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2)
2023(12396)
2022(10453)
2021(10241)
2020(8331)
2019(19034)
2018(18700)
2017(34703)
2016(19599)
2015(21930)
2014(21872)
2013(20300)
2012(18676)
2011(16692)
2010(16582)
2009(14574)
2008(13620)
2007(11570)
2006(10120)
2005(8880)
作者
(48893)
(40956)
(40624)
(38935)
(26328)
(19544)
(18690)
(16034)
(15728)
(14766)
(14031)
(13661)
(12933)
(12929)
(12717)
(12679)
(12242)
(12153)
(11909)
(11675)
(10103)
(9882)
(9756)
(9583)
(9228)
(9135)
(9059)
(9024)
(8057)
(7998)
学科
(66658)
经济(66596)
管理(50438)
(47024)
(37509)
企业(37509)
方法(30590)
数学(27523)
数学方法(27060)
中国(23519)
(20960)
教育(20867)
(19005)
地方(16466)
业经(14413)
农业(13914)
理论(13909)
(13859)
(13301)
贸易(13291)
(12925)
(12085)
技术(11765)
(11546)
(11379)
财务(11334)
财务管理(11303)
企业财务(10695)
环境(10599)
(10159)
机构
学院(249747)
大学(249413)
(96332)
管理(94657)
经济(94147)
研究(84334)
理学(81902)
理学院(80965)
管理学(79424)
管理学院(78908)
中国(58420)
(52183)
科学(48984)
(45671)
(41951)
师范(41676)
中心(39563)
(39486)
(39180)
教育(36004)
财经(35976)
研究所(35956)
(35282)
师范大学(33915)
业大(33501)
(32886)
(32816)
北京(32578)
(31688)
技术(30795)
基金
项目(172703)
科学(138992)
研究(135080)
基金(123216)
(105814)
国家(104786)
科学基金(91023)
社会(83932)
社会科(79389)
社会科学(79375)
教育(69704)
(68731)
基金项目(64399)
(59787)
编号(57538)
自然(57431)
自然科(56032)
自然科学(56012)
自然科学基金(54974)
资助(49660)
成果(47364)
课题(42441)
重点(40233)
(40096)
(38718)
(36682)
教育部(35432)
(34924)
项目编号(34464)
规划(34241)
期刊
(100878)
经济(100878)
研究(80180)
教育(59092)
中国(55370)
(35084)
管理(34200)
学报(32725)
科学(31625)
(30864)
技术(28036)
大学(27263)
学学(24297)
(22498)
金融(22498)
农业(21316)
职业(17280)
财经(17059)
业经(16906)
经济研究(15731)
(14739)
问题(13214)
(12103)
论坛(12103)
(11707)
技术教育(11603)
职业技术(11603)
职业技术教育(11603)
(11238)
(10961)
共检索到373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芳  
职业教育成为"三区三州"获得教育机会、积累文化资本的重要教育类型,其育人功能在于完成个体"智"与"志"的衔接,其社会功能在于促进固脱防返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从而使教育对象和相对贫困地区获得可持续的固脱防返能力。由职业教育固脱防返的内在逻辑出发,应然状态的职业教育固脱防返"三维"政策框架包含"教育类型"衔接整合政策体系、"德技并修"育人政策体系、"服务社会"系统性政策体系。本文指出,进一步发挥"三区三州"职业教育固脱防返作用,要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搭建固脱防返人才培养立交桥;发挥政府主体责任,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参与机制,增强固脱防返劳动力聚集作用;建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利堂  谢长法  
民办职业教育政策的更迭变迁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紧密关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历经改造合并、艰难发轫、发展规模、提升内涵四个阶段。倡导联盟框架理论把对某个政策领域关注的人群设为一个政策子系统,子系统内的参与者基于共同信念组成不同的联盟,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通过政策学习、内部震荡、相对稳定参数变化和外部事件使政策发生变迁。运用该理论对新中国民办职业教育政策变迁机理和过程的分析表明:民办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是政府意志主导、经济发展支撑、社会需求推动、多元利益博弈等多因素持续协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九三学社中央课题组  
文章分析了当前"三区三州"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精准施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机制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亮  孙翠香  李海斌  
助力返贫防治是农村职业教育本质使然,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返贫防治对接,可有效化解贫困代际传递与贫困反弹常态化顽疾。从内在逻辑层面解读,农村职业教育助力返贫防治以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为逻辑起点,以服务三农、推进乡村产业进程为逻辑内核,以提升“人”的核心发展能力为逻辑归宿,总体呈现双边适配、互通共融的逻辑形态。从现实问题层面分析,产教脱节、办学滞后、治理分化、资源短缺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助力返贫防治的突出梗阻。由此,提出以制度赋能焕发职教返贫防治活力、以产教协同发挥“1+1>2”联动效应、以多元共进形成职教返贫防治“共同体”、以资源共享搭建远程职业教育“桥梁”四条实践路径,助力农村职业教育提升返贫防治效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劲英  陈嵩  
我国后脱贫攻坚时代的减贫事业面临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解决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反贫困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统筹等新形势,职业教育在提升贫困风险个体的经济、人力和社会资本,助力脱贫乡村经济转型和产业兴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解决相对贫困等方面均具有相对优势。在脱贫攻坚战略指导下,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东西协作、对口支援机制,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培养与培训供给能力、教育质量有效改善;通过精准培训提升劳务输出水平与规模,为东部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方面也有所创新,开始探索契合本地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布局;但同时也面临学校资源容量告急、专业建设粗放、校企合作层次低、职业教育内涵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挑战与问题。因此文章建议"后脱贫时代"继续加大脱贫地区职业教育投入、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壮大职业教育规模、完善其体系,打造出特色品牌,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助力减贫的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毕洁颖  
