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6)
2023(13894)
2022(11449)
2021(10753)
2020(8806)
2019(20177)
2018(19624)
2017(36521)
2016(19854)
2015(22462)
2014(22040)
2013(20539)
2012(18353)
2011(16415)
2010(16422)
2009(14708)
2008(13191)
2007(11100)
2006(9340)
2005(8268)
作者
(49627)
(40965)
(40620)
(38978)
(25933)
(19709)
(18758)
(16070)
(15951)
(14351)
(14168)
(13810)
(13019)
(12739)
(12562)
(12517)
(12089)
(12065)
(11893)
(11690)
(10208)
(9925)
(9742)
(9581)
(9328)
(9213)
(8990)
(8858)
(8094)
(8078)
学科
(69152)
经济(69087)
管理(50990)
(49631)
(42743)
企业(42743)
方法(33972)
中国(29719)
数学(29593)
数学方法(29130)
(26171)
金融(26170)
(23736)
银行(23726)
(22942)
(21266)
教育(21234)
(17792)
理论(17590)
业经(16603)
(15995)
(15096)
(14598)
财务(14556)
财务管理(14534)
地方(14280)
企业财务(13919)
农业(12283)
技术(12015)
(11780)
机构
大学(258847)
学院(256374)
(99675)
经济(97469)
管理(96637)
理学(84626)
理学院(83702)
研究(82248)
管理学(82080)
管理学院(81581)
中国(62905)
(53239)
(48148)
科学(47095)
(42483)
师范(42167)
中心(40465)
财经(39402)
(37560)
(36956)
(36066)
教育(35610)
师范大学(34798)
研究所(34466)
北京(33285)
业大(32810)
经济学(32517)
(32473)
(30541)
(29963)
基金
项目(178973)
科学(145149)
研究(139238)
基金(129963)
(111391)
国家(110338)
科学基金(96619)
社会(88767)
社会科(84115)
社会科学(84096)
教育(72036)
(70828)
基金项目(68562)
(61362)
自然(60345)
自然科(58973)
自然科学(58962)
编号(58244)
自然科学基金(57883)
资助(51217)
成果(47499)
课题(42316)
重点(42285)
(41823)
(39824)
(38885)
教育部(37542)
国家社会(36596)
创新(35979)
项目编号(35964)
期刊
(96968)
经济(96968)
研究(81645)
教育(58631)
中国(52971)
(37931)
管理(33735)
学报(33564)
(33168)
金融(33168)
科学(32069)
大学(28207)
(27359)
技术(27291)
学学(25318)
财经(19596)
农业(18258)
(16874)
职业(16761)
经济研究(16112)
业经(15667)
问题(12451)
理论(11461)
(11327)
技术教育(11250)
职业技术(11250)
职业技术教育(11250)
财会(10983)
(10980)
论坛(10980)
共检索到372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波  欧阳恩剑  
当前,学术界对"产教融合"的界定主要采取现状描述法,从事物的外在特征、表面形式去定义"产教融合",一定程度忽视了"产教融合"的内在本质。从耦合理论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具有合作内容的关联、合作体系的完整、合作模式的多元、合作机制的协调等耦合特征,其本质是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之间全要素、全方位集成整合、高度互补、彼此交融的一体化合作,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对接与交叉融合以及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依托国家的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而形成的政府、行业、产业(企业)、教育(学校)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教育合作关系。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产教融合关系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部门(企业)、教育部门(学校),产教融合关系的内容是主体的利益诉求,产教融合关系的客体则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区别又联系,三者是一种包含关系,但在目的、本质和特征上存在根本区别,具有导向性、系统性、一致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遵循互惠互利、因地制宜和服务需求等基本原则。产教融合的价值取向在于服务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汝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必然要求,它并非行政指令下的活动,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它的推进包含了参与主体组织与人员的价值选择,其中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对立又统一,且在产教关系的发展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对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产生了不良影响,消解两者的冲突,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形成,需要明确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强化政府公益性身份特征,保障产业部门非公益行为的有效性,采取激励相融方式消除价值冲突和矛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悦   邵泽斌  
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是由多个主体型构而成的新型产教融合组织。建构产教联合体有助于优化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化解产教融合运行悖论、优化产教融合发展方式。由于联合体内主体关系、主体行为与评价标准的耦合特征,依据松散耦合的理论建构产教联合体,可以应对产教融合主体的离散化与碎片化趋势,顺应产教联合体的组织特性与治理方式,推动产教联合体的行为创新。为此,应融合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目标,确立产教联合体的新价值;形成连锁性与松散性的互动,建立产教联合体的新机制;实行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共治,推进产教联合体的新治理;集成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文化,激发产教联合体的新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产教融合的协同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再社会化本质,必须把握好院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创业与就业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强化“四大对接”,即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李萌仕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路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其培养核心要以明确标准为引导、以强调技能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向需要有理性的思考,不断加强课程标准体系、现代学徒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使之具有更强的指导力,以期全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恩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演进经历了包含一体期、分离断裂期、改革完善期和相交融合期等4个变迁阶段。产教融合制度供给呈现出由碎片性政策条款到整合性体系化政策融合,由供给不足到有效供给,以及由政府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互动等3个显著特征。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制度供给,需要从理念模式向法律原则,从政策供给向法律供给,以及从制度移植向制度创新转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芷莹  冉云芳  石伟平  
