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7)
- 2023(10365)
- 2022(8242)
- 2021(8092)
- 2020(6089)
- 2019(13818)
- 2018(13394)
- 2017(22646)
- 2016(13237)
- 2015(14540)
- 2014(14738)
- 2013(13121)
- 2012(11921)
- 2011(10952)
- 2010(11143)
- 2009(9792)
- 2008(9357)
- 2007(8874)
- 2006(7753)
- 2005(6849)
- 学科
- 管理(36500)
- 业(34517)
- 济(33245)
- 经济(33196)
- 企(28936)
- 企业(28936)
- 教育(21999)
- 中国(19317)
- 技术(16879)
- 农(13923)
- 理论(12849)
- 技术管理(11482)
- 学(10978)
- 业经(10823)
- 教学(10179)
- 财(9901)
- 制(9861)
- 农业(9445)
- 方法(9374)
- 地方(8231)
- 体(8090)
- 银(7712)
- 银行(7690)
- 行(7476)
- 发(7372)
- 融(7119)
- 金融(7112)
- 数学(6882)
- 数学方法(6705)
- 划(6407)
- 机构
- 学院(167470)
- 大学(166583)
- 研究(59899)
- 管理(56875)
- 济(54064)
- 经济(52401)
- 理学(48397)
- 理学院(47738)
- 管理学(46740)
- 管理学院(46372)
- 中国(38848)
- 京(36507)
- 科学(35975)
- 教育(34124)
- 范(33426)
- 师范(33159)
- 所(29064)
- 江(28526)
- 财(27132)
- 中心(26676)
- 师范大学(26640)
- 技术(26634)
- 研究所(26422)
- 农(24788)
- 职业(23972)
- 北京(23680)
- 院(22605)
- 州(22513)
- 业大(22369)
- 财经(20555)
- 基金
- 项目(111349)
- 研究(93715)
- 科学(89408)
- 基金(73728)
- 家(63514)
- 国家(62656)
- 社会(55859)
- 科学基金(53039)
- 社会科(52423)
- 社会科学(52414)
- 教育(51323)
- 省(48825)
- 划(42031)
- 编号(41833)
- 基金项目(37922)
- 成果(37068)
- 课题(33900)
- 自然(30010)
- 创(29367)
- 自然科(29334)
- 自然科学(29323)
- 自然科学基金(28814)
- 年(28737)
- 资助(26758)
- 重点(26748)
- 发(26404)
- 创新(26199)
- 规划(25635)
- 项目编号(25411)
- 部(24828)
共检索到268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剑涛
构建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体系是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也存在政策和机制不健全,难以贯彻科学评价人才的理念;政校企协同的黏性和共性不足,难以激发合力吸引人才的潜能;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不够完善,难以突显公正选拔人才的尺度;一体多面的课程和教学未形成,难以发挥精准培养人才的优势等现实困境。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观照,构建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体系要依法治理,制定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协同共生,搭建多主体合作平台;因材施教,完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以人为本,形成一体化课程和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玫林 张健
建设职业教育多元开放、协调发展的"立交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开展实践探索,又要有理论先导和政策指引。对专本衔接的逻辑机理、存在的问题、实施路径进行了初步的研思探求,旨在畅通"立交桥"的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科 本科 衔接 逻辑思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辉 王海亮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高职衔接问题一直没有绕开社会政策导向、市场人才供求关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演变这三条历史逻辑的控制。以历史逻辑为视角,中高职衔接正处于中高职吸引力"被不足"、中高职高端发展受限和职业教育体系代表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中。实现超越,需回归职业教育"自然吸引力",拓展"后中高职衔接阶段"发展空间,丰富中高职关系内涵,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多种预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培 南旭光
传统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因信息孤岛造成的治理过程数据失真、因信息黑箱拖滞造成的治理主体动力积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治理决策失灵、因静态碎片化削弱了治理预期成效等现实困境。大数据则可以从不同角度变革职业教育治理环境支撑、改造治理网络系统、优化治理发展格局、激发制度政策创新等,从而成为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关键应用和新途径。建议应围绕推进职业教育整体动态协同治理设计与改革、建立职业教育开放性大数据管理系统与模式、汇聚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智慧与共识、建构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框架与机制等设计突破路径,以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琨 李兴海
产业资源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在分析职业教育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多重逻辑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践路向:健全顶层设计,破解失序难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破解跨界难题;保障企业权益,破解被动难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资源 教学资源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莎莎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着力点。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是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应然逻辑。然而,目前相关政策无法满足现代化诉求、信息孤岛问题阻滞信息流通、数字化资源平台功能不足削弱资源供给阻碍了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进程。为加速推进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应制定数字赋能政策,建好制度指南“强磁场”;建立数据管理机制,筑好技术应用“蓄水池”;搭建数字资源平台,绘好教育供给“同心圆”;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种好管理改革“试验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技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豆书龙 张明皓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探讨精准脱贫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其衔接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价值诉求的一致性、现实要求的互需性以及具体内容的耦合性构成了精准脱贫与社会建设有机衔接的逻辑起点。而从衔接实践上看,精准脱贫与社会建设的衔接困境主要体现在部分未脱贫地区社会秩序紊乱、社会建设培育缺乏长远动力和社会建设整体布局有待优化等方面。为此,应该在协调推进非贫困户和非贫困村发展、落实长远规划和优化社会建设整体布局三个层面精准发力,推动精准脱贫与社会建设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