随着中央公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倾斜支持西部地区摘帽时间晚的脱贫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虽然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由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的历史滞后性,很多内源性问题在脱贫攻坚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依然需要在"十四五"衔接过渡期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脱贫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本在产业,关键在人。本文通过构建融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和人力资本提升理论的解释框架,结合对西部民族脱贫地区的深入调研与案例考察,阐释了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的"三区三州"脱贫地区而言,应有效利用政府掌握的强财政资源配置权,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形成诱导产业做大做强的制度安排,针对民族脱贫群众的弱人力资本特征,寓培训于田头,切实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形成资源、政府、市场、技术和人协同效应下的"阶梯式上升"内生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产生持续稳定助农增收成效。最后,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提高村集体组织带动能力、强化与农产品电商等消费新业态对接、加强村社内部产业发展人才的培育和脱贫群众人力资本的提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调整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毕洁颖  
随着中央公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倾斜支持西部地区摘帽时间晚的脱贫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虽然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由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的历史滞后性,很多内源性问题在脱贫攻坚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依然需要在"十四五"衔接过渡期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脱贫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本在产业,关键在人。本文通过构建融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和人力资本提升理论的解释框架,结合对西部民族脱贫地区的深入调研与案例考察,阐释了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的"三区三州"脱贫地区而言,应有效利用政府掌握的强财政资源配置权,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形成诱导产业做大做强的制度安排,针对民族脱贫群众的弱人力资本特征,寓培训于田头,切实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形成资源、政府、市场、技术和人协同效应下的"阶梯式上升"内生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产生持续稳定助农增收成效。最后,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提高村集体组织带动能力、强化与农产品电商等消费新业态对接、加强村社内部产业发展人才的培育和脱贫群众人力资本的提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调整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青松   李薇   田海林  
新兴数字技术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加剧了欧盟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欧盟从中长期宏观政策规划层面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评价基准,推动了各类区域教育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欧盟重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基于欧盟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了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照框架,涵盖三个层级的治理结构,四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周期,适切全纳的指示性描述符,以及可量化的质量保证参照指标,为欧盟成员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评价指标框架与政策实施参照。欧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施逻辑对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借鉴:第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第二,塑造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构建基于资历衔接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第三,契合数字学习环境与生态系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衔接全球化和大移民趋势,发展国际对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张培  
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治理必然向数据治理模式转变。为有效实现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变革,就要在技术逻辑、功能逻辑、价值逻辑、规则逻辑等方面深刻把握并遵循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行动理念、行动工具、行动场域、行动方式、行动支撑等要素搭建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行动框架,树立"循数而行"的治理理念,采取"依数而动"的治理模式,拓展"因数而联"的治理网络,设计"凭数而决"的治理机制,构建"联数而安"的治理保障,从而勾画出合理可行的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践路线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公共政策领域的一部分,其通过培养技能型劳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近年来,许多国家提出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解决人口失业问题,建设包容性社会,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经济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成晨  朱德全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变革,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而深化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改革的重心,须从职业教育质量本身出发,全面认清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生成、质量变革和质量治理的"三大逻辑"转向,并以质量治理行为的"变",有针对性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万变",从而打破制约职业教育质量的瓶颈问题,有效助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一、从"倒逼形成"到"主动引领"的质量推进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安冉  刘义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切实解决差异性地理区域中空间生产的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人类最初的教育形式发挥着乡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方效用,深层介入乡村空间形态演变历程中。为此,在实现脱贫所生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与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寻求乡村社会结构、空间发展的有序演变,需明晰职业教育的应为性与可为性。在以自然性为元逻辑、以生产性为再生逻辑、以正义性为可续逻辑,促成五位一体的差异化空间表征、三生协调的结构化空间实践、三维共知的秩序化表征空间的达成的同时,发挥职业教育的多重属性价值,以对接区域性生产实践、提升主体性空间生产能力、实现差序性空间生产互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彩琴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密切且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须实现战略转型。基于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多元化外生价值,即工具性价值;应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实施转型,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路径,落实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