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4)
2023(9598)
2022(7798)
2021(7727)
2020(5978)
2019(13800)
2018(13608)
2017(23160)
2016(14489)
2015(16396)
2014(16761)
2013(15223)
2012(13944)
2011(12772)
2010(13160)
2009(11246)
2008(11453)
2007(10533)
2006(9147)
2005(8320)
作者
(40600)
(33696)
(33642)
(32113)
(21452)
(16377)
(15390)
(13117)
(13027)
(12464)
(11725)
(11656)
(10948)
(10802)
(10744)
(10715)
(10472)
(9966)
(9949)
(9584)
(8771)
(8614)
(8293)
(7881)
(7833)
(7757)
(7577)
(7505)
(7024)
(7014)
学科
(40365)
经济(40323)
管理(31271)
(28019)
教育(22892)
(22602)
企业(22602)
方法(18614)
中国(17892)
数学(15971)
数学方法(15527)
理论(14764)
(14071)
教学(12715)
(12308)
(10420)
业经(9407)
技术(8615)
农业(8374)
(7864)
地方(7589)
(7505)
学法(7331)
教学法(7331)
(6773)
银行(6746)
研究(6736)
(6635)
(6629)
财务(6611)
机构
大学(192894)
学院(191396)
研究(70498)
管理(60164)
(57662)
经济(55753)
理学(51663)
理学院(50825)
管理学(49167)
管理学院(48788)
科学(46728)
中国(44297)
(43922)
(37884)
师范(37507)
教育(37381)
(36893)
(34647)
研究所(34079)
(31764)
技术(30599)
业大(30540)
中心(30404)
师范大学(30378)
北京(28509)
(28336)
农业(27473)
(26187)
(24970)
职业(24846)
基金
项目(127945)
科学(99266)
研究(98383)
基金(84406)
(75018)
国家(74186)
科学基金(60916)
教育(56176)
社会(55016)
(54824)
社会科(51677)
社会科学(51660)
(48101)
基金项目(43228)
编号(42737)
自然(39254)
自然科(38357)
自然科学(38338)
成果(37786)
自然科学基金(37577)
课题(35630)
资助(35235)
重点(31716)
(29711)
(28800)
(28533)
(26841)
(26583)
规划(26112)
项目编号(25123)
期刊
教育(65927)
(63317)
经济(63317)
研究(61728)
中国(52375)
学报(35074)
(30934)
科学(29237)
大学(26987)
技术(25035)
学学(23744)
(22408)
农业(21869)
管理(21866)
职业(19042)
技术教育(12683)
职业技术(12683)
职业技术教育(12683)
(12066)
金融(12066)
(11835)
(10751)
论坛(10751)
(10670)
财经(10666)
业经(9932)
业大(9770)
(9763)
科技(9404)
图书(9341)
共检索到293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吴结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及其评价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合理选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用于全面监测、评价、反映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整个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立峰  夏冬梅  程千  
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客观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程度。基于内容分析法,以开放教育的典型代表国家开放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的内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国家开放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能保证人才培养遵循正确的方向,但存在专业特色及开放教育特殊性体现不充分,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明显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适应性层面仍有待提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鄂甜  
瑞士高职教育主要通过两类路径为学习者搭建灵活开放、正规高效的终身学习体系:一类是学习者在高等职业学院学习国家认定的课程;另一类是为社会人员创设的"联邦考试"路径,学习者无论是否参加课程学习只要能够通过两次联邦考试,同样可取得国家认可的正规高职教育学位。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呈现以下四个特色:追求与学术类高等教育高度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在职业实践经验基础上双元体制培养、资格证书保障各层级教育间无缝衔接、课程与考试标准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瑞士高职教育的培养路径及实践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景翔  南旭光  
作为时代特征和国家战略,"互联网+"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倒逼机制。文章基于对"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规律,即培养理念应开放融合、培养路径应多维联合、培养目标应能力复合、培养方向应专业整合、培养过程应多元混合等的剖析,指出"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即确立基于共享共建的办学理念、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推进基于素质培育的"双创"教育、重构基于工作场景的课程体系、实行基于个性发展的混合学习、实施基于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克东  王亚南  
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重要着力点。"三教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核心内容,旨在系统解决人才培养与评价"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以"三教改革"为分析框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问题症结表现为:教师方面,来源固化、结构惰化、单兵作战、成长缓慢;教材方面,学科中心、形态单一、质量不高、研究薄弱;教法方面,理论导向、教师中心、教技分离、监控缺失。为了能够切实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三教改革"为核心,构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体系,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新形态教材开发机制,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李晓娟  陆欣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服务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牵引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场域将以一个全新的形态呈现及运作,其人才适应性培养关乎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发展。场域视角下,资本竞争、场域适应、惯习重构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适应性培养的动力来源、内在本质及重要基石。囿于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之"道"偏颇、培养之"法"偏弱、培养之"术"偏离、培养之"器"偏废的现实困境而陷入适应性失守的困象。鉴于此,提出明确办学属性以澄明适应性培养之"道"、加强场域内外部联系以坚守适应性培养之"法"、重塑培养惯习以探索适应性培养之"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优化适应性培养之"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唐林伟  
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曾出现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技术技能型等不同表述。在对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技术与人文、层次与类型等关系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提出"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的定位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宏宇  
职业精神作为职业人才的重要内在素养,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具有重要价值。职业精神有自身的生成逻辑,是个体职业规范的表达需求,同时也是个体对职业经验理解的需求,还是职业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精神不可或缺,职业精神是构建"人与职业体系"的文化基础,亦是构建"人与职业"的基本尺度。因此,基于职业精神的逻辑,通过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路径,进而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实践的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必将驱动现代职业教育发生巨大变革,主要表现为变革教育理念及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诊断与评价、优化培养结构与质素等,这正是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职业院校应遵循这些逻辑,围绕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集成共享机制、设计大数据支撑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实施常态化全视域的大数据监测评估、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分析与干预、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交叉融合创新、提升运用大数据驱动院校治理的能力等方面,设计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青  邵文琪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职业教育应与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携手建立"职业院校牵头,多方协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并采取明确多阶段协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政行校企协同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资源库等措施,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玲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与技术进步必然会影响人才需求取向,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必须回应和引领这种取向。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移化,人才培养原则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互动化,人才培养方式将智慧化。面对这些升级表征,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是: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时而动,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引领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技术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张利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进忠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海兰  赵聪  李焱  
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人才。面对“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建设要求,首先,要厘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基于素质教育导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就业岗位导向,培育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基于职业生涯导向,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其次,要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突出能力本位、强化精神培育、注重终身学习、坚持面向人人。最后,要确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即大力落实1+X证书制度,坚持育训并举;强化校企协同,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构建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普职融通,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服务好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