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2)
2023(13040)
2022(10828)
2021(10449)
2020(8322)
2019(19215)
2018(18835)
2017(35194)
2016(19785)
2015(22275)
2014(22130)
2013(20552)
2012(18946)
2011(17278)
2010(17460)
2009(15942)
2008(15561)
2007(13930)
2006(12583)
2005(11422)
作者
(50084)
(42017)
(41549)
(39767)
(26654)
(19898)
(19117)
(16246)
(15931)
(14984)
(14092)
(14019)
(13447)
(13170)
(12902)
(12888)
(12540)
(12478)
(12176)
(12154)
(10636)
(10146)
(9851)
(9676)
(9487)
(9371)
(9318)
(9244)
(8289)
(8213)
学科
(62113)
经济(62013)
管理(57148)
(50597)
(42177)
企业(42177)
中国(24611)
教育(21963)
(21338)
方法(21225)
(21098)
(18649)
数学(17531)
数学方法(17192)
业经(16740)
理论(15236)
(14241)
地方(13827)
农业(13454)
(12719)
贸易(12712)
(12578)
(12548)
(12389)
技术(12140)
(12129)
财务(12096)
财务管理(12066)
(11888)
银行(11881)
机构
大学(263786)
学院(261600)
(100540)
经济(98010)
管理(95824)
研究(89081)
理学(81701)
理学院(80665)
管理学(79329)
管理学院(78758)
中国(64081)
(56280)
(53042)
科学(49794)
(44987)
师范(44758)
(42222)
(42064)
中心(41104)
财经(40299)
研究所(37449)
教育(37377)
(36475)
师范大学(36382)
北京(35908)
(33616)
(33025)
(32764)
业大(31748)
经济学(30845)
基金
项目(168290)
研究(136454)
科学(136086)
基金(119724)
(101024)
国家(99980)
科学基金(87039)
社会(86030)
社会科(81053)
社会科学(81039)
教育(69733)
(66335)
基金项目(62104)
编号(59238)
(57212)
自然(52368)
成果(52020)
自然科(51140)
自然科学(51132)
自然科学基金(50217)
资助(46816)
课题(43614)
(39387)
重点(38614)
(37898)
(37150)
(36700)
(36111)
项目编号(35803)
(35761)
期刊
(117795)
经济(117795)
研究(91171)
中国(64262)
教育(63652)
(42094)
管理(36083)
学报(31906)
(31605)
科学(31578)
大学(26835)
技术(26209)
(25608)
金融(25608)
学学(23354)
农业(21200)
财经(20112)
业经(19565)
经济研究(18056)
职业(18050)
(17418)
问题(14933)
(13929)
论坛(13929)
图书(13479)
(12878)
(12268)
技术教育(11997)
职业技术(11997)
职业技术教育(11997)
共检索到412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蓓佳  樊艺琳  
职业教育升学一直在"严格限制"和"适当放开"之间摇摆,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再次引发了职业教育坚守就业导向还是兼顾升学的探讨。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升学的政策历程,发现:职业教育升学在20世纪80年代偶然起步,在90年代初露端倪,在新世纪前十年里曲折发展,2010年以来在类型化中进阶升级。制度逻辑上,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就业政策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内外部因素驱动下的强制性与诱致性双重变革"的特征;以就业为立场的初始选择、坚固的政策场域以及利益攸关方众多导致的改革成本大、风险高等现实背景致使制度建构的路径依赖;1997年、2006年、2010年及2019年分别对应的"形成中职生升学的方法雏形""严格限制中职生升学比例""开始探索分类招生""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影响政策整体走向的四个关键节点。历史镜鉴为:职业教育被限制升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应该超越就业与升学之间的对立;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认识职业教育升学通道;继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李璐  
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制度的内在体验与价值反馈的耦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以职业教育法治保障、资历框架、证书制度与技能培训制度为基点,构筑出公众对职业教育制度的认同网络。瑞典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现了瑞典对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承诺,并且成为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职普融通运作的典范。瑞典职业教育制度通过法律和政策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切实的法治保障,以国家资历框架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外显化的制度依据,依据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建立了灵活的证书制度,并且在技能培训制度中彰显终身学习理念。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透明且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体系,不仅提升了瑞典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提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棒  
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事关退役军人的"二次专业化"和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进入21世纪,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历经初步探索期(2010年以前)、正式确立期(2010-2017年)以及深化改革期(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发现,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的变迁深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兵役人口与大学人口重叠以及社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等深层结构的影响。政策变迁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用工权确立以及职业院校的生源挑战等。为此,未来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的政策目标应由"机会拓展"走向"质量提升",政策制定上校企等利益相关者应由"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应破解已有的路径依赖现象,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雨丹   张莹  
