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1)
2023(17340)
2022(14247)
2021(13171)
2020(10953)
2019(25036)
2018(24643)
2017(45471)
2016(25926)
2015(29269)
2014(29480)
2013(28019)
2012(25466)
2011(22819)
2010(22611)
2009(20381)
2008(19821)
2007(17738)
2006(15133)
2005(13355)
作者
(73655)
(61564)
(61486)
(58545)
(38890)
(29794)
(28085)
(24280)
(23561)
(21853)
(20672)
(20661)
(19514)
(19357)
(19274)
(19199)
(18993)
(18341)
(17724)
(17714)
(15487)
(15079)
(15061)
(14077)
(14012)
(13791)
(13761)
(13593)
(12461)
(12385)
学科
(97986)
经济(97877)
管理(69180)
(66718)
(53333)
企业(53333)
方法(46694)
数学(41800)
数学方法(41286)
中国(31354)
(28829)
(26680)
业经(21742)
教育(21639)
(21621)
地方(20572)
农业(19441)
(18586)
贸易(18576)
(18080)
理论(17316)
(17115)
财务(17064)
财务管理(17027)
(16715)
企业财务(16201)
技术(16065)
环境(14370)
(13823)
银行(13764)
机构
大学(360107)
学院(358012)
(138182)
经济(135263)
管理(133047)
研究(121208)
理学(116291)
理学院(114897)
管理学(112605)
管理学院(111936)
中国(84458)
科学(76613)
(75959)
(65698)
(61829)
(61305)
业大(57480)
研究所(56361)
中心(56073)
(54240)
(53840)
师范(53649)
农业(52151)
财经(50387)
北京(47116)
(45952)
师范大学(43633)
(43580)
经济学(42689)
技术(42451)
基金
项目(248872)
科学(196442)
研究(179987)
基金(178944)
(158401)
国家(157016)
科学基金(133605)
社会(113112)
社会科(107051)
社会科学(107021)
(99199)
基金项目(94874)
教育(89848)
自然(87877)
自然科(85879)
自然科学(85852)
(85750)
自然科学基金(84305)
编号(73525)
资助(72187)
成果(59676)
重点(57949)
(55865)
(54456)
课题(53282)
(52177)
创新(48616)
科研(48525)
教育部(47993)
大学(46545)
期刊
(140899)
经济(140899)
研究(103174)
中国(72108)
教育(62887)
学报(61518)
(59218)
科学(53519)
(48472)
大学(46665)
管理(45360)
学学(43125)
农业(40123)
技术(34902)
(26944)
金融(26944)
财经(24413)
业经(23954)
经济研究(22794)
(22061)
(20973)
问题(19464)
(18145)
职业(17700)
统计(16374)
技术经济(16285)
科技(16043)
业大(15517)
图书(15261)
(15210)
共检索到512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文章利用SYS-GMM法,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就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其中,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而非初等职业教育发挥了积极影响,且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到2001年后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但在县级市却未表现出现类似影响。其中,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则是在地级城市中发挥较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地级城市,省会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在2...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阚大学、吕连菊在《教育与经济》2014年第5期中撰文,阐述了利用SYS-GMM法,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分城市看,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但在县级市却未表现出类似影响。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初等职业教育均未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有明显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文章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有利于城镇化水平提高。其中,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职业教育均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其中,2001年前省会城市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地级市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并且2001年前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均最大,但较地级市和县级市,省会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高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巧言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面板数据,在以往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来计算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指数,从而评估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城镇化发展质量。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水平的互相作用情况、发展及协调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对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慧  
基于2009—2013年中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面板统计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是否省会城市对地区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而在控制省会城市影响下,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空间总溢出效应,区域内人均GDP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经济开放程度对地区城镇化发展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水平、城市土地扩张对人口城镇化率的溢出效应为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广忠  陈昊宇  边雪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地级单元截面数据的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偏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利用区域不平衡指数与分解Lorenz曲线,结果显示空间上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时序演进则表现为趋同趋势,高速增长区域逐渐向区域内部转移。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较明显,区位条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近年来有所增强;不同年份间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新海  柯楠  匡兵  韩璟  
以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6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66%增长到2016年的1.36%,且城市间差距逐渐加剧。②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并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化的演变特征;其空间集聚形态可分为"高—高"集聚型、"高—低"极化型、"低—高"塌陷型、"低—低"均质型4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③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大致呈现出"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状态。④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受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共同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增洋  李刚  
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更好推动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发现,产业非农化通过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以及收入水平驱动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经济服务化,工业化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带动服务业就业以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加工业就业对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作用较小,而提高工业生产率是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城市群中的县域城镇和大城市附近的县域城镇人口吸纳能力较强,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增洋  李刚  
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更好推动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发现,产业非农化通过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以及收入水平驱动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经济服务化,工业化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带动服务业就业以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加工业就业对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作用较小,而提高工业生产率是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城市群中的县域城镇和大城市附近的县域城镇人口吸纳能力较强,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文章以2009-2013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实证分析了城市区域内部及城市之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空间计量Morans’I指数检验,结果显示文章所选取8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对模型进行普通回归以及空间回归结果均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对空间效应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进行分解,发现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能够显著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1.0912%,而消费、政府支出的空间溢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玲  
我国城镇化进程已从单一的人口城镇化向多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城乡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逐渐发生了变化。流通业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要的联结桥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中部地区的省际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各省(市)的新型城镇化率,并在此背景下研究流通业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影响并不显著,但与新型城镇化率的交互作用下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流通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率都可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起负面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也可起到缩小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效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78—2011年中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江西、河南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山西、湖南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童中贤  曾群华  
推进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应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既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使具有承东启西和连南进北联结作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武郑都市带共同构筑起支撑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十字架构",也要推动中部地区跨省边际城镇联动发展。着力发展中部新兴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中部崛起、促进经济增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太原、合肥为核心,依托长江、沪昆、陇海、京九、京广、二广"三纵三横"重点发展轴线,形成"六核六轴六组团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刚强  江洪  
当前,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城镇体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有必要将农业和工业放在同一个市场系统里、城镇和农村放在同一生态系统里、大城市和小城镇放在同一个空间系统里、农民和市民放在同一个公共权利系统里、市场和政府放在同一个改革体系里,构建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刚强  江洪  
中部地区是我国"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释放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