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0)
- 2023(15462)
- 2022(12951)
- 2021(12197)
- 2020(10105)
- 2019(23328)
- 2018(22788)
- 2017(42833)
- 2016(24241)
- 2015(27599)
- 2014(27894)
- 2013(26731)
- 2012(25132)
- 2011(22933)
- 2010(23630)
- 2009(22169)
- 2008(21628)
- 2007(19806)
- 2006(17650)
- 2005(16275)
- 学科
- 济(88324)
- 经济(88211)
- 管理(68044)
- 业(64119)
- 企(52730)
- 企业(52730)
- 方法(36934)
- 中国(35073)
- 数学(32427)
- 数学方法(31959)
- 财(29255)
- 融(28752)
- 金融(28748)
- 银(27615)
- 银行(27578)
- 行(26605)
- 农(26501)
- 制(24894)
- 学(22359)
- 教育(22325)
- 业经(20284)
- 地方(19244)
- 理论(18384)
- 务(17921)
- 财务(17869)
- 财务管理(17827)
- 贸(17435)
- 贸易(17422)
- 农业(17214)
- 易(16990)
- 机构
- 大学(340588)
- 学院(338098)
- 济(135533)
- 经济(132285)
- 管理(121135)
- 研究(118088)
- 理学(102622)
- 理学院(101398)
- 管理学(99515)
- 管理学院(98828)
- 中国(91624)
- 京(72300)
- 财(69377)
- 科学(68951)
- 所(59825)
- 中心(55377)
- 江(54623)
- 农(54450)
- 研究所(53689)
- 财经(53135)
- 范(51647)
- 师范(51215)
- 经(47980)
- 北京(46515)
- 业大(46185)
- 州(43078)
- 经济学(42849)
- 农业(42590)
- 院(42156)
- 师范大学(41315)
- 基金
- 项目(212449)
- 科学(167385)
- 研究(163664)
- 基金(150147)
- 家(128870)
- 国家(127617)
- 科学基金(108366)
- 社会(101464)
- 社会科(95920)
- 社会科学(95892)
- 省(84953)
- 教育(81912)
- 基金项目(77595)
- 划(72279)
- 编号(69777)
- 自然(66632)
- 自然科(65004)
- 自然科学(64984)
- 自然科学基金(63835)
- 资助(61858)
- 成果(60685)
- 课题(51332)
- 重点(49360)
- 部(48803)
- 发(46993)
- 创(44278)
- 性(43630)
- 制(43160)
- 教育部(42476)
- 项目编号(42220)
- 期刊
- 济(152701)
- 经济(152701)
- 研究(112290)
- 中国(78973)
- 教育(65498)
- 财(55664)
- 农(49750)
- 学报(49539)
- 融(46152)
- 金融(46152)
- 科学(44625)
- 管理(44055)
- 大学(38778)
- 学学(35133)
- 技术(32999)
- 农业(32405)
- 财经(27129)
- 经济研究(24075)
- 业经(23725)
- 经(23282)
- 问题(19625)
- 职业(18734)
- 业(16794)
- 贸(16706)
- 理论(16334)
- 坛(15670)
- 论坛(15670)
- 版(15643)
- 技术经济(15460)
- 图书(15120)
共检索到533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力度取决于产教关系外部控制的程度,中国职业教育的产教关系经历了从产教合一到产教分离再到产教合作的变化过程,相应的政策变迁也经历了计划-市场-计划,集权-放权-集权的反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宏观制度环境、行动者认知方式以及历史积淀的影响。未来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转变认知方式,形成产教融合"中间地带"存在的共识;转变政策范式,从"供给侧"开展制度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催生产教自主融合的意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候芸子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稳就业"方针最为重要的支持工作,突出包容性发展并强调产教融合在其中的作用。但是,职业院校、合作企业和受教育者的制度逻辑存在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容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在探析包容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双核心网络"模式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合作企业和受教育者的制度逻辑冲突进行阐述,并指出应从提炼中心逻辑、增强逻辑相容性和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作用等路径化解多重制度逻辑冲突。
关键词:
包容性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政策语境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本质是职业教育内在发展对"产""教"概念的辩证认识与深化而形成的政策性框架,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调和。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三种政策文本的呈现形态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了"产教融合"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逻辑路径以及逻辑结果,以此形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文本执行的启示。
关键词:
政策语境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基于对1985年至2019年政策文本的分析,可将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政策实践样态演进历程划分为以校办企业与校企联合办学为纽带的初步探索期、以工学结合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调整期、以各类项目为依托的产教融合全方位深化期、以各层次产教融合政策为基石的政策体系建设期。对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国外产教融合政策实践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启示。为消解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时效性欠佳、针对性不高、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在政策制定环节,应多方借鉴,科学制定;在政策执行环节,应高效执行,全面贯彻;在政策评估环节,应定期监测,有效评估;在政策修订环节,应及时反馈,适时修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平凡 谌雷元
产教融合蕴含着深刻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逻辑,从管理到治理的演变过程又与历史有着深刻的结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领域初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确立了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基本范式和范畴;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依靠政府高度集中、单一的计划行政管理手段实现资源配置,其动力机制具有强烈的外生性,教训深刻。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与渐进式市场经济变革具有高度相关性,动力机制建构手段向市场和法治转向,外生动力机制向内生动力机制转向。进入新时代,市场在产教融合中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运用引导、付费、激励和监管等方式适恰地更好发挥功能;社会组织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产教融合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的治理机理呈现系统化、法治化、多元化和扁平化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类型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办学模式,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规定,助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2024年1月,天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六章44条,包括总则、引导和实施、服务和保障、督促和评价、法律责任和附则。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洲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据系统思维理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不仅具有充分的立法根据,而且拥有独特的立法内容,还有必要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从立法根据而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应与宪法和相关法律紧密对接,深度体现其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从效力内容上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需与教育法、企业法、科技法、劳动法等法律合理衔接,补足现有法律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规定的未尽事项;从违法责任上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要与相关法律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统一。