430)
思想(4370)
政治(4352)
(4204)
工作(4113)
技术(4052)
机构
大学(91231)
学院(90911)
研究(34715)
教育(30388)
(25028)
管理(24940)
师范(24917)
(23865)
经济(22841)
(21040)
理学(20876)
理学院(20501)
师范大学(20377)
管理学(19930)
管理学院(19721)
中国(19660)
职业(19177)
科学(18890)
技术(17326)
(16549)
(15887)
中心(15123)
北京(14397)
研究所(14263)
(13825)
职业技术(13285)
(13240)
(13230)
技术学院(11806)
教育学(11722)
基金
项目(56875)
研究(55328)
科学(45829)
教育(35796)
基金(34544)
社会(30984)
社会科(28748)
社会科学(28741)
(28337)
国家(27788)
编号(27306)
成果(25748)
(25265)
课题(23584)
(22914)
科学基金(22887)
(21139)
规划(16840)
基金项目(16792)
项目编号(15770)
(15692)
(15466)
重点(14942)
(14303)
(14242)
研究成果(13968)
(13853)
(13796)
阶段(13758)
教育部(13351)
期刊
教育(56510)
研究(37932)
中国(34901)
(31115)
经济(31115)
职业(16910)
技术(14878)
(11751)
技术教育(11427)
职业技术(11427)
职业技术教育(11427)
(10787)
学报(10375)
大学(9999)
科学(9650)
管理(9307)
农业(8194)
(7641)
论坛(7641)
学学(7400)
高等(6778)
(6501)
金融(6501)
(6335)
成人(6136)
成人教育(6136)
业经(5870)
高等教育(5702)
职教(5378)
图书(5247)
共检索到154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帮华  
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管理"走向"治理"是应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关键之举,也是公民社会崛起的应然之势,亦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然而,在职业教育治理实践中还面临着多重问题困扰,诸如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泛行政化"缺陷、治理模式"单中心化"倾向、治理结构"混沌化"趋势等。据此,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应科学确立职业教育治理的价值与目标,以"善治"为终极价值标准,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放权与增能,厘定政府权力清单,"赋权增能"于其他治理主体;做好立法与建制,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鹏   韩喜梅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行政性政府评估制度降能与第三方评估价值赋能的时代赓续。源于政府层面的制度供给与有效监管的双重缺失、职业院校层面评估理念与评估信息的双重封闭以及第三方评估组织层面专业能力与自治能力的双重孱弱是其在实践推进中面临的系统性困境。消解这一困境需要吸纳“多元共治”的治理理念,构建政府、职业院校、第三方评估组织三大主体“共治圈”。为此,政府要加强制度供给与规范监管,夯实生态支护;职业院校要提升评估理念与信息管理,保障场域支持;第三方评估组织要提高专业能力与自治水平,增强能力支撑,唯此才能突破困境,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诗慧  张连绪  
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定位存在认识误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校内外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常态下的引领作用,应把握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知识课堂"走向"能力课堂";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打造"政、校、企"多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支持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翠香  
"治理"已成为一种前景光明的对旧式管理和行政风格进行批判和创新的风向标。职业教育治理理念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耦合而成,其内涵是指政府、社会组织、职业教育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等治理主体,围绕特定的治理目标,在遵循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与规范的前提下,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协调与合作,最终达成增进职业教育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治理行动及其过程;我国职业教育治理需要从目标与价值诉求、放权与增能、立法与建制、技术与平台四个方面扎实推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南旭光  
在以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以智能科技、数字经济、信息社会为表征的智能化时代,将对职业教育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带来深刻影响,催生着治理体系、组织形态、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产生变革,这会让职业教育的传统治理模式沿着智能化时代的技术及社会逻辑向智慧治理、循数治理、动态治理、整体治理和协同治理转化。推动智能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应从建构智慧治理支撑环境、变革职业教育组织结构、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框架、培育多元主体自我治理、完善职业教育的元治理等几个方面设计推进路径,以期架构职业教育治理新框架并打造出新的治理生态,为职业教育治理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和思路借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成全  罗栋  钟晶晶  
文章对人类知识组织活动产生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回顾,现代意义的知识组织学科体系的形成源自20世纪早期的符号学理论及概念理论,随着知识组织需求的不断提升,符号理论与概念理论向着不断融合的态势发展。文章从概念思想、实用系统、符号工具三个维度对理论支撑下的知识组织演进历程进行时间序列的深入剖析,分别揭示知识组织概念思想的"线性→树形→盒状→链式→网状"演化路径;知识组织实用系统的"词表组织→分类组织→关联组织"演化路径和知识组织符号工具的"传统纸媒→机读目录→Web→语义Web"演化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玉峰  李建英  杜崇东  
职业教育具有就业脱贫和提志强技的防返贫功能,可以增强脱贫人口的生计资本和可行能力,是稳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全面脱贫后的精准防返贫中起着关键作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防返贫过程中,存在职业教育与产业防返贫融合较低、职业院校专业供给与防返贫需求脱节较重、职业教育防返贫管理与协调长效机制欠缺、职业教育防返贫资源配置效率缺乏等问题。因此,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力度,实施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防返贫,整合京津冀职业教育防返贫资源,健全职业教育防返贫管理和协调机制,以信息化促进脱贫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三地统筹协作促进职业教育防返贫质效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雨  
