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8)
2023(4733)
2022(3803)
2021(3793)
2020(2961)
2019(6589)
2018(6459)
2017(10238)
2016(7028)
2015(8063)
2014(7933)
2013(6832)
2012(6377)
2011(5945)
2010(6232)
2009(4889)
2008(4919)
2007(4389)
2006(4024)
2005(3756)
作者
(16254)
(13457)
(13348)
(13045)
(8578)
(6508)
(6284)
(5434)
(5260)
(4943)
(4753)
(4520)
(4393)
(4328)
(4291)
(4290)
(4262)
(4126)
(4009)
(3844)
(3675)
(3447)
(3321)
(3199)
(3174)
(3154)
(3030)
(2937)
(2802)
(2783)
学科
教育(19404)
(12745)
经济(12733)
管理(12244)
中国(11283)
(10434)
(8774)
企业(8774)
理论(7289)
(6973)
教学(6418)
(5220)
(4664)
(4457)
方法(4174)
发展(4001)
(3920)
(3879)
技术(3748)
思想(3640)
学校(3579)
政治(3560)
研究(3406)
业经(3392)
思想政治(3354)
政治教育(3354)
治教(3354)
高等(3344)
德育(3326)
(3320)
机构
大学(84873)
学院(81426)
研究(34182)
教育(29093)
(23435)
师范(23349)
管理(22404)
(21043)
经济(20185)
科学(20051)
(19992)
师范大学(19519)
理学(19041)
理学院(18657)
中国(18555)
管理学(18090)
管理学院(17908)
(16936)
研究所(15497)
职业(15069)
技术(14837)
中心(14283)
(14213)
北京(13562)
(12922)
(11842)
教育学(11003)
(10905)
(10747)
研究院(10612)
基金
项目(52397)
研究(46602)
科学(43036)
基金(33961)
教育(31235)
(29555)
国家(29112)
社会(25870)
社会科(24050)
社会科学(24043)
科学基金(23602)
编号(22364)
(21739)
(21482)
成果(21239)
课题(19724)
基金项目(17032)
(16897)
重点(14375)
规划(14214)
(13716)
自然(13636)
自然科(13267)
自然科学(13266)
(13159)
项目编号(13064)
自然科学基金(13019)
资助(12597)
(12585)
(12457)
期刊
教育(49751)
研究(34518)
中国(28462)
(23896)
经济(23896)
职业(13988)
技术(11907)
学报(11554)
科学(10927)
大学(9995)
技术教育(9468)
职业技术(9468)
职业技术教育(9468)
(9381)
(8667)
学学(7626)
管理(7400)
农业(6655)
(6655)
论坛(6655)
高等(5486)
(5375)
成人(5259)
成人教育(5259)
高等教育(4822)
职教(4719)
发展(4289)
(4289)
财经(4262)
(4033)
共检索到134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雯  辛越优  
"东盟方式"是学界关于东盟地区特色合作机制的代名词,东盟特有的这套组织决策方式主导了东盟地区公共教育事务的治理模式,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平等性、治理内容的跨国性、治理机制的灵活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治理理念的包容性。"东盟方式"在职业教育治理上的应用促成了地区职业教育愿景的形成,提升了地区职业教育政策的协调度,形成了地区职教合作的多层次联动网络。"东盟方式"强调非强制性以及避免超国家机制,因而存在区域教育治理结构松散、区域教育政策实施缓慢、区域教育规划执行力度弱化等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菊霞  任洁华  
跨域治理对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与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强化联动、促进企业参与以及资源带动等方式,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在跨域治理方面已形成初步探索。但跨域治理结构松散、治理工具缺乏、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公众参与治理程度低以及治理效能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跨域治理总体水平。通过完善认同机制、主体协同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及信息机制等,不断提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跨域治理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小红  赵悦乔  经建坤  
中国—东盟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至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技术及产业合作对职业教育合作需求增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通过公共外交加强政治合作,通过经济合作助推东盟国家经济腾飞,通过强固交流纽带深化文化互信及互补共促。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依然面临挑战,需要进行政策协调,顺畅政府层面合作高效连通,打造多学科、多产业导向的跨国职教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提供优质包容的职业教育,打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品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勇  
以服务"一带一路"为背景,就中国与东盟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状况以及海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属的重要位置,提出如何加强外语职业教育,特别是东盟地区语种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  
"机器换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带动企业内涵扩张的重大引擎。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种经济的变革,更是一场社会的变革,对承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主要表现在:一、低端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增大所谓机器换人,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背景下资本有机构成快速提高与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连贵  孙艳晓  
职业教育合作是澜湄流域社会人文合作的内容,是为澜湄流域各领域合作提供跨文化复合应用人才的基本方式。职业教育合作为此被视为产能合作的基础,纳入澜湄流域合作的总体框架,成为深化澜湄流域社会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才需求,澜湄流域的职业教育合作面临整体规划缺失、需求与供给数据匮乏、合作机制重叠等挑战。亟需强化职业教育合作顶层设计,加快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多元参与机制,建立企业需求导向的人才供需数据库;打通流域大循环、优先培养产能合作所需人才;秉持合作开发理念,创设澜湄流域职业教育第三方合作市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正在认真研究借鉴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同样,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教育改革的挑战,存在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怎样建设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怎样将网上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等问题。职业教育的MOOC和普通高等教育的MOOC是两条线,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对于职业院校MOOC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雁玲  
"用工荒"有着深层的经济与社会原因,这种现象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对我国职业教育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重要的是采取及时而有力的对策。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系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其成功经验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立国  
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取决于职业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实现程度。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引领弘扬传播职业教育特色的先进文化三个领域协同加强。本文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创新了"四方合力、四级推进"体制机制,探索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三个对接"的思路,探索形成了"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效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了职业教育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贺国庆  荣艳红  
20世纪80年代后,在新的劳动力培训需求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中,美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向新职业主义教育观的转向。新职业主义教育观所提倡的生涯职业教育理念,学术、职业与生涯教育相互融合的理念,学校与工作场所职业教育相互协作的理念,彻底颠覆了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所倡导的终结性的、孤立的和隔离的职业教育理念。新职业主义教育观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来自人们的落后观念、隔离孤立的教育教学方式、陈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软硬件设施不足等的挑战。宣传与普及新职业主义的理念,推动学术、职业与生涯教育的融合,重建与改造旧的教育管理结构,吸纳与优化各种资源,美国民众在艰难中不断地推动着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静  
作为重要的时间节点,203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从外部来看,面临人口上的"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产业发展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工作上"集成化"与"研究化"交融的挑战;从内部来看,面临纵向衔接乏力、横向融通不足、职前与职后不协调等问题。面向2030,职业教育应加快结构调整,层次结构上,要保持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类型结构上,要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要抢占未来高地,积极探索面向2030年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推动价值转向,大力弘扬和践行"人人出彩"的职教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明富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在当地政府强化统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的政策指引下,得到稳步发展。但仍面临基础性地位动摇、生源存在危机、后续发展乏力等挑战。促进陕西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必须强化政府统筹,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统筹规划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和升学"两条腿"走路;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车明朝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几年的发展,数字、信息、互联网,成为其中越来越要耀眼的名词,如,对接先进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赛项,紧扣互联网+新业态发展,设置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等等。场外,诸多活动也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今年设立的"电子商务"赛项,设有专门的论坛讨论互联网所造成的冲击,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