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7)
- 2023(12596)
- 2022(10974)
- 2021(10757)
- 2020(8705)
- 2019(20385)
- 2018(20438)
- 2017(38695)
- 2016(22151)
- 2015(25094)
- 2014(25474)
- 2013(24142)
- 2012(22268)
- 2011(20279)
- 2010(20459)
- 2009(18073)
- 2008(17423)
- 2007(15225)
- 2006(13470)
- 2005(11807)
- 学科
- 济(74381)
- 经济(74298)
- 管理(58659)
- 业(54404)
- 企(45079)
- 企业(45079)
- 方法(34094)
- 数学(29471)
- 数学方法(29028)
- 中国(25707)
- 教育(23276)
- 农(22034)
- 财(20369)
- 学(18879)
- 理论(16973)
- 业经(16760)
- 地方(16152)
- 农业(14402)
- 贸(14120)
- 贸易(14114)
- 制(13880)
- 易(13728)
- 技术(13541)
- 策(13227)
- 和(12497)
- 务(12365)
- 财务(12300)
- 财务管理(12280)
- 环境(12047)
- 企业财务(11633)
- 机构
- 大学(297460)
- 学院(295272)
- 管理(114978)
- 济(108543)
- 经济(105753)
- 研究(100955)
- 理学(99546)
- 理学院(98387)
- 管理学(96623)
- 管理学院(96061)
- 中国(69747)
- 京(64741)
- 科学(62386)
- 财(51371)
- 所(50454)
- 范(48415)
- 师范(48115)
- 研究所(46036)
- 中心(44832)
- 江(44627)
- 农(44197)
- 业大(42054)
- 北京(41848)
- 财经(40291)
- 教育(39544)
- 师范大学(39055)
- 院(36952)
- 经(36674)
- 技术(36105)
- 州(35973)
- 基金
- 项目(200167)
- 科学(158176)
- 研究(154689)
- 基金(141079)
- 家(121234)
- 国家(120025)
- 科学基金(102729)
- 社会(92769)
- 社会科(87567)
- 社会科学(87546)
- 省(79750)
- 教育(77678)
- 基金项目(74479)
- 划(68767)
- 编号(66815)
- 自然(66307)
- 自然科(64694)
- 自然科学(64680)
- 自然科学基金(63488)
- 资助(58343)
- 成果(56772)
- 课题(48517)
- 部(45662)
- 重点(45380)
- 发(43307)
- 创(41571)
- 项目编号(40913)
- 年(39678)
- 教育部(39637)
- 规划(38418)
共检索到440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瑗彬 窦以霞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层面政策体系的支撑。使用Nvivo软件对来自国家和桂滇黔各地的443份政策文件进行编码,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及注意力配置理论进行政策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内容分析。从发文数量、教育类型、发文时间、文本类型等方面开展政策计量分析,对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进行内容解析,总结职教推进非遗传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滇黔桂职教推进非遗传承的政策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史子新 武海燕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印记。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能艺能人才的重要职责,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推进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融合发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非遗可持续保护和继承性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明确基本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建立保障措施,扎实予以推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非遗传承 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庆东 房文婷
"非遗"音乐传承与当代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双向互动机制表明,"非遗"音乐传承的审美塑造作用与当代我国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存在共同的"社会性"特征,在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多元化与培育具有国家特色的复合型全面人才层面有协同融合必然性。研究发现,尽管职业院校"非遗"音乐传承教育存在院校优势、区域优势与社会优势,但现状研究显示教育主体缺失、思维模式缺失与传承体系缺失问题依旧严峻,这也表明了职业院校"非遗"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的紧迫性。
关键词:
“非遗” 职业院校 音乐教育 文化传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江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简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目前面临的危急状况;并分析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及各自具有的优势,预见共赢的表现,深入阐述双方结合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促进 传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传承场域、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遭受破坏和异化,并呈现出意识不明、实践缺失、资源匮乏等困境。鉴于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存在互动的耦合效应,既能够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又能够达到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因此,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缩影,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实施路径,通过形成专业群落、构建课程体系、引入民间艺人、加强校企合作、运用现代技术等手段,能够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建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圣龙 李丽
文章首先论述了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然后分析了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实施:专业基础课程突出素质加能力;突出非遗文化特色,形成技能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重在实习实训。最后阐述了建立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非遗传承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传承 发展现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伍婉华 苏日娜