只有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立法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协调一致、功能互补,才能从整体上发挥我国法治体系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规范价值和指引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法 系统思维 立法逻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斌 邹吉权 刘晓梅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以职业教育三个本质属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系统阐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然之态,厘清产教融合的内涵,界定产教融合的概念,指出职业教育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过程中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对接,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教育资源要素与产业资源要素融合,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是提升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制定"教育职业标准"的必要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本质属性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莉洁
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历了萌芽初创期、恢复重建期、改革探索期、新时代深化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演进看,职业本位、实践本位、社会本位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面向当前及未来发展,要从规划建制入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全面融合;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职能,助推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明确和落实企业的主体地位,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多方联动和深度参与;依托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搭建全方位的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教主体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历史演进 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徐铭业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干预是调整“市场失灵”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产教融合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通过构建“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146份央地产教融合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政策内容上,校企合作占文本比重大,但在产权制度建设、激励举措等方面规定较为模糊;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以权威型政策工具为主,但涉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以象征号召型政策工具为主,其中涉及企业办学的相关政策存在“责任不清”“义务不明”“激励不足”等问题。针对政策力度不足、相关规定缺乏法律支持等问题,亟待出台更强力政策的。2023年天津市颁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通过法律手段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践中产生的难点问题予以回应,为我国探索产教融合法制路径建设、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完善贡献了“天津智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东升 刘义国 尚维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相继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寻求以公共政策创新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体现了系统性、整合性、协同性和创新性等治理特点,反映出治理政策的质量导向和绩效导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恩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演进经历了包含一体期、分离断裂期、改革完善期和相交融合期等4个变迁阶段。产教融合制度供给呈现出由碎片性政策条款到整合性体系化政策融合,由供给不足到有效供给,以及由政府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互动等3个显著特征。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制度供给,需要从理念模式向法律原则,从政策供给向法律供给,以及从制度移植向制度创新转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弛
新工业革命下,产教融合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产"与"教"的所在论域中,审视产教融合的诉求与供给,在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的融合层面,构建产教融合逻辑框架。在经济学领域,审视产业链转型升级理论、创新链以及三重螺旋理论、人才链及技能型人力资本理论、企业教育链及学习理论等,进而探究产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诉求;在教育学领域,对接产业链升级溯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链调整理论,对接创新链溯及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对接人才链溯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论,对接企业教育链溯及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理论,进而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对产教融合的有效供给。研究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建构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共同驱动的框架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胜 戎成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课程质量,加强课程治理是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的关键。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治理的逻辑是以“多元共治”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善治”目标的实现。在这一逻辑下,建构“多元共治”课程治理的行动框架,即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定、多渠道提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质量、多层级优化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体系以及多机制保障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运行。提出具体实践抓手,包括搭建与完善校企政协作共治职业教育课程的体制机制、将企业用人标准完整纳入课程标准、以1+X证书制度作为校企共治课程的桥梁、提升课程治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协同共治 课程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哲学审视与制度变迁
省域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分析与推进策略——基于29省(区、市)教育“十四五”规划产教融合内容的文本分析
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组织发展困境——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
制度逻辑视域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为机理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特点、不足与优化建议
北京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特点与局限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与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变迁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特点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38份政策文本的分析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成效的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