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3)
2023(9892)
2022(7942)
2021(7776)
2020(6067)
2019(14020)
2018(13719)
2017(23630)
2016(14060)
2015(16229)
2014(16046)
2013(15092)
2012(14291)
2011(13491)
2010(13253)
2009(11837)
2008(11487)
2007(10479)
2006(9553)
2005(8597)
作者
(37606)
(31325)
(31177)
(29948)
(19961)
(14975)
(14176)
(12403)
(12168)
(11351)
(10852)
(10644)
(10196)
(10159)
(10078)
(9970)
(9459)
(9216)
(9216)
(9116)
(8057)
(7793)
(7759)
(7271)
(7158)
(7116)
(7045)
(6983)
(6498)
(6410)
学科
(47896)
经济(47850)
管理(28233)
中国(24886)
(22606)
教育(21676)
方法(18333)
(16343)
企业(16343)
数学(16137)
数学方法(15952)
(14983)
(12595)
(11176)
贸易(11168)
理论(10992)
(10990)
业经(10219)
(9860)
(9791)
农业(9517)
(9423)
地方(8924)
教学(8526)
发展(8198)
(8076)
环境(7888)
(7875)
银行(7851)
(7696)
机构
大学(189869)
学院(184713)
研究(77873)
(73185)
经济(71577)
管理(56760)
中国(53556)
理学(47580)
理学院(46823)
管理学(45832)
管理学院(45470)
科学(45330)
(44668)
(39632)
研究所(36173)
(35528)
师范(35217)
教育(34509)
中心(32852)
(32793)
(30781)
北京(30096)
(29095)
师范大学(29031)
(28429)
财经(25462)
技术(25234)
业大(25050)
农业(24326)
经济学(24002)
基金
项目(119294)
研究(95597)
科学(94715)
基金(82971)
(73598)
国家(72830)
科学基金(59352)
社会(58080)
社会科(54557)
社会科学(54546)
教育(52381)
(45465)
(42425)
基金项目(41323)
编号(40152)
成果(36405)
自然(35096)
资助(34309)
自然科(34226)
自然科学(34212)
自然科学基金(33619)
课题(33385)
重点(29782)
(29488)
(28405)
(27422)
教育部(25649)
(25236)
中国(25233)
(24886)
期刊
(83142)
经济(83142)
研究(69446)
教育(59457)
中国(54648)
学报(30214)
(28867)
科学(27494)
大学(24043)
(23238)
管理(22324)
技术(20819)
学学(20665)
农业(20459)
职业(16800)
(15242)
金融(15242)
经济研究(14323)
财经(13336)
(11833)
(11770)
(11311)
论坛(11311)
业经(11285)
(11267)
技术教育(11215)
职业技术(11215)
职业技术教育(11215)
世界(10820)
问题(10796)
共检索到304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呈现出高质性、适应性、现代性、贡献大和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等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是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的有效保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中心、自信自立、系统全局、守正创新和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聚焦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扩优提质”五大支点探寻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具有高质性、适恰性、现代性、贡献大、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具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口变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主探索、创新发展”需求更加迫切等典型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职业教育数字化为主要支点,以坚持理念引领、推进体系深融、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数字赋能、坚持科研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永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育强国建设这一时代任务应当被全面理解与把握,包括其理论内涵、面临的挑战与实现路径。在理论内涵方面,教育强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突出特征,致力于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以强大的内部和外部综合教育实力为建成标志。就其面临的挑战而言,目前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做好超前布局,推动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教师队伍,降低教育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实现教育强国,需要依法提供政策保障与组织保障,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教育格局的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我国经历了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强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思路和模式更加清晰、认识和路径更加自信。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增长、结构优化、促进公平等方面成绩斐然,有效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进一步增强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明确建设目的,完善教育功能;把握教育规律,转变发展方式;适度扩大规模,优化层次结构;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开放高地,推动国际交流,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作贡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伍成艳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行动纲领,坚持"创新"发展,激发职业教育供给活力;坚持"协调"发展,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尊重职业教育运行规律;坚持"开放"发展,拓展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空间;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同时,要切实将提升职业教育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封闭"向"开放"转型,探索全方位、开放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国建设是担当民族复兴教育历史使命的时代之变,观照内外形势教育现实境遇的顺势之为,锚定人民满意教育理论旨趣的应有之义,推进中国特色教育实践创新领跑之路,全面体现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教育强国建设由递进式核心要义构成,依次是以强条件为重要支点,以强自身为本体蕴含,以强支撑为功能延伸,以强认同为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直面世界风云激荡,扎根中国现实情境,前瞻未来时空变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筑教育科技人才聚合地,助推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实践着力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已经具备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要素。本文认为,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契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具体实践,尊重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也要汲取国外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独特性。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金融强国的核心议题,阐释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义,从国际比较视角提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逻辑,从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金融体系三个维度研判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可行性,探讨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独特性,最后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的路径建议,即着眼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本文强调,金融强国建设是系统工程,立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模式,既要匹配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要植根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从打基础、利长远和固根本的角度持续推进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佳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国,但我国还不是职业教育强国。世界职业教育强国具有内外两个方面的特征,其内部特征主要体现在体系运转有序高效化、社会功能完备多元化、产教融合高度法治化、人才培养紧扣市场;外部特征主要体现在市场导向具有灵活性、效果导向具有针对性、质量导向具有超前性、人本导向具有发展性。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有理念、制度、管理、人的因素四个方面。基于此,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是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建议设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宏观管理部门;二是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建议加大对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三是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建议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建设;四是治理能力不够现代,建议提高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张微  
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重要结合点,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石。研究生教育强国是具有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支撑国家战略发展,为世界科技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持续重要贡献的国家。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核心要素是较大的在学规模、合理的培养结构、优良的培养条件、卓越的培养质量、世界级的若干研究生教育“高地”。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一条工作主线,抓好博士生、留学生两个着力点,突出数智化、多元化、全球化三个重点,聚焦时代定位、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全球视野四个维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永新  
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助于制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锚定办学方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到职业教育战线,要强化使命担当、培育时代新人,要服务国之大者、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要注重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改革,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彦  
共享理念是共享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从共享理念的生成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及分类理论是其理论来源,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追求及传统文化中的平等理想是其文化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力发达是其现实基础。共享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教育领域,共享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有自身的内涵,即主体指向上的公民共享,内容指向上的全面共享,形态指向上的多元共建以及目标指向上的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需要从职业教育理念和认知更新、程序与标准设计、规则与利益重构以及制度与机制完善等方面来明确其共享发展的前提、关键、动力和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丹   王志伟  
人才是我国的第一资源,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意涵。梳理人才引领与职业教育历史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助力”到“引领”、从“定位”到“赋能”、从“适应”到“协调”的互动转向。为厘清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功能,需要基于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探寻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源流。面向未来,要树立类型化职业教育发展观念,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新引擎,塑造中国特色高技能人才品牌,构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登煌   张伟  
作为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强有力、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基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特征,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层、运行层和保障层等。其是由理论性、物质性、文化性、社会性、政策性、组织性和师资性等支撑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主体职责分工的不同,这一体系可以划分为党和政府的主导建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主体建构、代表社会力量的行业企业参与建构三种主要运行模式。基于此,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对其支撑体系的要素输入、处理和输出环节进行整合优化。既要充分挖掘符合职教类型发展定位的多重支撑要素,也要着力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实践转化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效能评价机制等,使各类支撑要素整合在呈现帕累托最优效应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表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要在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高等教育是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大国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策源、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好高等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大学之问。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