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保障。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的国家法律政策和广东省法规条例,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在已有法律政策基础上,从发展过程、工作机制、记录成果三个维度,探讨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随着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深化,当前现有非遗的法律政策仅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但无法提供精准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建议非遗法律政策可以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推动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乃至其他同类型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非遗法律政策 非遗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浊 吴寒天 吴雪萍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既具有实现技能跨文化迁移的知识职能,又承载着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文化使命。通过对“长三角”地区A高校留学生“非遗”传承教育项目的调查与分析,跨文化环境下的创新迁移与技能形成被证明同时依赖国际化的外在物质过程与创新本身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且后者具有更为长效的正向作用。同时,外语能力是影响跨文化环境下内、外向度创新迁移的重要因素;范例学习的作用在外语能力受限的前提下尤为显著。基于上述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可通过合理引导留学生加深对异质文化现象和符号的认知、提高留学生教育项目课程模块间的整合程度以及营造跨文化交流的育人环境等方式,优化培养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莉 邵勤 余金保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特征、庞大的体系和世界性的杰出价值,对景德镇而言是不能遗失的瑰宝,是每个瓷都人应肩负起的责任。在传承和发展中,学校传承比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更能发挥作用,而在学校传承中,职业教育又能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才武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已达10万项,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族群历史记忆。为应对社会大转型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方位冲击,将抖音等平台技术纳入到政策范围,可以产生重大的政策效益与管理效益。[研究设计/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抖音对非遗传播传承产生的积极影响。[结论/发现]提出要超越非遗静态保护和文化生态区保护的范畴,将抖音等技术平台化非遗传播传承项目,纳入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政策范围,设计政府资助与市场商业模式双轨并进的政策路径,以形成政府原生态基因保护传承与市场化非遗形态传播传承两线并行的总体政策思路。同时,也要关注抖音等数字技术导致的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并实现政策的平衡。[创新/价值]为我国重构非遗的再生产方式、重塑非遗传播传承链条,突破非遗传承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的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封蕾 王娜 张为苗 田全红 马鹏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千年智慧,将瑰宝继续流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重视的方向。文章基于VR+AI融创一体的智慧非遗传承平台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打造一种活态展现、身临其境数字化场景一体化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平台,通过文化渗透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使甘肃省非遗技艺得到保护。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一站式工艺探索+文化挖掘+技艺创新,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融创一体 数字化场景 工艺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徐珍珍
职业教育推动非遗新质化升级,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促进作用,是实现职业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学理剖析发现,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与新型劳动对象能为非遗提供智力动能、技术支架与运作场景,非遗新质化升级以高科技赋能、高效能保障与高质量传承为驱动目标。以此为基础,职业教育可以从技术驱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数据沿袭、文化认同五个维度推动非遗新质化升级。然而,职业教育在实践中面临技术融入及落地存在阻碍、非遗领域产教融合合而不深、非遗专业传承人才规模短缺、数据采集失衡与安全性不高、非遗文化因子提取使用困难等现实困境。对此,需从以下层面践行优化路径:一是研制专业化工具,增强技术赋能效用;二是拓宽市场化路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三是培育“双师型”师资,构建非遗育人模式;四是采集精准化信息,健全非遗数据治理;五是加强情景化交互,彰显职教宣传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丽君 赖珊珊
实习权益保障是实习生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Nvivo软件,对53篇职业教育实习权益保障政策文本进行了编码,构建了政策工具类型和实习权益内容二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政策工具使用逐渐多元、实习权益保障政策内容不断完善,但存在政策工具整体结构不合理、实习生休息权和保险权保障力度不足、政策工具在实习权益内容上使用不平衡等问题。为保障职业院校实习生权益,建议优化政策工具类型结构比例,增强政策工具类型多元协调;健全法律法规并明确实习生身份,加大休息权和保险权保障力度;注重政策工具和实习权益内容的二维整合,提高实习权益保障政策效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实习权益保障 实习生 政策工具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爱琴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合法性分析,提出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传承体系;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
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理性限度及超越——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的文本量化研究
地方政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反思——基于22省政策文本的分析
社区教育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证研究
近十五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计量分析研究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政策文本研究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机理与习得路径——基于《指尖上的传承》中非遗传承人成长轨迹分析
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构建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政策研究——基于47份省级政策文本的分析
非遗传承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形感效”路径: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花儿”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