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2)
2023(5430)
2022(4326)
2021(4385)
2020(3209)
2019(7342)
2018(7252)
2017(11574)
2016(7888)
2015(9100)
2014(9251)
2013(8025)
2012(7675)
2011(7079)
2010(7350)
2009(6429)
2008(6483)
2007(6169)
2006(5612)
2005(5157)
作者
(19288)
(16187)
(16053)
(15534)
(10223)
(7842)
(7383)
(6436)
(6225)
(6004)
(5604)
(5333)
(5177)
(5150)
(5024)
(5023)
(4920)
(4816)
(4758)
(4651)
(4346)
(4045)
(4029)
(3947)
(3671)
(3664)
(3597)
(3551)
(3377)
(3324)
学科
教育(20330)
(17500)
经济(17480)
管理(15056)
中国(13354)
(12121)
(9864)
企业(9864)
理论(9007)
教学(7927)
(7450)
(7095)
方法(5782)
(5411)
业经(4917)
发展(4893)
(4770)
(4753)
农业(4507)
(4417)
技术(4338)
数学(4319)
学法(4128)
教学法(4128)
数学方法(4112)
思想(4101)
政治(4019)
研究(3961)
学校(3852)
地方(3749)
机构
大学(99895)
学院(97913)
研究(37292)
教育(30360)
管理(26290)
(25627)
(25511)
师范(25489)
经济(24413)
(23777)
科学(22885)
理学(21953)
中国(21824)
理学院(21521)
师范大学(20787)
管理学(20667)
管理学院(20454)
(18931)
技术(18173)
职业(17978)
(17719)
研究所(17005)
北京(16071)
中心(16019)
(13951)
(13767)
(13727)
(13680)
业大(12460)
职业技术(12318)
基金
项目(57982)
研究(51698)
科学(46237)
基金(36016)
教育(33767)
(30385)
国家(29847)
社会(28112)
社会科(26042)
社会科学(26037)
编号(25339)
(25334)
科学基金(24172)
成果(24009)
(23380)
课题(21954)
(19407)
基金项目(17434)
规划(15567)
重点(14966)
项目编号(14839)
资助(14510)
(14340)
(14134)
(14087)
(14017)
自然(13268)
自然科(12941)
自然科学(12937)
研究成果(12863)
期刊
教育(53559)
研究(39135)
中国(33999)
(33693)
经济(33693)
职业(15154)
学报(15140)
技术(14852)
(13786)
大学(12858)
科学(12727)
(10925)
学学(10262)
管理(10173)
技术教育(10167)
职业技术(10167)
职业技术教育(10167)
农业(9550)
(7623)
论坛(7623)
(6548)
金融(6548)
(6204)
高等(6052)
成人(5960)
成人教育(5960)
图书(5913)
业经(5553)
财经(5264)
高等教育(5243)
共检索到166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云飞  徐涵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工匠精神"是匠人们基于高技能水平,在工作过程中所渗透出的"德、研、新、艺"的职业精神。社会对"工匠精神"的不当使用有时出现以偏概全或肆意滥用的现象。"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了教学盲点。通过围绕职业教育内外部环境,正读"工匠精神"、分析"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缺失缘由,重塑"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切召唤。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娟娟  
"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的职业追求,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然而,有关"工匠精神"塑造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均未写入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工匠精神"培育在职业教育中严重缺失。在高职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精细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渗透"工匠精神"培育,把职业教育做"精"、做"细"、做"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创建职业教育品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文静  马秀峰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促进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实现应用型大学学生自身价值的应然路径,更是助力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应用型大学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课程内容缺位、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匮乏、文化氛围低迷等问题。为此,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育人、教师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匠心、匠品、匠技和匠魂,激励其成为勇于创新、坚毅进取的新时代工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颖  郭雅洁  
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实践的过程中,基于尚巧、求精、求合、尚实完美追求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境界。全面解读工匠精神的意蕴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对工匠精神的新定义,对于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面临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职业院校自身定位不清,工匠培育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培育工匠精神不仅需要融入当今社会的文化氛围中,更要从制度政策和职业院校自身做起,为培育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成海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文章认为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认同感,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缺乏相关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建设,职业教育存在缺陷,故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需加强顶层设计;培养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品质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宏伟  
理性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其内涵从"主体理性"到"主体间交往理性"的演变既有历史现实性,又具有逻辑必然性,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生活世界视域中,主体间交往理性以真实性、真诚性以及正当性三原则为标志,在其统摄下技术理性、创新理性等主体工具理性与合作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等主体价值理性能够被整合与统一起来,从而保证技术实践行为的有效性,充分凸显工匠精神的整体意义。职业教育需选择合理路径来培养学生的"理性",孕育工匠精神:"理性"培养融入教育全过程,导引工匠精神;"理性"养成融于"共同体"构建,培育工匠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金光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更应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深层开发、教育改革和发展平台三个问题。因此,探索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亟需做好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凤英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国、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要求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当前,协同创新发展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制度性方面面临困境。对此,需要以理念再生形成统筹“三教”的良好氛围、以体系再构建立统筹“三教”的组织生态、以制度再造架构统筹“三教”的保障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陈磊  
《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一书认为,工匠精神培育是构建未来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思想基础,个体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激发力量,环境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支持力量,个体、环境与行为的互动是工匠精神内化的维持力量。职业教育助力工匠精神培育可围绕“匠心”“匠行”“匠品”等内容,通过专题教育、课程渗透、文化浸润、活动养成等路径开展实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苏豫  
现代职业教育的属性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是准公共产品。正是因为职业教育具备这样的基本属性,在资源配置中也是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的结合,单纯的政府参与是无法实现治理过程利益调和的。同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来保证各主体优势的发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官民共治模式下,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及职业院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及角色定位,能够保证各方利益的契合,通过权责对等、利益驱动以及民主协商,可以促进官民共治模式的构建及运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舒通  
本文阐述了对"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提出的几个重要背景形成一条连贯的发展线。从国家战略需要、经济发展需要、社会价值需要等3个方面总结得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诉求。从双创人才的培养等5个方面详细描述"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关于"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应当关注3个方面内容,指明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伟  李丽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于职业教育,体现在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是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价值引领,不仅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现实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新常态下推进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应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根基,打通"工匠精神"培育通道;以专业实训为手段,强化对受教育者"工匠精神"的启蒙作用;以专业课程为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以"双师型"师资建设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小恒  吴永恒  
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实践中,以技术技能为依托而呈现出来的"品德、钻研、创新、艺术"的一种特殊职业精神,也是工匠自身的一种人生境界。如今,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以偏概全以及误用、滥用等倾向,导致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清。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误区以及传统文化、现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工匠精神培育缺乏足够的内外环境。因此,重塑工匠精神需要从思想观念、制度体系、教育导向、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等方面入手来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冰  李小鲁  
胡冰、李小鲁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5期中撰文,阐述了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分析了高职教育中依托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两个维度,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掘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新使命。首先,作者阐述了理性缺失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1.理性缺失下高职教育无法培育工匠的专业精神。2.理性缺失下高职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俊文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认知不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法规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双师型"教师缺乏等。提升产教融合的路径包括:从外部环境层面优化产教融合相关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和法律环境;从策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理顺经费保障机制及其与产业对话机制;从制度层面构建产教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机制层面推进产教融合模式向纵深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