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7)
- 2023(16828)
- 2022(13918)
- 2021(13405)
- 2020(10735)
- 2019(24692)
- 2018(24988)
- 2017(45680)
- 2016(25988)
- 2015(29829)
- 2014(30016)
- 2013(28381)
- 2012(25816)
- 2011(23177)
- 2010(23457)
- 2009(20912)
- 2008(20089)
- 2007(17989)
- 2006(15869)
- 2005(13847)
- 学科
- 济(88829)
- 经济(88725)
- 管理(69762)
- 业(61518)
- 企(51025)
- 企业(51025)
- 方法(37195)
- 中国(31684)
- 数学(31185)
- 数学方法(30670)
- 农(26969)
- 教育(25558)
- 业经(22702)
- 理论(22614)
- 财(22483)
- 学(22290)
- 地方(19955)
- 农业(17941)
- 教学(17692)
- 和(16249)
- 制(16018)
- 技术(15358)
- 环境(15016)
- 发(14864)
- 贸(14693)
- 贸易(14680)
- 务(14426)
- 财务(14338)
- 财务管理(14316)
- 易(14209)
- 机构
- 大学(349680)
- 学院(348348)
- 管理(130708)
- 济(120994)
- 经济(117742)
- 研究(116624)
- 理学(112142)
- 理学院(110782)
- 管理学(108508)
- 管理学院(107852)
- 中国(81405)
- 京(76932)
- 科学(73965)
- 范(58841)
- 师范(58359)
- 所(58106)
- 财(56483)
- 江(53814)
- 研究所(52922)
- 中心(52866)
- 农(52549)
- 业大(50011)
- 北京(49334)
- 师范大学(47133)
- 教育(45738)
- 财经(44953)
- 技术(44567)
- 州(44210)
- 院(42633)
- 经(40785)
- 基金
- 项目(235565)
- 科学(184447)
- 研究(182335)
- 基金(163570)
- 家(140949)
- 国家(139568)
- 科学基金(119404)
- 社会(108621)
- 社会科(102350)
- 社会科学(102324)
- 省(95060)
- 教育(91509)
- 基金项目(86507)
- 划(80625)
- 编号(79996)
- 自然(76009)
- 自然科(74093)
- 自然科学(74076)
- 自然科学基金(72699)
- 成果(67572)
- 资助(66007)
- 课题(57663)
- 重点(53929)
- 部(51967)
- 发(51021)
- 项目编号(48650)
- 创(48628)
- 年(48065)
- 规划(45228)
- 教育部(45123)
- 期刊
- 济(135985)
- 经济(135985)
- 研究(108330)
- 教育(81188)
- 中国(80496)
- 学报(53805)
- 农(48488)
- 科学(47988)
- 管理(47358)
- 财(42926)
- 大学(41071)
- 技术(37552)
- 学学(36201)
- 农业(34141)
- 图书(26261)
- 融(25415)
- 金融(25415)
- 业经(24079)
- 职业(23020)
- 财经(20943)
- 经济研究(20812)
- 书馆(18242)
- 图书馆(18242)
- 经(17875)
- 业(17743)
- 坛(17661)
- 论坛(17661)
- 问题(17375)
- 理论(16325)
- 发(16294)
共检索到524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凌芳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涵。本文针对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入门课程《工业机器人概论》为例,提出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协同建设框架,通过对该课程学习领域、任务目标、教学资源内容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对职业院校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艳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首先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互动,考核方式单一难以考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进而文章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的具体策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曹英丽 许童羽 王立地 李征明
为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农业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中的困境,探索整合电子信息专业理论课程、结合相关科学研究课题设计可延续性实践教学案例,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实现前后续课程教学内容可延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科技实践—毕业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可延续;实现理论教学"学+做"双环节、实验教学"硬+软"双平台、教学时间"学+研"双时段;立足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和农业信息化科研背景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梁辰 徐扬 丁蕾
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聚焦于物流类专业课程教育改革,构建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AMOS软件求解计算。研究发现:物流类专业课程中,数字化教学环境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对学习适应性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学生的数字素养正向调节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习适应性为目的,明确了通过数字化课程转型提高学习适应性的路径机制,为优化物流类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改造与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莹 贺婷 刘硕
“数智”融合时代背景下,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进入“数智”融合时代的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服务社会经济、服务学生发展为目标,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对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升级,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文章根据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轨道交通类专业群的改革实践,分析轨道类专业数字化创新升级,重建专业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群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提供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伟红
<正>教育实践是师范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标准》均提出要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充分显示出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变革的关注,因此整合师范教育实践课程与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提升师范生专业能力与培养质量就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明明 段满珍 贾红梅 陈光
“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提出,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深度分析碳中和理论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下,聚焦碳中和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搭建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碳中和理论教学体系,致力于输出具备碳中和理论、技术、实践和国际行动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关键词:
碳中和 物流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组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彧
文章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结合滨海新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从多个角度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随后,文章分析了学院物流专业服务能力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并详细论述了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及其创新点。通过课程资源建设,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龙头专业,最终实现物流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焕昌 潘大胜 颜锦
文章提出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电子技术类课程进行群化建设,使得群化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不重复,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和离散性,实践实训环节或技能培养环节呈连贯、递进关系;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着重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完全融于课程群的建设之中,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课程群 建设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邹霞
在“新文科”背景下,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内容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引入PDCA教学法,建立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模式。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智能物流设施与设备”为例,分析了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授课模式下,如何将专业课与思政元素合理融合。最后引入真实课程案例,介绍本专业课的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龙运杰
"互联网+"不仅对大众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便利,能有效地促进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冲击。将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教育,促进思政课程虚拟实践信息化教学发展,对思政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进一步强化了意识流的发展,而思政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到社会建设中,思政虚拟实践信息化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峰 卢立涛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呼唤新的发展途径,而信息技术的革命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终身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职业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丰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拓宽其培训渠道以及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信息化对"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作用,需要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和提升"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英瑜
在"互联网+"新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学生满意度低。基于近三年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南京铁道职院对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诊断分析,找寻"互联网+"背景下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基于"BPD"模型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基于"互联网+"的综合实训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营销专业 课程体系 BPD模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亚盛
基于行业企业调研、综合分析为基础,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计、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策划和设计,将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工作方法和企业工作场景有机融合,以真实的企业工作项目/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体化教学,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工作场景中真实再现了企业经理、部门经理、工程师、班组长、新就业大学生等不同层次员工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深刻影响。通过两门课程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俊
随着职业教育深化发展,课程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课程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只有遵循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三对接"路径,才能实现深化改革目标,而职业教育教师在"三对接"路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由徐国庆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16年10月出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一书,系统阐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与相关理论基础,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