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8)
- 2023(18056)
- 2022(15026)
- 2021(14190)
- 2020(11695)
- 2019(26956)
- 2018(26487)
- 2017(49344)
- 2016(27785)
- 2015(31511)
- 2014(31433)
- 2013(30398)
- 2012(27825)
- 2011(25332)
- 2010(24959)
- 2009(22437)
- 2008(21669)
- 2007(18856)
- 2006(16469)
- 2005(14660)
- 学科
- 济(106719)
- 经济(106597)
- 管理(72256)
- 业(68849)
- 企(54758)
- 企业(54758)
- 方法(49714)
- 数学(43987)
- 数学方法(43591)
- 中国(36075)
- 农(30237)
- 财(25773)
- 学(24204)
- 教育(23471)
- 业经(23249)
- 贸(21655)
- 贸易(21644)
- 易(21057)
- 地方(20386)
- 农业(20053)
- 理论(18740)
- 制(18588)
- 技术(17476)
- 环境(16249)
- 银(15686)
- 银行(15621)
- 务(15470)
- 财务(15399)
- 和(15384)
- 财务管理(15375)
- 机构
- 大学(391826)
- 学院(386091)
- 济(153250)
- 经济(150116)
- 管理(145739)
- 研究(136858)
- 理学(127284)
- 理学院(125754)
- 管理学(123514)
- 管理学院(122812)
- 中国(96495)
- 科学(85110)
- 京(84855)
- 所(69162)
- 财(67313)
- 农(67080)
- 研究所(63734)
- 业大(60122)
- 中心(59797)
- 范(58181)
- 师范(57634)
- 江(55373)
- 财经(55191)
- 北京(54148)
- 农业(52925)
- 经(50633)
- 院(49099)
- 师范大学(47263)
- 经济学(47205)
- 州(44256)
- 基金
- 项目(268557)
- 科学(211795)
- 研究(196788)
- 基金(194118)
- 家(171273)
- 国家(169776)
- 科学基金(143909)
- 社会(124169)
- 社会科(117542)
- 社会科学(117515)
- 省(103658)
- 基金项目(102429)
- 教育(95834)
- 自然(93200)
- 自然科(91057)
- 自然科学(91030)
- 划(90185)
- 自然科学基金(89430)
- 编号(79818)
- 资助(79565)
- 成果(65745)
- 重点(61711)
- 部(61089)
- 发(57942)
- 课题(57771)
- 创(55751)
- 教育部(52631)
- 创新(51894)
- 科研(51297)
- 国家社会(51136)
- 期刊
- 济(159170)
- 经济(159170)
- 研究(118918)
- 中国(78647)
- 学报(66398)
- 教育(66147)
- 农(60781)
- 科学(58631)
- 管理(50747)
- 大学(50291)
- 财(48076)
- 学学(46421)
- 农业(41990)
- 技术(34878)
- 融(29888)
- 金融(29888)
- 经济研究(27053)
- 财经(26858)
- 业经(25236)
- 经(23047)
- 业(22569)
- 问题(21332)
- 图书(19041)
- 科技(18527)
- 版(18197)
- 贸(17911)
- 职业(17401)
- 技术经济(17280)
- 业大(16856)
- 理论(16638)
共检索到561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文章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实证发现,职业教育有利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分区域来看,1992~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均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2001年前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2001年后则相反。2001年前,相对于高等和初等职业教育,三大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均最大,但较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更大;2001年后,东中部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大于中等职业教育,西部地区依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凸显。虽然结果显示,初等职业教育不利于中国及三大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妍 薛俭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预测分析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两变量的依赖程度,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冲击时在前期呈现出波动,随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蕾 魏后凯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能源消费 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凌雪
文章利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城镇化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省域居民消费率的差距在缩小,趋向于集中,并且省域居民消费率变化较为频繁,与省域城镇化率一直增加的趋势并不相同。(2)根据马尔科夫链的分析结果,相对于2000年的消费率,省域在2001—2016年的消费率存在下降的现象。(3)中国邻近省份之间的居民消费存在相互模仿和相互竞争,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效应,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和贸易依存度越高,居民消费率也越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文章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有利于城镇化水平提高。其中,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职业教育均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其中,2001年前省会城市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地级市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并且2001年前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均最大,但较地级市和县级市,省会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高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黄锟
根据对中国城镇化情况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本文发现,从总体上讲,中国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这种滞后不仅仅表现为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或非农化进程,也表现为滞后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或同样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中国城镇化目前的速度基本合适,不慢也不太快。通过定性分析和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估计中国城镇化还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城镇化率仍将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蔡兴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教育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时间阶段差异。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存在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时间阶段差异则表现为2010年之后的教育改革创新阶段强于2010年之前的阶段。
关键词:
教育发展 新型城镇化 熵权法 系统GMM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测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究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较高,该地区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已处于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仍处于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即绿色经济效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环境政策从不同方面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关键词:
城镇化 绿色经济效率 区域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冠 霍强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红祥 徐鹤 赵立腾 李天威 葛察忠
基于1990~2012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相关数据,构建了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在内的城镇化指数,以及包括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空间占用在内的资源环境指数。利用VAR模型来定量研究城镇化指数与资源环境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存在耦合关系。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胁迫效应,同时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加重,资源环境系统也会对城镇化的规模、速度、效率等提出约束要求,但是约束效应要小于胁迫效应。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源环境 耦合机制 实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能生 李佳佳 罗富政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区域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扩展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U型关系,且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较高,部分省份已进入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还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产业结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翔 罗静 张路
文章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借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对中国区域间的耕地压力及变动趋势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回归对耕地压力与城镇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耕地压力指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的城镇化率上升0.26个百分点,不仅如此,滞后3期的耕地压力指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城镇化率累积上升0.16个百分点,对耕地压力指数和城镇化率剔除周期性成分后,影响机制依然存在。这表明基于地理因素和自然禀赋的耕地压力是中国城镇化的长期影响因素,而借用土地供给量平衡区域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扭曲了资源配置的方向,导致城镇化中区域发展失衡与土地的非集约使用。因此文章建议,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行差别化、渐进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压力指数 工具变量 区域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揭筱纹 邱璐
基于2000~2013年我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对各地平均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分为高、低两类;随后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就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四维度视角出发,确定了12项变量,分类探讨了其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对两类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差异明显,且教育因素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影响力最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且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距拐点还有一段距离;城镇化水平提高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水平不同的地区,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