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4)
2023(7599)
2022(5895)
2021(5786)
2020(4579)
2019(10448)
2018(10337)
2017(17950)
2016(10790)
2015(12474)
2014(12008)
2013(10734)
2012(9805)
2011(8863)
2010(9391)
2009(8250)
2008(8237)
2007(7556)
2006(6647)
2005(6125)
作者
(25472)
(20813)
(20662)
(19998)
(13287)
(9865)
(9518)
(8086)
(8036)
(7766)
(7205)
(6996)
(6715)
(6706)
(6542)
(6498)
(6384)
(6246)
(6244)
(6010)
(5534)
(5125)
(5103)
(4900)
(4793)
(4764)
(4762)
(4568)
(4206)
(4097)
学科
管理(30229)
(27255)
(26833)
经济(26806)
(24638)
企业(24638)
教育(21405)
中国(15972)
技术(13799)
理论(12417)
教学(11125)
技术管理(9243)
方法(8575)
(8301)
(8228)
(7882)
业经(7861)
(6800)
数学(6387)
学法(6368)
教学法(6368)
(6223)
银行(6217)
数学方法(6208)
(5940)
(5920)
学理(5459)
学理论(5459)
(5278)
金融(5277)
机构
大学(134065)
学院(133884)
研究(45287)
管理(44296)
(43328)
经济(42012)
理学(37428)
理学院(36905)
管理学(36149)
管理学院(35853)
教育(32483)
(30232)
师范(30087)
(30008)
中国(28324)
科学(25107)
师范大学(24436)
(22706)
职业(22107)
技术(21858)
(21785)
(21396)
北京(19985)
中心(19832)
研究所(19175)
(17985)
财经(16682)
(16543)
职业技术(15312)
(15093)
基金
项目(82617)
研究(73194)
科学(66875)
基金(53494)
(44815)
国家(44196)
教育(43939)
社会(42470)
社会科(39851)
社会科学(39839)
科学基金(37972)
(35735)
编号(34024)
(31437)
成果(30090)
课题(27938)
基金项目(27102)
(24072)
自然(21124)
规划(21044)
(20769)
自然科(20656)
自然科学(20652)
项目编号(20459)
重点(20445)
资助(20413)
自然科学基金(20264)
(19644)
(19397)
(19199)
期刊
教育(60778)
研究(51315)
(50071)
经济(50071)
中国(41128)
技术(19999)
管理(18620)
(18406)
职业(17743)
学报(14651)
科学(14437)
大学(13128)
(12045)
技术教育(11945)
职业技术(11945)
职业技术教育(11945)
(10927)
金融(10927)
学学(10242)
(9980)
论坛(9980)
财经(8566)
业经(8535)
经济研究(8368)
农业(8309)
(7500)
图书(7422)
高等(7233)
(7157)
科技(6916)
共检索到216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祖光  张俊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向健极  
职业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二者在课程目标上的指向性不同,职业教育课程中隐性课程的存在,对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心理机制的理解等元认知不同,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建构的范式应当采用"行动范式"而非学科范式,职业教育课程的"行动范式"包括"行动范式"的课程共同体、"行动范式"的元认知、"行动范式"的范例三个要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泽民  赵沛  
课程的本质观与价值观规定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问题的基本取向,理清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探究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变化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泽民  吴学敏  
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描述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转变过程,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人们对课程价值的期待高于现行课程价值的客观存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建构范式是职教课程研究突破目前低水平重复状况的根本途径。这种努力面临许多选择,合理的选择应当是技术学范式,因为要理解职业教育课程,首先必须理解技术;而技术学近年来富有成效的发展,也确实能在问题领域、研究方法和解题答案方面为职教课程研究提供丰富源泉。技术学范式下职教课程研究目前主要有五大领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陈玉玲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职业教育并未照搬欧洲母国的传统路径,而是创设出"博雅取向"的课程范式。20世纪,"博雅取向"贯穿美国综合中学诞生、生计教育、STW与STC运动等重要职业教育历史事件。作为美国本土文化、教育哲学、经济范型等多元因素的整体反映,博雅取向与能力本位交互演绎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国荣  徐国庆  吴建设  
资源是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需要把握系统性、紧密性、逻辑性、共享性等特征。可以在时事政治中、产业领域中、优秀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中挖掘思政资源,并通过设计资源建设框架、确定资源建设主线、加强资源质量建设、创新资源呈现形式等路径来建设课程思政资源,经依托《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检验证明,可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提供技术范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涛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职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高职课程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未来生活世界的适应。作为一种课程范式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程有其自身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课程理论体系和开发过程,将会给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带来新的变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熙  
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伴随价值观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关学校价值观教育评价的经验研究日益丰富。这些研究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论。科学取向的评价研究通过测量行为等外显变量,推测价值观这个潜在变量,并以统计计算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诠释取向与行动取向的评价研究凸显价值观教育的主观性与主体性,前者以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视角看待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及效果,后者鼓励当事人参与评价过程,进行主动思考与反思。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均可在价值观教育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规模的价值观教育评价中,这三种研究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泽荣  
课程观是课程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观经历了从知识导向到技能导向,再到工作过程导向的转变。知识导向的课程观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导向的课程观重实践、轻理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试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达到理实一体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宏伟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在知识本位能力观、技能本位能力观、素质本位能力观的影响下经历了普教模式改良、国外模式借鉴、本土化模式探索三个阶段。立足于职业教育课程的过往发展历程,展望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职业能力观由素质本位转向人格本位,课程整合形式由机械衔接走向深度融合,课程整合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川  
任何学校教育的改革,无论是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都是最本质、最核心的深层次问题。课程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究竟应该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从知识论角度讲,人类积累的知识可以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坚持以实践知识为本位而非书本知识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本位而非课程考试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本位而非课堂讲授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杰  封育新  耿磊  
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只有不断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扭转传统职业教育不利局面,利用职业教育信息化来弥补传统教育缺陷,结合职业教育与职业课程的特点,对职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企业培养实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有很多职业教育专家与学者对我国职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献群  
实现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岗位职业课程相互衔接,需要建立这两类课程对接的标准范式。本文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功能、课程结构、环境因素等,构建了本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由"专业与职业分析、确定对接岗位、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与完善"等6个部分组成,具有就业引领能力强、课程标准清晰、课程功能完备等特征。采用对接课程模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开发队伍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完善课程评价和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献群  
实现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岗位职业课程相互衔接,需要建立这两类课程对接的标准范式。本文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功能、课程结构、环境因素等,构建了本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由"专业与职业分析、确定对接岗位、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与完善"等6个部分组成,具有就业引领能力强、课程标准清晰、课程功能完备等特征。采用对接课程模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开发队伍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完善课程评价和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