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0)
2023(10016)
2022(8418)
2021(8141)
2020(6665)
2019(15599)
2018(15266)
2017(28569)
2016(16131)
2015(18361)
2014(18246)
2013(16879)
2012(15382)
2011(13725)
2010(13527)
2009(11545)
2008(10783)
2007(9087)
2006(7249)
2005(6034)
作者
(38017)
(31773)
(31688)
(30236)
(20241)
(15331)
(14620)
(12506)
(12445)
(11150)
(11041)
(10433)
(10142)
(9731)
(9639)
(9597)
(9435)
(9423)
(9137)
(9047)
(7768)
(7613)
(7532)
(7388)
(7183)
(7149)
(7004)
(6873)
(6237)
(6215)
学科
(60804)
经济(60740)
管理(41402)
(39910)
方法(36309)
数学(33875)
数学方法(33504)
(32306)
企业(32306)
中国(20687)
教育(19999)
(16585)
(14995)
理论(12090)
业经(11291)
技术(10873)
(10564)
财务(10533)
财务管理(10509)
农业(10255)
(10224)
贸易(10221)
企业财务(10068)
地方(10056)
(9949)
(9897)
教学(8715)
(8616)
(8325)
金融(8324)
机构
大学(209564)
学院(205898)
(83155)
经济(81609)
管理(81556)
理学(72587)
理学院(71871)
管理学(70634)
管理学院(70223)
研究(62501)
(42387)
中国(41263)
(38028)
(35043)
师范(34840)
科学(33444)
教育(32585)
财经(31610)
中心(29821)
(29265)
(29051)
师范大学(28778)
经济学(27163)
(27127)
北京(26338)
业大(25975)
经济学院(25014)
研究所(24721)
技术(24304)
财经大学(24152)
基金
项目(146461)
科学(120520)
研究(115753)
基金(107659)
(90734)
国家(89856)
科学基金(80103)
社会(74615)
社会科(70743)
社会科学(70729)
教育(63175)
(57312)
基金项目(56364)
(50235)
自然(49798)
自然科(48732)
自然科学(48724)
编号(48355)
自然科学基金(47881)
资助(43929)
成果(39538)
(36091)
课题(35565)
重点(33962)
教育部(33077)
(31773)
(31748)
人文(30987)
国家社会(30686)
规划(29991)
期刊
(74203)
经济(74203)
研究(65078)
教育(54426)
中国(42066)
(29345)
管理(27934)
技术(24442)
学报(23766)
科学(23431)
大学(21319)
(19110)
学学(18615)
财经(15816)
(15759)
金融(15759)
职业(15545)
农业(13517)
(13497)
经济研究(12716)
业经(11894)
技术教育(10668)
职业技术(10668)
职业技术教育(10668)
统计(10092)
问题(10041)
(9395)
论坛(9395)
(9204)
技术经济(9005)
共检索到287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易全勇  姚歆玥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在促进社会流动中发挥的效用是不同的。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视角,考察普职双轨路径选择下职业教育对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发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能促进个体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并有效防止代际职业向下流动,对弱势群体的作用尤其明显;囿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内源性教育劣势和外源性结构劣势,与接受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既不能促进个体代际职业向上流动,也不能防止其代际职业向下流动;普职融通教育与普高普本教育对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促进作用优于中高职贯通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爱丽  郑逸芳  许佳贤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8—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证据,在采取相关处理方式消除教育通胀作用的基础上,从教育水平及其代际变动状况的双重角度,实证检验教育在不同代际社会阶层流动模式中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受教育水平对社会阶层的代际流动产生显著影响,个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其社会阶层代际向上流动和抑制其代际向下流动;第二,教育代际流动是实现社会阶层升迁性代际流动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代际流动水平的提高,实现代际社会阶层地位改善的可能性越大;第三,职业层级是受教育水平促进社会阶层代际流动的重要作用机制。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增强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平衡性,加大对弱势家庭的教育帮扶与补偿力度,缩小教育差距。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等级教育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采用不同数据和衡量指标的回归分析中,幼托和初中都呈现出一致的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大学则呈现出一致的阻碍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而小学和高中的作用方向波动较大,尚无一致结论。这意味着,增加对幼托和初中阶段教育的公共投入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而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作用可能有限。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许金海  胡新艳  戴明宏  
利用社会网络渠道求职在中国是普遍现象,但其对个体职业晋升产生何种影响,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文章尝试构建职业晋升的理论模型推演研究假说,采用基于CFPS三期混合截面数据的OLS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求职渠道会产生晋升惩罚效应,导致晋升概率降低1.92%,其中技术职称晋升概率显著降低1.63%,但对行政职务晋升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社会网络求职渠道通过降低个体就业匹配度,以至于削弱其工作表现,从而抑制了职业晋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网络求职渠道显著阻碍了高受教育水平、强竞争程度与少晋升机会企业内工作者的技术职称晋升。在处理了可能存在的样本数据筛选、估计方法以及相关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由此认为,求职个体应理性看待社会网络的影响效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减少社会网络的“人情”干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殷俊明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深市上市公司投资者实地调研数据,检验了实地调研活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企业的实地调研活动会显著提升其创新水平,表现在投资者对企业的实地调研频度、广度及深度越高,企业创新水平越高。进一步研究证实,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抑制较差的信息环境和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频度、广度及深度越高,较差的信息环境和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越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旖璆  苏鑫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理解减税对农村经济动能重塑的政策效能及作用机理,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中国“一揽子”式大规模减税的政策特征,从“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双重视角评价主体税种减税对农村经济动能重塑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能够以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村消费升级两类渠道,同时从“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双重路径推进农村经济动能重塑;企业所得税减税主要通过推动农村人力资本高级化进程,加速激励农村经济“新动能培育”;个人所得税减税借助农村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高级化两条渠道,推进农村经济“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基于产业钻石模型,构建教育人力资本促进数字服务出口贸易的理论机制,采用2007—2017年全球范围内60个经济体的国际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对数字服务出口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不同经济体之间和不同贸易类型中,教育人力资本对数字服务出口的促进效应均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国内创新环境优化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会进一步增强教育人力资本对数字服务出口的促进效应。结合全球贸易数字化趋势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培育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人力资本;构建国内创新驱动生态环境,聚焦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研发应用;加速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服务领域的国际合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先锋  张杰  刘晓斐  
