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0)
2023(18433)
2022(15371)
2021(14532)
2020(11930)
2019(27857)
2018(27750)
2017(51339)
2016(28437)
2015(32529)
2014(32821)
2013(31644)
2012(29095)
2011(26338)
2010(26892)
2009(24872)
2008(23883)
2007(21781)
2006(18906)
2005(16828)
作者
(79762)
(66292)
(66100)
(63135)
(41937)
(31840)
(30490)
(25926)
(25450)
(24021)
(22537)
(22394)
(21020)
(20978)
(20866)
(20457)
(20389)
(19419)
(19312)
(19022)
(16644)
(16355)
(16190)
(15211)
(15199)
(15075)
(15024)
(14832)
(13605)
(13476)
学科
(105791)
经济(105685)
(77356)
管理(74387)
(58640)
企业(58640)
方法(49049)
数学(43607)
数学方法(42816)
(39376)
中国(38442)
(29969)
(28436)
金融(28432)
(27625)
银行(27585)
(26520)
农业(26229)
业经(26106)
(24403)
地方(24201)
教育(23458)
(22072)
理论(21790)
(19877)
贸易(19861)
(19330)
(18689)
财务(18617)
财务管理(18564)
机构
学院(392205)
大学(390226)
(149342)
管理(145780)
经济(145546)
研究(129341)
理学(124921)
理学院(123507)
管理学(120838)
管理学院(120095)
中国(99513)
(83064)
科学(78686)
(70966)
(66923)
(64805)
中心(62812)
(62126)
(59168)
师范(58627)
研究所(58573)
业大(57512)
财经(55735)
北京(52838)
农业(51553)
(50449)
(50041)
技术(47387)
师范大学(46813)
(46582)
基金
项目(258295)
科学(202800)
研究(195553)
基金(181783)
(157403)
国家(155881)
科学基金(133156)
社会(120204)
社会科(113514)
社会科学(113481)
(104865)
教育(96796)
基金项目(94886)
(88411)
编号(84254)
自然(84213)
自然科(82240)
自然科学(82216)
自然科学基金(80702)
资助(75148)
成果(69985)
课题(60449)
重点(59454)
(57369)
(57340)
(54117)
项目编号(50611)
创新(50294)
教育部(49522)
(49331)
期刊
(166298)
经济(166298)
研究(117780)
中国(88484)
教育(71635)
(64101)
学报(59331)
(56726)
科学(53252)
管理(51232)
大学(46507)
(45827)
金融(45827)
农业(42500)
学学(42342)
技术(41600)
业经(30231)
财经(26870)
经济研究(25302)
(23149)
图书(22242)
问题(21609)
职业(21515)
(21100)
统计(19780)
(19608)
技术经济(18521)
(17892)
论坛(17892)
(17886)
共检索到59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丽华  
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等关系密切,在人才资源、技术技能等方面承担着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对山西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为“必然”路向,遵循职业教育“升学深造有基础,服务乡村有技能,人人成才有作为”的理念,以形成“以教扶知、扶技、扶心、扶智、扶志、扶业”的发展态势为根本任务,寻找一条山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外共推、共生共进”的“六三三”实施发展路径,通过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省县乡联动”“养训练结合”“校地课链接”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韶彬  
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关键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金融帮扶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金融帮扶模式的调研,文章总结了广东金融帮扶的实践,分析了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了金融帮扶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机理,并就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升金融支撑能力以构建更加系统、更具活力、更为持久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数据基础,创新融资方式;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市场活力;健全基层体系,织密建强网络;借助资本市场,扩展融资空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氢  王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实现常态化帮扶,职业教育急需把握形势、认清问题、重塑路径。文章基于两大战略衔接之际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重新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持续服务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常态化帮扶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即针对不同对象特点重构培养机制、优势互补协同多主体共创、因地制宜构建产业新生态、挖掘文化价值引领乡村新风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杰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依据,阐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实施路径,围绕存在的现实困难,提出加强涉农类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增强各级各类乡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多样化技术技能支撑服务、厚植职业院校师生“三农”情怀、完善政策和资金保障措施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剑颖  
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人才赋能”“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孵化赋能”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产业旺、人才聚、文化兴、生态优、组织强,破解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现代农业人才不足、产业基础不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特色民俗文化与乡村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难题。