精准脱贫 社会建设 有机衔接 乡村振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莉花 唐慧
德国建设衔接、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有效应对人口变化及科技发展挑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拓宽了个性化教育路径。教育标准分类和资格框架为职业教育层次与类型的确立提供制度基础,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不同类但等值"为职业教育路径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基础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划分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融通提供现实基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形成了内部衔接、相对独立的职业路径和类型协调、职普结合的融合路径。职业路径符合德国传统职业教育技能累积的特点,融合路径则吸收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各自的优势,两条路径共同构建了德国面向未来发展的渗透性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 衔接 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松林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由国家制定并具有法定效力、反映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的需求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及与其他教育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系统。专科与本科的衔接可以分为专升本模式、交叉模式和专本一体化模式。专科与本科衔接必须处理好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三大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叶容
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逻辑适切性,对产业升级、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其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高技能人才供需链条尚未形成动态反馈、课程体系对实践知识缺乏系统关照、师资团队胜任力不足、校企合作尚未深度协同等诸多问题。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尽快优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以产业为向导,建立科学动态的人才供给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对接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取向;吸纳社会资源,提升师资团队的胜任力;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具有内生性的培养系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丹 叶萍
从政策逻辑、产业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四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体现,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诸多困境: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比较滞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推进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新生态,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华 张燕 魏小华
适应性研究是新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和逻辑使然。从“职能—方法—本质”这三个层面看,职业教育在教育组织形式、基本育人逻辑和人的全面发展认知的适应性呈现出由表及里、循序递进的特征和规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归根结底是让职业教育回归人的全面发展。但职业教育同时又面临类型定位过程曲折、教育逻辑偏离和工具理性主义桎梏的困境,其适应性又表现出时代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历史和现实关照出发,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兼容并蓄,延伸职业教育的维度和视野;坚持特色引领,构建多元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坚持德技双修,融入审美教育和人文关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洪波 戎成 严洪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基石和支撑。通过详尽剖析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大逻辑,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了细致探讨。研究发现,长三角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职业教育认同不高、职教办学离农远农、职教主体单兵作战以及职业教育前后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聚焦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创新性平台建设的改进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长三角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尔宁
本文介绍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分段培养的概况,指出课程体系衔接是分段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并以自动化专业"3+4"分段培养为例,提出了广泛开设公共课、逐步深化基础课、营造真实的实习环节、引入企业力量拓展职业能力、推进教材开发、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的课程衔接思路。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 课程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瑾 赵晓慧
产教联合体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新方向,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特色、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但在实践中,产教联合体构建依然存在协同机制缺乏创新、无法精准匹配产业、模式缺乏示范带动、实践环境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坚持多元共治、系统推进、服务区域、统筹资源、创新实践、以评促建,通过打造共赢合作生态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产业链的适应能力、建立协同教学科研团队、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实践环境、建立健全动态监测评价机制等举措,稳步高效推进产教联合体构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联合体 多元协同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