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1)
- 2023(11745)
- 2022(9367)
- 2021(8732)
- 2020(6961)
- 2019(15801)
- 2018(15386)
- 2017(27926)
- 2016(16300)
- 2015(18399)
- 2014(18619)
- 2013(17487)
- 2012(15700)
- 2011(14166)
- 2010(14617)
- 2009(13635)
- 2008(13877)
- 2007(12846)
- 2006(11540)
- 2005(10851)
- 学科
- 企(74467)
- 企业(74467)
- 业(71661)
- 管理(67259)
- 济(58452)
- 经济(58332)
- 财(26704)
- 方法(22816)
- 业经(22795)
- 教育(20952)
- 务(20260)
- 财务(20234)
- 财务管理(20210)
- 中国(19734)
- 企业财务(19221)
- 制(18507)
- 理论(17052)
- 技术(16732)
- 数学(15107)
- 体(15012)
- 数学方法(14868)
- 农(13749)
- 划(13732)
- 和(12804)
- 策(12652)
- 企业经济(12252)
- 体制(12006)
- 经营(11183)
- 技术管理(10970)
- 学(9880)
- 机构
- 学院(226775)
- 大学(226265)
- 济(87725)
- 管理(86685)
- 经济(85693)
- 理学(73743)
- 理学院(72938)
- 研究(72934)
- 管理学(71946)
- 管理学院(71461)
- 中国(51789)
- 京(48018)
- 财(47384)
- 科学(38887)
- 江(37687)
- 财经(36364)
- 范(36132)
- 师范(35921)
- 所(34767)
- 教育(33895)
- 经(32773)
- 中心(32251)
- 北京(30822)
- 研究所(30670)
- 师范大学(29093)
- 州(28863)
- 院(27099)
- 技术(27034)
- 财经大学(26726)
- 业大(26205)
- 基金
- 项目(140160)
- 科学(114695)
- 研究(114175)
- 基金(100046)
- 家(83951)
- 国家(82949)
- 科学基金(73218)
- 社会(72457)
- 社会科(68348)
- 社会科学(68330)
- 教育(60873)
- 省(56787)
- 基金项目(51624)
- 编号(48841)
- 划(48500)
- 自然(44180)
- 自然科(43168)
- 自然科学(43157)
- 自然科学基金(42460)
- 成果(42434)
- 资助(39488)
- 课题(37209)
- 制(33919)
- 部(33380)
- 重点(32676)
- 创(31768)
- 性(31163)
- 年(30785)
- 项目编号(30715)
- 发(30536)
- 期刊
- 济(104716)
- 经济(104716)
- 研究(77218)
- 教育(58020)
- 中国(56064)
- 财(42559)
- 管理(38947)
- 科学(27064)
- 技术(26455)
- 学报(25965)
- 农(23608)
- 大学(22634)
- 融(19994)
- 金融(19994)
- 学学(19883)
- 财经(19220)
- 业经(17430)
- 职业(17134)
- 经(16633)
- 农业(15119)
- 经济研究(15099)
- 财会(13038)
- 问题(12688)
- 坛(11626)
- 论坛(11626)
- 技术教育(11614)
- 职业技术(11614)
- 职业技术教育(11614)
- 技术经济(11465)
- 会计(11379)
共检索到359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申家龙 陈芳芳
从本质上讲校企合作是一个社会分工问题,也是一个成本分摊问题,它需要进行制度建设来规范。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理想目标是能够使熟练员工培养的社会总成本(包括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最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权利的保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不能再是简单地、笼统地规定企业怎么做,而是应该按照市场经济法则来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其第一种途径可以分别制定《职业学校教育法》和《企业员工培训法》,第二种途径是制定《校企合作学生权益保护法》,第三种途径是制定《企业雇佣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姜延秋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非正式制度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促进或制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价值信念、文化传统、伦理规范、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非正式制度缺乏,其原因在于政府、企业和学生三方参与动力不足且存在有限理性。推进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非正式制度,其前提是寻找到包括价值观和围绕价值观推进文化理解和认同的一整套逻辑,包括在正式制度中明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性质与边界,构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文化理解机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文化宣传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外部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桂庭 常静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制度,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学生及家长都是其重要参与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当系统思考各相关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强化行业企业和学生个体参与校企合作的选择权与话语权,从而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政策满意度。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制度设计 行为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万兴亚 周晶
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治理体系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培育和塑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文化是其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培育和塑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文化,需构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文化理解机制,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文化宣传机制,构建国有企业校企合作文化引领机制,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技术文化传承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文化机制 治理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欣欣 赵立民 欧阳河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创新路径不畅。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刻变革最为重要的体现,是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在角色、责任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现状和国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成功经验后,构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创新路径:加强国家层面的引导机制,建立地方层面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落实行业层面的执行机制;明确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责任,重构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责任;通过改革创新办学体制、建立共同治理模式、完善过程管理模式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路径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珠 韩春梅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但在我国,人们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此认识不深,导致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文章从互补性制度理念出发,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各种互补性制度问题,并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责任分担的投资制度、人才的合作培养制度、职业教育与资格认证衔接制度、技能人才成长制度等匹配制度,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互补性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佟婷 张琦
校企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日本和美国的职业教育较早地开始了校企合作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与上述3个国家校企合作制度的异同,探索我国校企合作制度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制度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何杨勇
从制度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反思,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个体、国家和企业三者利益的均衡;对科技的片面理解和利用才是造成企业低技术均衡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在观念上要调整原来标准划一、线性逻辑和适应论的思路,在实践上要从经费投入、实训管理和师资发展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一般技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金栓
职业教育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是解决当前制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关键。在对企业、学校成为合作"双主体"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探究了合作的"双主体"地位,剖析了合作"双主体"当前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并对合作"双主体"作用发挥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双主体 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元海 肖称萍
实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性不够,校企合作没有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因此要选择符合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路径,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广度的延伸和拓宽,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的提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深度融合 路径 江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赵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跨界属性强,其治理需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但由于跨界视域下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缺位及相关法规政策间的不协调,行政管理体制长期形成的惯性所导致的各行为主体之间权利、职责和义务的不清晰以及缺少政策执行的专门机构,造成微观中的各种关系难以协调和工作之间的相互推诿,最终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或无效。破除校企合作体制性障碍,应从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建立政府购买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制度三方面着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南中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制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提升校企合作育人质量、发现校企合作办学问题、深入理解企业用人需求、评价校企育人收益。校企合作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从时间、空间和价值维度提炼观测点和形成评价标准,具体策略包括以评价为手段的文化共建,建立评价工作机制,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关注评价的反馈意义,形成整体推进。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评价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辉
校企合作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必要随着实践进程而不断深化。从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组织主体的学校与作为需求主体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互惠多赢是融通校企合作的前提,组织文化的契合是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学习型组织的共建是重构校企合作的载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将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基础要素作为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分析我国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实践,其呈现三个特征:以规制性权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以规范性角色建构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以文化—认知观念对接推动校企合作制度扩散。反思实践,有三方面值得关注:借鉴他域经验时需要进行他域解构与本土重构;政策制定与实施时要关注企业家的情感需求和反应;要关注自下而上的各组织和行动者的制度变迁诉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新制度主义 制度要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霞 王东
美、英、澳都已建立起制度化的校企合作机制:设置校企之间关系的中介力量;建立涉及法制、制度、财政等各项保障措施。此外,美、英、澳三国校企合作中的普遍经验包括: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校企合作离不开企业较强的自觉意识、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这些措施和经验具有"硬性"、"有形"的特点,对我国探索校企合作的本国模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