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1)
2023(12281)
2022(9445)
2021(8907)
2020(6804)
2019(15261)
2018(15282)
2017(26995)
2016(16122)
2015(18234)
2014(18865)
2013(17430)
2012(15892)
2011(14547)
2010(15066)
2009(13424)
2008(13358)
2007(12541)
2006(11415)
2005(10622)
作者
(43207)
(36363)
(35837)
(34213)
(22499)
(17467)
(16424)
(14089)
(14002)
(12967)
(12298)
(12148)
(11477)
(11239)
(11096)
(11092)
(11068)
(10472)
(10378)
(10337)
(9395)
(9059)
(8722)
(8631)
(8597)
(8095)
(8085)
(7945)
(7371)
(7259)
学科
(60173)
经济(60104)
(49150)
(41342)
农业(32944)
管理(31697)
中国(24479)
教育(21591)
业经(21077)
(19881)
企业(19881)
地方(18726)
(15527)
方法(14487)
发展(13388)
(13263)
(13114)
(12869)
理论(12703)
农业经济(12547)
数学(11841)
数学方法(11655)
(11395)
教学(10293)
(9744)
(9703)
(9562)
银行(9549)
(9516)
农村(9494)
机构
学院(218390)
大学(213714)
(80116)
研究(78793)
经济(77967)
管理(72877)
理学(61453)
理学院(60602)
管理学(59358)
管理学院(58911)
中国(57244)
(52677)
科学(47394)
(47349)
(41806)
师范(41562)
(39995)
农业(39644)
(38022)
中心(36801)
研究所(35819)
(35697)
业大(35181)
教育(35124)
师范大学(33221)
北京(30244)
(29998)
技术(28626)
(27770)
财经(27097)
基金
项目(136794)
研究(114151)
科学(108598)
基金(92208)
(78877)
国家(77871)
社会(69485)
科学基金(65525)
社会科(64918)
社会科学(64904)
教育(58133)
(57941)
编号(53165)
(48490)
基金项目(47982)
成果(45278)
课题(39214)
自然(36826)
自然科(35862)
自然科学(35857)
自然科学基金(35177)
资助(34624)
(33994)
(33119)
重点(32285)
(30967)
(30919)
(30148)
规划(29633)
发展(28489)
期刊
(103597)
经济(103597)
研究(72727)
中国(61533)
教育(61379)
(58853)
农业(39945)
学报(31921)
科学(29633)
大学(26344)
(26131)
技术(24204)
业经(23951)
学学(22952)
管理(22738)
(22383)
金融(22383)
(18798)
职业(17768)
农业经济(14995)
农村(14771)
(14771)
问题(14608)
(13174)
图书(12932)
经济研究(12538)
财经(12413)
(12186)
论坛(12186)
技术教育(11985)
共检索到35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戚兴华   颜琳  
仲恺农工学校秉“注重实验,扶助农工”初心,创办之初即设蚕桑一科。仲恺蚕桑教育扎根地方,与居民、社区、产业、农村深度互动,营建了互动、开放与无边界式学习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农民头脑、以理念赋值农民生计,改善了区域农民的生计模式,提升了行业科技水平,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合作,推动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仲恺蚕桑教育模式立基于蚕桑专业,契合中国农业与教育现代化的早期实践需求,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初阶形态。当前农业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从生计模式转向生涯模式,并以农业为本、职业多元、融合城乡、朝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产业赋能力、主体生涯力、城乡粘结力、国际影响力与开环创新力,以切实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2.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书霞   孙超   冀涛  
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呈现“数据化“”平台化“”交互化“”协同化”特征。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需要关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打造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目标的互惠互生、互利共创的良性协作关系,形成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产教融合生态网络。据此提出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提升策略: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丰富产教融合内容;应用数智化技术,重构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要素资源,提高数据应用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庶泉  
德国"双元制"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模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双元制"在实践层面出现了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德国社会各界几十年来对于如何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次讨论和探索,提出了使其现代化的许多措施和办法。探索如何应对挑战的过程也就是"双元制"的现代化过程。研究总结德国"双元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得与失",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艾杰  
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前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力量,以追求城乡共同富裕、繁荣乡村数字文化和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彰显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独特价值。通过积累有效资本、更新不合拍惯习,助推数字要素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字乡村建设活力。具体体现为积累乡土性文化资本、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技能以及数字化心理资本,更新农民“感性稳定”“被动参与”“能力欠缺”以及“旁观角色”惯习。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加强与相关场域主体的合作,优化数字技术支撑的资源服务,构建培育农民数字素养体系,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斌   张霞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运行逻辑是扶智、扶技、扶业。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了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推进技能乡村建设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据此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方略:完善人才链,即强化供给侧改革,筑就技能人才培养“压舱石”;提升价值链,即深化技术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器”;服务产业链,即优化专业结构,把牢产业效益增值“定盘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书光  翟印礼  
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是发展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书中充满了丰富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必须向农民教育进行大量的投资,教育是农民获得新知识和技能长期里最有效的方法。在向教育追加的投资中,教育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向农民投资必须采用向农民提供刺激和奖励的方法,使农民享受到教育红利。对此,并不是全部的"拿来主义",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加以选择性地运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宾  
以职业教育功能的激活为前提,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指南,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时代前提。文章阐述了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从城镇化背景下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性障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机制不健全及其办学实践性问题等方面揭示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支持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主体多元化战略及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型战略等若干可行战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清松   王波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有助于加速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输送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理论逻辑来看,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制定、校企合作、常态治理、要素共享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层次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政策执行效果有待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相对不足“,校热企冷”现象亟待破除;多元协同治理框架不健全,参与主体缺位现象突出;校企资源要素流动不畅,优质资源整合力度较弱。基于此,应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构建多元治理框架,完善特色学徒制治理模式;畅通校企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江涛  
日本职业教育从明治开端建制起,二战后改革恢复,直至当代的发展繁荣,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变革,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从模仿到创新,形成了由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公共训练构成的多层次、多类型、开放贯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其顶层设计、学位制度、职业资格证制度和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对国内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应吴硕  
澳大利亚发达的农业与其农业人口拥有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农业人口的高素质得益于澳大利亚成功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澳大利亚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政策法律制定完备、管理体制权责明晰、资格路径实现贯通、培训包实施面向需求、教学组织灵活多样等特点,可以为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操龙升  
文章从财经职业教育出发,将经济改革政策和现代化教育理念引入财经职业教育,提出要进一步准确定位办学宗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实现财经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深刻领会其内涵;构建职业实践导向课程体系;以经济改革为标杆,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山西农村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绝对多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严重地制约着该省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山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地区劳动者素质,作为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首选之策。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省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方面面对困难与问题,主动探寻克服困难与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