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3)
- 2023(7303)
- 2022(5934)
- 2021(5604)
- 2020(4485)
- 2019(10315)
- 2018(10252)
- 2017(17899)
- 2016(11026)
- 2015(12736)
- 2014(12815)
- 2013(11685)
- 2012(10617)
- 2011(9830)
- 2010(10155)
- 2009(9339)
- 2008(9208)
- 2007(8528)
- 2006(7479)
- 2005(7181)
- 学科
- 管理(34173)
- 济(30558)
- 经济(30488)
- 业(28685)
- 企(25567)
- 企业(25567)
- 教育(20293)
- 中国(15382)
- 财(13492)
- 制(12274)
- 方法(11561)
- 理论(10373)
- 数学(9448)
- 数学方法(9310)
- 农(8851)
- 体(8635)
- 业经(8476)
- 务(8402)
- 财务(8384)
- 财务管理(8366)
- 学(8031)
- 企业财务(7961)
- 教学(7543)
- 体制(7362)
- 技术(7081)
- 银(6140)
- 银行(6135)
- 发(6043)
- 划(5955)
- 行(5804)
- 机构
- 大学(149179)
- 学院(145613)
- 济(52184)
- 经济(50758)
- 研究(49985)
- 管理(49459)
- 理学(42121)
- 理学院(41574)
- 管理学(40864)
- 管理学院(40537)
- 京(32655)
- 中国(31964)
- 教育(31283)
- 财(29315)
- 范(29052)
- 师范(28909)
- 科学(26321)
- 江(24436)
- 所(23793)
- 师范大学(23757)
- 财经(22174)
- 中心(21652)
- 北京(21337)
- 研究所(21005)
- 经(19986)
- 技术(19600)
- 职业(19543)
- 州(18497)
- 院(18118)
- 农(16506)
- 基金
- 项目(89858)
- 研究(76975)
- 科学(73496)
- 基金(62450)
- 家(51914)
- 国家(51287)
- 社会(47405)
- 教育(45007)
- 社会科(44499)
- 社会科学(44492)
- 科学基金(44357)
- 省(36390)
- 编号(34528)
- 划(32403)
- 基金项目(31558)
- 成果(31455)
- 课题(27718)
- 自然(25382)
- 自然科(24743)
- 自然科学(24737)
- 资助(24614)
- 自然科学基金(24324)
- 制(24184)
- 年(23557)
- 部(22742)
- 重点(21848)
- 性(21369)
- 规划(21322)
- 项目编号(20987)
- 教育部(20890)
共检索到235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弛
职业教育价值实现是职业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是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职业教育价值实现的动力来自职业教育系统外部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内部的主体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有效价值需求;在此基础上,完备价值实现的职业教育价值认知体系、校企合作制度形态和教育内容体系等必要条件;进而构建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机制,即生成机制实现规范价值与效用价值的阶段性创造,市场机制实现规范价值与效用价值的交互性转化,多元评价和反思提供职业教育价值良性循环的理性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建国在《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制度以其特有的具体形式反映了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质和特点,并以其特有的理念和要求确认、凸显和表征着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制度意蕴。学徒制中的制度指向"Institution",是指学徒制职业教育活动中特定群体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框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建国
制度以其特有的具体形式反映了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质和特点,并以其特有的理念和要求确认、凸显和表征着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制度意蕴。制度在学徒制职业教育中既是一种客观性存在,又是一种历史性存在。以不同规则或规范所构成的契约组合、以不同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性机制以及不同组织框架形成的结构性体制,是学徒制职业教育中制度的三种实践形态。制度显现着强制性、中介性和系统性的特征。要以制度理念和方式推进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试点。
关键词:
学徒制 职业教育 制度意蕴 实践形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跃 李德龙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技术技能支撑等功能,是促进农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从外部来看,不被社会认可,普遍受到鄙视和歧视;从内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不清、质量偏低、供给不匹配需求等问题。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应提高认识,以整体性治理思想为指导增加政策供给;明晰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提升质量、以质图强,赢得社会认可和存在感;涵养生态,夯实生存根基,增强发展后劲;适配需求,回应外部变化拓展功能挖掘潜力。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职业教育 整体性治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潇越 王凌皓
作为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融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者个人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回溯民国以来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历史进程,壬戌学制的中等教育改革作为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学制颁布百年之后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学制改革一并经历了探索酝酿、修订完善和颁布运行三个阶段,协调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壬戌学制的颁布与运行深化了中等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目的上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现实诉求,内容上注重地方教育灵活性与学生主体个性化,实施中注重民间组织与官方政权的互动平衡,强调制度保障与体系构建。挖掘壬戌学制在观念层面、制度保障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经验,对现代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晓聪 曾绍玮