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缘起于其改良社会落后观念的驱使、职业教育实践的启迪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其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蕴含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工学结合,注重实用;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敬业乐群,赤诚爱国等思想。其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在当代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着积极的现代价值: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坚持"能力导向",提升教学质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学质量内部治理;以立德树人为任务,坚持"德技并举",引领教学新航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喻忠恩  
深化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不过,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非常有限,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发挥的推动作用甚微。着眼于职业教育实践对理论研究的需求,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提高相关学科的整合程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伟斌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协同合作的发展共同体,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教育学校、用人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各自具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和价值诉求,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存在诸多问题。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内部治理机制需从职业教育的内在发展逻辑出发,合理关照各方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以治理主体及其关系厘清、治理架构及其规则制定、治理方式及其运行保障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门超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前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受碎片化治理结构、松散式治理过程、粗放型治理功能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为此,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必须遵循以平台驱动治理结构优化、以数据赋能治理过程协同、以智能技术促进治理功能优化的基本逻辑。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应包括:坚持公共价值引领,识别并满足多主体的真实需求;立足“以人为本”根基,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数字赋能;夯实主体治理底座,共建综合立体数字化治理平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洪凤  
目前,不同区域纷纷推进示范职教集团建设。为了发挥示范职教集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职教集团办学体制机制有待创新,职教集团办学主体价值取向有待趋同,职教集团办学经费投入有待稳定,职教集团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以及职教集团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为了打造示范职教集团,需要创新职教集团办学体制机制,消除职教集团办学主体价值取向冲突,保障职教集团办学经费投入,加强职教集团信息化建设以及提升职教集团综合服务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晶  
现代学徒制作为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融合的育人制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突出的系统性、较强的规范性三个特征。在当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面临着诸多现实之囿,如校企之间的价值冲突导致现代学徒制运行效率低下,行业协会协调乏力导致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成本上扬,权益保障机制缺失导致学徒身份异化,企业师傅出于替代性忧虑而不断强化自我技能的保护等。为了推进试点工作的稳步开展,应加快顶层框架设计,确立企业在现代学徒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强化行业协会组织的协调功能,降低校企合作成本;理顺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三方的法律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具有高质性、适恰性、现代性、贡献大、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具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口变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主探索、创新发展”需求更加迫切等典型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职业教育数字化为主要支点,以坚持理念引领、推进体系深融、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数字赋能、坚持科研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胜洪  孙延杰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借鉴三螺旋理论,既廓清“职业院校—企业—政府”的内在关系,又明晰三者的不同功能,从而促进“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然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还存在政府在“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之间的杠杆功能不明晰、职校在“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之间的载体作用待提升、企业在“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之间的抓手作用未凸显的现实困境。因此,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需要健全职教制度,明晰政府在政、校、企之间的杠杆功能;优化办学要素,凸显职校在政、校、企之间的载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企业在政、校、企之间的抓手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