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2)
- 2023(5762)
- 2022(4656)
- 2021(4888)
- 2020(3736)
- 2019(8722)
- 2018(8682)
- 2017(13588)
- 2016(8790)
- 2015(10135)
- 2014(10031)
- 2013(8657)
- 2012(8064)
- 2011(7512)
- 2010(7760)
- 2009(6287)
- 2008(5795)
- 2007(5217)
- 2006(4648)
- 2005(4296)
- 学科
- 教育(20793)
- 济(19251)
- 经济(19236)
- 管理(13089)
- 中国(12867)
- 理论(10764)
- 学(10514)
- 业(10280)
- 教学(9916)
- 企(7449)
- 企业(7449)
- 农(7366)
- 地方(6088)
- 学法(5353)
- 教学法(5353)
- 发(5096)
- 农业(4962)
- 方法(4921)
- 业经(4823)
- 研究(4705)
- 学理(4650)
- 学理论(4650)
- 思想(4605)
- 政治(4538)
- 发展(4418)
- 展(4296)
- 财(4118)
- 技术(4078)
- 经济学(3847)
- 思想政治(3837)
- 机构
- 大学(105220)
- 学院(101517)
- 研究(37793)
- 教育(32227)
- 范(29113)
- 师范(28995)
- 管理(27799)
- 济(25681)
- 京(24814)
- 经济(24586)
- 师范大学(24069)
- 理学(23312)
- 科学(22826)
- 理学院(22801)
- 管理学(22149)
- 管理学院(21898)
- 中国(20774)
- 职业(19064)
- 技术(18279)
- 所(18068)
- 江(17798)
- 研究所(16484)
- 北京(16384)
- 中心(16274)
- 州(14017)
- 院(13912)
- 职业技术(13181)
- 财(12946)
- 教育学(12399)
- 农(12187)
- 基金
- 项目(63565)
- 研究(58560)
- 科学(50401)
- 基金(39133)
- 教育(37031)
- 家(32347)
- 社会(31828)
- 国家(31794)
- 社会科(29399)
- 社会科学(29392)
- 编号(29335)
- 省(27635)
- 成果(27167)
- 科学基金(26179)
- 划(25344)
- 课题(24059)
- 年(21755)
- 基金项目(20039)
- 规划(17667)
- 项目编号(16999)
- 重点(16040)
- 性(15591)
- 度(15502)
- 部(15314)
- 发(15186)
- 研究成果(14816)
- 资助(14279)
- 一(14146)
- 自然(14131)
- 教育部(13944)
共检索到166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变革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打破了以往班级授课制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形态,实现了教学范式、学习范式的改变。在客观上却产生了“苏格拉底之疑”的时代反思,衍生出媒介教育哲学深刻审视新教育媒介的时代价值与未来走向,催生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争鸣,并暴露出在线课程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与鸿沟。基于此,从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时代语境中,探索职业院校开展在线课程所要面临着多重选择性的困惑,包括“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知识”、“教学约束”与“个体约束”、“教学滤镜”与“群体质量”以及“教学动态化”与“教学静态化”。为此,提出了超越历史性“苏格拉底之疑”的方法论基础,包括构建“线上+线下”互补式教学模式,拓宽职业教育课程在线虚拟认知的具身场域;搭建在线课程“教学秩序”,逐步实现从“个体约束”向“自我约束”迁移;创新在线课程“类型化教学方法”,积极组建“学校—网络—家庭”教育协同体;生成常态化的“诊断+改进”运行机制,在教学动态化中把握教学静态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关键词: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 哲学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关键词:
高等教育哲学 逻辑起点 智慧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罗龙祥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历来为我们所推崇,但我们却习惯着眼于这个方法所带来的知识或真理这样的后果,而忘却了助产术的实质乃在于心灵或精神。以助产术来达到考问我们心灵深处的问题,进而促使"心灵的完善",这才是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内在本性。当前哲学研究出现了一种哲学践行的新方向,就是对苏格拉底助产术精神本性的宣扬,其中哲学教育的实践式方案正是要通过哲学教育的变革性探索,以一种可操作性途径来实现这种考问人的精神性之目的,使哲学能够真正地直面人的内在心灵,这不仅有助于心灵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助于人的心灵状态的安宁与幸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谢元海 刘涵滨
本文立足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以技术二重性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系统分析。经研究,发展主义技术观下职业教育价值性的缺失与工具性的失范,是当前乡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化解这一困境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对此,职业教育应破除中立性的技术认知、化解技术异化,以走向“生活世界”为价值旨归。在具体实践路向上,职业教育应发挥“生活世界”的统整性,一是构建“自上而下”的现代技术下乡之路,主动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建立融合办学组织,推动协同发展;二是构建“自下而上”的传统文化技艺自觉之路,开发校本性课程,激活传统技艺的文化主体性、培养现代传承人,推动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上下协同,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技术二重性 生活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李宪印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具有时代使命。以“技术”“教育”“职业”三个源概念作为“显线”支撑类型逻辑,以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作为“隐线”分别贯穿于三个源概念之中,是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进一步探索技术属性、教育属性、职业属性的内在关联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其技术属性是对技术合理性的探求,凸显其对职业教育“实然”的基础作用;教育属性是对价值理性的内在追求,蕴含着职业教育“本然”的育人本色,并对技术属性和职业属性具有融合与引领作用;职业属性是对工具理性的外在谋求,彰显职业教育“应然”的实践指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 技术 教育 职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斌 邹吉权 