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5)
2023(2766)
2022(2134)
2021(2279)
2020(1721)
2019(4204)
2018(4216)
2017(6184)
2016(4984)
2015(5908)
2014(6072)
2013(4993)
2012(4581)
2011(4307)
2010(4631)
2009(3675)
2008(3422)
2007(3163)
2006(2857)
2005(2783)
作者
(9706)
(7974)
(7873)
(7668)
(5059)
(3885)
(3791)
(3445)
(3039)
(3035)
(2762)
(2724)
(2686)
(2588)
(2553)
(2463)
(2451)
(2447)
(2395)
(2312)
(2299)
(2116)
(2027)
(1895)
(1880)
(1861)
(1781)
(1739)
(1735)
(1676)
学科
教育(19045)
中国(12137)
理论(6405)
教学(6357)
(5754)
经济(5751)
管理(5297)
(4829)
(3890)
(3434)
思想(3355)
发展(3340)
高等(3333)
(3289)
学校(3250)
政治(3219)
(3218)
学法(3200)
教学法(3200)
改革(3176)
思想政治(3080)
政治教育(3080)
治教(3080)
(3063)
研究(3056)
德育(3053)
(3050)
企业(3050)
学理(2875)
学理论(2875)
机构
大学(54979)
学院(52045)
教育(27329)
研究(21735)
(19577)
师范(19535)
师范大学(16243)
职业(14435)
(13697)
技术(12409)
科学(11688)
(11413)
管理(11408)
经济(10812)
(10741)
教育学(10583)
(9979)
职业技术(9928)
北京(9813)
理学(9729)
研究所(9687)
理学院(9464)
管理学(9042)
管理学院(8897)
中国(8739)
中心(8445)
技术学院(8407)
教育学院(7824)
(7806)
(7637)
基金
研究(31852)
项目(29855)
教育(25619)
科学(25239)
编号(17011)
基金(16791)
成果(16554)
社会(16370)
课题(16197)
社会科(15019)
社会科学(15017)
(14313)
(14134)
(14057)
(13232)
国家(12880)
规划(11429)
科学基金(10301)
(10234)
项目编号(9536)
(9225)
年度(9172)
研究成果(9132)
(8907)
教育部(8597)
重点(8566)
(8466)
(8431)
阶段(8407)
(7989)
期刊
教育(49514)
研究(26557)
中国(24711)
职业(14270)
(12364)
经济(12364)
技术(11022)
技术教育(9599)
职业技术(9599)
职业技术教育(9599)
(5717)
论坛(5717)
成人(5479)
成人教育(5479)
高等(5369)
大学(5315)
学报(4967)
职教(4776)
高等教育(4683)
(4533)
科学(4532)
(4457)
(3984)
管理(3899)
发展(3787)
(3787)
比较(3434)
教研(3064)
高教(3064)
学学(3013)
共检索到92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霞  
职业教育发展的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德国与英国为平衡这两种导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进而演化出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我国也长期存在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的博弈,还一度出现了就业导向"一边倒"的现象,但最近几年又开始"矫枉过正",将生涯导向理解为升学导向。显然,我国对这两种导向的博弈及政策调节存在偏差。对此,应该借鉴德国的经验,以教育转换为切入点,通过做好劳动力市场预测与调研,加强对学生生涯发展的规划与指导,构建两种导向的动态协调机制,以破解两种导向之间的对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郝天聪  石伟平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职业教育的博弈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近年来,对二者关系的讨论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德国、英国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以及回顾我国两种导向职业教育的博弈历程,研究发现,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之间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而是一种可以"共生共存"的调和关系。本文提出,为了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的两难抉择,必须加强劳动力市场预测,开展生涯规划与指导,构建两种导向职业教育的动态协调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国辉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以大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所面临环境的变化、现代日本年轻人生活意识的变化、早期离职率及未就业毕业生数的增加等为背景,日本大学经历了一个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的过程。在日本正式提出职业生涯教育虽不是很早,但日本大学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却可谓是独具特色,建立了一套专业化、人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杰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政府和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建立就业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该体系包括课程体系、辅导体系和活动体系,应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涵  
就业导向是针对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出现偏离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导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会给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就业导向是政策层面的术语,从教育的自身规律出发,职业教育应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成光琳  
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必将对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及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翠娟  
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凸显了职业教育教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典型特征,挖掘职业教育教师的独特属性,探析其生涯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对其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教师生涯发展的阶段表征是“迷茫—歧变—困顿—蜕变”;逻辑理路是以破解“内外之困”为逻辑起点,以成为“双师型”为逻辑主线,以成就“工匠之师”的“大先生”为最终指向;实践路向是产教研培、四双多能、器道相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洁莹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就业教育是只"教"学生"技能(知识)",只负责学生"就业",只需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拓展"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内容是序化的工作项目组成的学习领域,教育过程是将就业目标和教学目标融为一体,教育目标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瑶珠  
文章从机械视角和有机视角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了辨析,分析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职业生涯导向的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实践策略:整体框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全程对接分段培养过程、宏观、中观层面的组织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淑宵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医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和终生职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了医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及教育需求,提出构建一个"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导向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推动职业规划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冲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质的矛盾,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啸  计小青  
基于交易费用和风险的微观视角,从金融交易的本质出发,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创新效率和风险控制的两难困境。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交叉性以及网络特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两难困境必须基于整个金融体系,着力于构建灵活响应市场变化的监管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逯长春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促进中国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在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旨在培养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这种转向具有逻辑必然性。一方面,表现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如生产方式转变、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内嵌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的学理逻辑中。中等职业教育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已具有坚实的政策依据和实践基础。同时,新的转向预示着人才培养逻辑的转变,要求重设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重塑教学活动。此外,这一转向也要求围绕升学各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制度改革与建构。例如,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职教高考”升学制度、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制度和中职教育课程开发制度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地花  
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对高职生的择业就业带来直接帮助外,还能对高职生管理工作带来间接帮助。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有利于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高职生个体发展与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促进高职生个人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职业道德的养成,增强班级管理的自觉性;以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手段,加强高职生的自我规划意识和做人意识,提高管理的导向性;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增强集体意识,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既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果,更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结果,如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教育部在总结各校实践经验基础上出台了《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教高[2004]1号),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鼓励建立以高职院校为龙头的中高职一体、产学研一体化的职教集团的政策措施,这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良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将为更深层次上推进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结合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和浙江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