为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逻辑思路,拟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建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分析框架。基于时间序列,按照关键性事件和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划分为“生产与教育相结合”“产教结合”“产教融合”三个阶段。基于政策演变,利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打开产教融合政策发展的动力“黑箱”,发现产业结构变革引发劳动力市场供求问题,开启政策议程;问题源流引发政治源流,带来国民关注和舆论反思,并在国家战略和领导人意志引导下明确政策制定方向;政策源流紧跟政治源流,获得人大提案与学者建言,开启政策之窗。基于政策文本内容,总结“产教融合”阶段政策主体、内容和导向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反思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政策内容的中央指导性和地方独到性、提升政策主体间的协调性、重视政策执行的成效性等优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华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渠道,明确产教融合的学理参照是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既体现出资源整合论的哲学统驭,也蕴含了协同论的合作机制,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逻辑依据。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明确其价值主线,以国家价值为引领,以行业价值为链接。为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性,需要多方着手加强路径建构:法律筑底,理顺产教融合的法律关系;中介搭台,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多元协作,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支撑体系构建;激活动能,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门超  周旺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质是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多维链接而实现深度融合,以知识势差机理、资源集成机理为基础,提出了技术研发合作模式、实体共建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三种产教融合表征形式。基于此,文章从战略导向、路径选择、结构链接、保障条件等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症结,从而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推进策略,包括以育人为核心,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区域性产业发展;以稳固为原则,拓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以链接为抓手,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素对接;以机制为突破,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坚钢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探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具有较好的适切性。依据该理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包括利益相关者的甄别分类、战略制定、关系协调。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三类;相应战略包括彰显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主导地位、发挥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导向作用、利用边缘利益相关者的调适功能;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方式包括厘清多元关系、开展契约合作、聚焦政策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华  方向阳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最大区别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产教主体的共同发展,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章从"政府、职校、企业"三方主体的视角阐述产教融合的内涵、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中"政府体制机制支撑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主动性不强"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其晴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既是重要的政策问题、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系统论和社会系统论的框架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涵盖多领域、多部门的一个复杂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产教融合处于一种良性、和谐的、共生的状态,坚持全面、系统、公开地思考方式。产教融合是产业与职业教育两大领域的对接与融合,涉及众多的社会伙伴关系,体现为共贏共生、互利互惠、文化包容、价值多元、目标一致、共同治理、卓越绩效等诸多特征。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野下,利益分配的制度化成为必然选择,其核心精神为利益的平衡、共享和共建。如何实现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工作本位学习理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绍梅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存在着政府推力不足、企业动力不足、行业指导职能弱化、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破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症结,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应加强立法建制,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法制化;强化产教融合的顶层制度设计,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寻求利益共同点,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提升行业指导能力,发挥其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协调作用;搭建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为产教融合提供充裕的经费支持;构建政、校、行、企协作平台,打造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辉  杨菲  顾伟国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是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优势明显,为产教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产业条件。文章基于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多主体精准对接、系统融合的模式,探索多方主体共责、共融、共建、共研、共创、共利、共评的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文  陈东莲  方雷  
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文章从转变观念、校企互动、搭建平台、实现共赢、实践育人、政策支持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所必需的实现路径,这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