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自身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势、与地方经济具有天然联系的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升学优势等,转化为强有力的助力乡村走向振兴的效能,以一种重要参与力量的角色建设乡村学院、开设涉农专业、组建研发团队、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为乡村输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研发现代化小型农机具,创立乡村特色品牌,挖潜、激活乡村民俗文化,孵化创新创业载体、主体等形式全面提高乡村的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大提升,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创收、乡村繁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菲  曾丽芳  杨同华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乡村职业教育振兴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引起一股热潮,需要将信息技术引入乡村职业教育这一特殊体系中,帮助乡村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乡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信息技术能给乡村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服务乡村职业教育振兴的建构路径,可包含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教学学习资源库的搭建以及人力资源库的建立,如何有效建立该体系,可从资金保障、硬件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加以思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显石  王俊  谭晓明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阐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将我国职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职业院校具体专业类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工学结合"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军  梁小燕  
从人才培养定位看,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最强的直接相关性;从价值逻辑关联看,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作用,而乡村振兴对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发展价值。近年来,有关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关联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概念模糊、定位偏差、过分夸大农村职业教育功能、价值逻辑混乱等异化问题,致使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不协同,农村职业教育的"为农"价值体现不明显,无法精准面向乡村发展。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出发,要构建"产业聚集→教育发展→产教协同→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协同乡村振兴发展逻辑,实现这一发展逻辑,政府要加强战略协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行业企业要加强组织协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院校要加强育人协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涂三广  王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助力和参与。通过对171所职业院校233个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分析,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讲习所”模式、“人力供给”模式、“循环智能”模式、“派遣陪伴”模式、“多元共治”模式、“数字乡村”模式等六大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特征和成效,并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青  邵文琪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职业教育应与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携手建立"职业院校牵头,多方协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并采取明确多阶段协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政行校企协同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资源库等措施,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成飞  朱德全  王凯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亦是乡村振兴的结果。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生态振兴的必然追求。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应建构生态和谐"5G"共生模式:一是构建绿色育人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办学,秉持"以农为根""以生为本"的价值追求,遵循"和谐共生"的育人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搭建绿色育人体系,通过搭建绿色育人结构体系、内容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终身教育"模式;三是提供绿色技术,通过有效数据治理、培养治理人才、普及治理技术和治理标准,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四是营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乡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涵养绿色文化生态,通过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提高乡村文化生态水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袁德梽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职业教育要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中大有可为,必须构建"1+N"融合行动模式。一是要回归服务"三农"办学面向,通过增强"三农"人才的供给力度、丰富"三农"人才的供给种类以及按需分类供给本土人才,供给"1+N"人才结构类型;二是要建设"农业+"专业群,通过"1+N"专业集群、课程集群以及资源集群,培养"1+N"人才复合素质;三是要创新联动式培养方式,通过组建"学校+企业+乡村"合作育人主体、开发"项目+创新+创业"行动育人载体、延展"校园+庭园+田园"联动育人课堂以及搭建"线下服务+线上引导"混合育人网络,构筑"1+N"协同育人平台;四是要构建立体化帮扶网络,通过经济支援与社会支援相结合、个体支援与组织支援相结合、教师支援与学生支援相结合,组建"1+N"人才支援队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苑秀丽   刘芷由  
东北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以辽宁省本溪市H县S镇为切入点,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村集体经济发展显著、技术农户带头致富和特色产业发展兴旺等成效,但还存在年轻劳动力及高素质人才流失过多、部分村民主动参与意愿有待提高和有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对此,提出保持和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年轻劳动力及高素质人才回流,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