阐述了出口学习效应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机制,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商品贸易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通过构建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学习效应通过形成企业技术优势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率;加工贸易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私营企业和其它本土企业,国有和外资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的作用不明显;出口到发达国家以及具有更多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更为明显。在采用了relogit模型后,这些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淑娥  黄振雷  仲伟周  
基于人力资本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的视角,首次区分了创新型人力资本与效率型人力资本对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运用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以及683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对这两类人力资本的创新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型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效率型人力资本会抑制企业创新,但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性绩效;创新吸收能力较弱和研发投入较低的企业都倾向于选择不创新。这一结论对企业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配置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凤民  余可  
构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对科技中小企业技术研发进行财政补贴的理论模型,分析并得出政府促进科技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服务外包的财政补贴率满足的条件不等式。运用广东省科技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对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技中小企业通过委托开发获得技术创新不会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产生影响,但是通过与国内大学或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获得技术创新则会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性影响。即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了科技中小企业的在岸服务外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茂楠   王晓颖   刘娟  
数字赋能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是当前企业“走出去”的基本逻辑。文章利用中国时序投入产出数据测度制造业数字服务投入程度,并运用翔实的微观企业投资数据,从数字服务投入视角系统探究了数字赋能情境下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服务投入对企业OFDI决策与规模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服务投入通过价值创造效应、服务型制造效应双重路径提升了企业“走出去”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服务赋能作用在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OFDI、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化优势未能拓展企业投资的横向边界(投资广度),但有助于企业纵向边界(投资深度)延伸;数字服务赋能下OFDI呈现出向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结构性特征。文章研究为“数实融合”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巍  
本文在对社会资本的特征、类型和表现形式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省级数据对社会资本的不同类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社会资本分为两种类型: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后者又包括纽带型社会资本、桥梁型社会资本和连接型社会资本。研究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其中,连接型社会资本有利于人们之间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实现合作和达成交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加强社会资本建设应该有的放矢,注重社会资本的结构优化与平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孟庆斌  李昕宇  张鹏  
本文以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管理层之外的重要人力资源——员工为研究主体,考察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且在考虑内生性、测试回归模型敏感性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利益绑定"功能,提升了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的个人努力、团队协作和稳定性,提高了创新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员工特征的拓展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员工、高学历员工较多或员工薪酬水平较高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更强;基于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的拓展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员工持股,而非管理层持股;非杠杆型、购买折价高、锁定期长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更强;员工持股计划持股人数的扩大可能引发"搭便车"问题,不利于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员工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并拓展了以员工为主体的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同时对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与促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明  张静亚  班军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能力,采用部分调整模型研究自由现金流、管理层能力对不同调整方向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对资本结构向上调整与向下调整的速度产生不同影响。并且,公司自由现金流越高、管理层能力越低,对于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而对于资本结构向下调整的公司,其调整速度越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明  张静亚  班军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能力,采用部分调整模型研究自由现金流、管理层能力对不同调整方向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对资本结构向上调整与向下调整的速度产生不同影响。并且,公司自由现金流越高、管理层能力越低,对于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而对于资本结构向下调整的公司,其调整速度越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