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8)
2023(5631)
2022(4548)
2021(4449)
2020(3568)
2019(8166)
2018(8299)
2017(13539)
2016(8888)
2015(10278)
2014(10766)
2013(9517)
2012(8957)
2011(8371)
2010(8821)
2009(7889)
2008(8161)
2007(7767)
2006(6971)
2005(6700)
作者
(22787)
(18472)
(18331)
(17840)
(11968)
(8918)
(8705)
(7433)
(7274)
(7098)
(6468)
(6303)
(6225)
(6047)
(5894)
(5861)
(5733)
(5619)
(5381)
(5339)
(5054)
(4640)
(4554)
(4481)
(4420)
(4333)
(4263)
(4083)
(3752)
(3737)
学科
(22834)
经济(22806)
管理(21751)
教育(21264)
(17678)
(15739)
企业(15739)
中国(14099)
理论(11896)
(9381)
教学(9166)
(8265)
方法(7060)
(6847)
业经(6202)
(6012)
(5463)
财务(5446)
财务管理(5425)
(5347)
学法(5103)
教学法(5103)
企业财务(5096)
技术(4896)
(4886)
研究(4752)
发展(4665)
思想(4634)
(4592)
银行(4587)
机构
大学(120306)
学院(118166)
研究(41134)
(33689)
管理(32568)
经济(32390)
教育(31422)
(29189)
师范(29070)
(28083)
理学(26200)
理学院(25717)
中国(25659)
管理学(25042)
管理学院(24767)
科学(23930)
师范大学(23485)
(22220)
(21015)
(20501)
职业(20345)
技术(19295)
北京(19036)
研究所(18417)
(17940)
中心(17394)
财经(15343)
(14657)
职业技术(14012)
(13592)
基金
项目(62977)
研究(58200)
科学(49517)
基金(38721)
教育(37004)
(31787)
社会(31535)
国家(31233)
社会科(29271)
社会科学(29264)
编号(28884)
成果(27576)
(27293)
科学基金(25502)
(24694)
课题(24325)
(21517)
基金项目(18951)
规划(17315)
项目编号(17080)
(16651)
重点(16096)
资助(15652)
(15437)
(15295)
研究成果(14889)
(14653)
(14615)
(14608)
阶段(14572)
期刊
教育(57635)
研究(50446)
(47010)
经济(47010)
中国(36962)
(19418)
技术(16682)
学报(16425)
职业(16336)
大学(13779)
科学(13455)
管理(12934)
(11760)
技术教育(10897)
职业技术(10897)
职业技术教育(10897)
学学(10754)
图书(9176)
财经(9149)
(8945)
论坛(8945)
(8918)
金融(8918)
(7988)
业经(7575)
农业(7556)
书馆(7242)
图书馆(7242)
(6866)
高等(6657)
共检索到203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玉婷  
我国传统人性论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彰显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理想追求,对当今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影响。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问题,文章建议运用中国传统人性论中的道德教育资源,扩大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靖  柳桢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在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大致经历了传承技术,注重从做中学;富国强兵,发展军事力量;解危济困,维护社会稳定;安国富民,发展经济实力;培训技能,促进青年就业;面向人人,关注个人发展等价值观的嬗变历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人生而蕴含灵性的潜能,随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常成长、接受教育和自觉努力,灵性的潜能就会在不同人的心里不同程度地发育、生长。人性灵指人拥有丰富、微妙、敏感的精神状态,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灵动的意识生成独立的认识和体验,主动的意向形成能动的存在趋向,健全的自我促成自为、生成的生命形态,敞开的灵明引导超越的精神向度。教育应以性灵说为人性论,以发展人性为任务,通过和谐并进、相得益彰地发展人的知情意,促进灵性的充分敞开,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泽民  赵沛  
课程的本质观与价值观规定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问题的基本取向,理清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探究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变化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凤翔  史洪波  
职业教育所承载的价值使命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它不仅要赋予准职业者满足生存需要的技术手段,更要通过理想职业人格的塑造关照其精神世界。因此,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职业技术与职业人格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国民教育的灵魂,内含着深厚的职业教育意蕴。它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教学内容关联、实现途径一致。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职业性"内涵,能够将其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之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玲  
职业教育价值观是关于职业教育价值的根本看法,集中地体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与辩证统一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结构,宏观层面分析了政府、职教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职教研究者、社会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从生存需求、归属需求、生成需求来作微观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动力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云涛  
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关于教育价值的主观判断。高等职业教育依循传统大学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经世致用、功利主义和全面发展等代表性主张。但由于高职教育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环境更为敏感,需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关系,厘清教育功能之取舍,彰显职教特性。所以,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术道合一、担当社会责任的高职教育价值观,将更有益于引导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荷花  
作为教育基础的人性论多是对抽象人性的研究,对具体人性之复杂多样性、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历史文化性关照不够,存在对教育场域适应的局限。从具体个体人性发展变化的过程角度看,人性是人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在人生实践历程中经环境影响与自我选择而生成和发展的内在特性。它包含习性、秉性、共性、天性、自性,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变化,构成了人性动态发展的图景。这种人性认识能适切地阐释教育场域的人性问题,推动我们审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促进人性发展与完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性多样发展的人;教育的关键是启发自觉、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人性化教育是提升人性的必由之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阳群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美国图书情报教育发生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美国图书情报教育实践未能遵循正确的图书情报教育思想。文章还对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的差异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汉民  
道统论是在宋代建构和完成的,以至于许多学者将佛学中的"法统"看作是宋儒道统论的来源。其实,宋儒道统论的思想渊源在先秦儒学。孔子为了传承三代先王之道,通过整理、传记六经,建构了从伏羲、尧、舜到周公的传道脉络。孔子及早期儒家建构的儒家之道,主要是通过为六经作传、记、序来表达的。溯源先秦儒家的传记之学,其道统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先王之道的核心价值、追溯先王之道的人物谱系、整理先王之道的文献典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乔飞飞  刘晓  
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是指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利用教育界和产业界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产学互动、校企结合的形式,把教育与科研、行业生产等活动和资源有效地整合的办学行为。其思想由来已久,根据时代背景以及办学模式的发展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民国时期)、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转型阶段(改革开放后)、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泽民  吴学敏  
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描述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转变过程,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人们对课程价值的期待高于现行课程价值的客观存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祖光  张俊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