刘晓梅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以职业教育三个本质属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系统阐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然之态,厘清产教融合的内涵,界定产教融合的概念,指出职业教育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过程中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对接,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教育资源要素与产业资源要素融合,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是提升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制定"教育职业标准"的必要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本质属性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列举了职业教育对逻辑起点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对当下的基于目标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能力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职业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学术维度的逻辑起点进行了归类、分析、审思,提出了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最新观点,并从整合与逻辑起点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整合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指导的逻辑起点三个维度对"整合起点说"进行了研探论证。
关键词:
整合 职业教育研究 逻辑起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技艺自由"是建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元概念",国内学界关于职业教育逻辑起点的几种观点皆有偏颇。考察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可知,职业教育是技艺者夺取教育公平权的胜利,当"技艺职业"从"下贱职业"走向了精神自由,并且其工作知识被教育制度所接纳的时候,"职业教育"就诞生了。"技艺自由"作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表征"技艺职业"因为"自由精神"的推动而登上教育的历史舞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艺自由 逻辑起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薪茹 桑宁霞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研究始末,逻辑起点研究对整个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进行总体梳理;应用辩证逻辑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辩证分析;最后,探索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提出"存在"——"本质"——"概念"的理论研究特点。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 逻辑起点 理论研究 归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雪莲
脱胎于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符号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一旦运用到中小学课堂,势必流于解构技巧训练。任何一种解构的效果都颇为可疑,媒介素养教育不会使世界更好,只会使一个贫乏的大脑更加贫乏。新媒体带来知情权和参与权,受众消失,制作人诞生,人们解读媒介文本内容能力大大提高,解码媒介文本制作技巧无师自通。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迅速过时。知道不等于接受,解构无助于建构,技巧带不来素养,独立建制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富裕国家的教育富裕病,可取之途是将之融入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将重心从解构技巧转向文化素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才庶
当代艺术哲学中关于媒介的本质与作用问题产生了不同争论。“媒介特殊性”源于莱辛诗画界限之说,强调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媒介。当代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媒介特殊性”进行了持续批判,提出要“忘掉媒介”。他强调不同媒介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却只是把媒介看作物理材料。“媒介特殊性”理论在当代艺术哲学中复苏,“媒介之巢”与“媒介轮廓”之说相继被提出,它们不再把媒介看作材料,而是把媒介视作技术、资源和符号的统一。从总体上讲,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这一媒介之辩还是把媒介视作艺术表达的工具。只有超越媒介工具论,才能超越媒介之辩。媒介包括物质基础与语言符号两个层面,审美感知经由媒介之途抵达多元的艺术实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丁毅超
在关于人类与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关于上帝的预设是西方哲学的重要预设,这一点在霍布斯政治哲学中表现得尤其显著。上帝观念是霍布斯思考政治问题的逻辑起点。霍布斯对上帝作了世俗化和理性化解读,造就了近代政治哲学的范式、主题和框架,而且给上帝带上了一副理性的和世俗的面具,开启了后世人们理解国家和公共权力的新视角。上帝观念在其政治哲学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近代政治思想的发端是以一种全新上帝观念的确立为先导的。但是,霍布斯的上帝观念又是充满矛盾的。这种矛盾的实质是霍布斯尝试在古典上帝观念与现代上帝观念之间寻求某种融贯性,在上
关键词:
霍布斯 上帝 理性 主权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鹏
从历史的角度,以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为逻辑主线,同时以哲学思想为理论溯源,对20世纪初以来世界范围内职业能力观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即初始阶段的专项能力观、过渡阶段的关键能力观以及现阶段的整合能力观之间的逻辑关系予以透视认为,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为终极目标定位,对于操作性岗位上的技术工人应重视其在一般职业素质基础上的专项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复杂环境下的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特定行业的服务人员应重视其一般职业素质基础上的整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职业能力观 社会逻辑 哲学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桂华 陆汉栋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总体情况进行了部署,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哲学思想逻辑体系,必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逻辑体系就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新时代习近平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与理论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 发展逻辑 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