在多族群、多语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变迁反映了不同语种群体的利益纠葛和内部矛盾,其本质是政治权力博弈的过程。印度作为多族群、多语言的国家,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了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初期和1968年之后“三语方案”时期。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变迁深受宏观语言生态环境、母语教育思潮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冲击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影响。殖民时期殖民者与印度民族主义者、印度独立后联邦政府与地方邦政府的势力角逐与权益博弈是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制度适应性预期、体系生成与退出成本高昂、政策协同性效应使得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在路径依赖机制中实现了多语言的存续与强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茜  崔佳峰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变迁受到政府联盟、学校联盟和家庭联盟三个支持联盟系统的共同作用。因循三个支持联盟的信仰系统变化特征,发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效率优先的重点高中制度阶段、规模扩充的高中教育普及阶段,以及基于质量提升的优质均衡与多样化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政策变迁均受到政策取向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共舆论的影响。未来,应以“拓展多元学习机会”作为三大支持联盟的共同深层信仰,走出公平与效率之争;探索基于联盟间“上下互动”的政策执行机制;促进学校联盟内部的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以政府联盟为主的经费筹措体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高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高职衔接培养经历初步探索、试点推动、调整推进、多样发展等多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职衔接培养政策在结构逻辑上受社会经济体制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等多元结构因素影响,在历史逻辑上呈现出路径依赖现象,同时经济体制与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政策变迁。进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阶段,要求中高职衔接培养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动态协调多元结构要素的衔接培养政策,消解因路径依赖而造成的中高职衔接乱象,提升政策从制订到执行的效能,为高层次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玲  金向鑫  李金耀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70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君辉   吴雪萍  
高技能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一并被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而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经历了从模仿借鉴、调整完善到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技能评价体系的历程,政府在政策变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策变迁受经济体制、政治结构及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变迁动力主要来自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变迁过程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国家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重构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观,优化基于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实现政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肖肖  姚佳胜  李颖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主要经历了以高考统招为主导的依附发展期、以高校自主招生为基点的多元探索期及以分类考试为核心的深度改革期。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在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影响下呈现渐进式变迁特征,在政策构建成本与协同效应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此外,社会经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是促使政策变迁的外部推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与个人价值诉求是推动政策演进的内在动力。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应优化制度体系,加强政策导向;加强产教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消弭社会偏见,破除“身份”门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长生  厉毅  
开放大学政策是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其变迁逻辑进行分析,为理解开放大学政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收集到的有关开放大学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开放大学政策经历了改革破冰、战略转型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宏观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经济发展、利益关系、教育观念等多元政治变量以及相关政治行动者与政策的互动是影响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的主要结构因素;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和高昂的变革成本等因素所产生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但在路径依赖中也实现了一定的政策微调和政策置换。基于对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逻辑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建设在未来要关注宏观制度情境变化、把握政策创新契机和构建完善的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淼  
基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分析框架,对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历史进程分析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的历史逻辑是:工业化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需求是根本动力,主体信念变迁是先行条件,对非正式约束的重构是突破口,当前迫切需要探索"求诸己"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变革之路。建议通过多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价值讨论来改变主体信念,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建立政府、产业与职业院校的三维立体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多样性、竞争性激励制度激活各层面职业教育主体创新行动等策略来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