职业教育是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供给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传承工匠精神的重任。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教业融合和营造技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从机制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多元化办学机制,打造中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校内外协同的社会服务机制,为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供给保障。从实践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要以提质培优、增强社会适应性为发展目标,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及开发多元化教育资源为路径,为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社会 价值 机制 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玉凤 潘海生
职业教育智能治理是一种对智能技术引介与应用的技术治理形态,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智能治理基于大数据、通过算法、借助算力,形塑主体协同、资源共享、治理行为智慧化的职业教育治理生态,有利于重构“精准”的治理模式、重塑“动态”的治理范式、形成“主动”的治理过程,实现多元主体“分权”治理。然而,职业教育治理对智能技术的高度依赖可能会陷入“技术中心”、生成“数据洞穴”、造成“价值失衡”。职业教育智能治理要厘清角色定位、建构价值取向、塑造行动空间,保证治理主体自主性、治理理念人文性、治理秩序稳定性的有效嵌入,推动技术与技术、教育与技术、人与技术的相互建构与互相适应。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智能技术 智能治理 治理现代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凤翔 史洪波
职业教育所承载的价值使命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它不仅要赋予准职业者满足生存需要的技术手段,更要通过理想职业人格的塑造关照其精神世界。因此,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职业技术与职业人格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国民教育的灵魂,内含着深厚的职业教育意蕴。它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教学内容关联、实现途径一致。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职业性"内涵,能够将其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之中。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元 周衍安
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为基础,从国家战略层面、产业发展层面、人力资源开发层面分析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价值体系,明确不同层面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现场工程师运营流程图,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育人体系;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完善校企人才共享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弹性学分制与过程评价并重,对接职业资格认证。从这四个方面改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方式,旨在培养具有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支撑与强大动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文华
战前民国职业教育不论在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但社会与职业教育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快速发展,表现为学校分布地域差距过大,教育类型失衡,生源质量和辍学率令人堪忧,传统观念的禁锢等。这些因素加上职业教育本身的发育不良,使得战前民国职业教育发展维艰。
关键词:
战前民国 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建新
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机制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改革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项目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实用技术操作能力、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设计改造能力,增强学生作为改革主体的意识,加强职教课程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日强 胡芸
在当今世界,以职业教育见长者首推德国,而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迟缓。文化传统是导致战后英德两国职业教育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英国的绅士文化传统对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而德国传统的人才价值观,重视手工艺和技艺、重视技术和实践的传统和重视职业培训的优良传统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文华
1912年民国建立之后,在清末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民国各界政府经过努力,职业教育在这一时期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近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教育政策模糊、实践教学成效低下、职教师资缺乏、经费不足、职能缺位等方面。这些问题成为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通病,对此进行研究对于今天的职业教育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以特定的方式存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之中。哲学解释学的技术诠释不同于传统技术观念,它带来了技术内涵的转变:技术理解的内涵由"机械认知"走向"存在关切",技术知识传播由"明言传递"转向"意会体悟",技术知识转化由"线性应用"变为"螺旋循环"。这对职业教育的现实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构建情境化、共享式的学习过程;运用"隐喻"等符号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安排合理的课程实施顺序并创造技术知识转化的有利条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金祥
20世纪30年代,何思源在大力发展山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职业教育改革。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启示在于: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紧密联系社会,加强实践,并且以人为本,做到因地制宜。
关键词:
何思源 职业教育 教育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