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5)
- 2023(12051)
- 2022(10321)
- 2021(9859)
- 2020(8377)
- 2019(19573)
- 2018(19518)
- 2017(36146)
- 2016(20471)
- 2015(23444)
- 2014(23640)
- 2013(22528)
- 2012(20550)
- 2011(18549)
- 2010(18375)
- 2009(16462)
- 2008(16187)
- 2007(14555)
- 2006(12256)
- 2005(10583)
- 学科
- 济(76655)
- 经济(76478)
- 管理(52865)
- 业(50185)
- 方法(41785)
- 企(41703)
- 企业(41703)
- 数学(36507)
- 数学方法(36029)
- 中国(25101)
- 教育(21247)
- 财(20835)
- 农(20800)
- 学(16903)
- 理论(16818)
- 业经(16021)
- 贸(13638)
- 贸易(13636)
- 地方(13396)
- 农业(13324)
- 易(13262)
- 务(13095)
- 财务(13050)
- 财务管理(13020)
- 和(12811)
- 制(12570)
- 技术(12537)
- 企业财务(12351)
- 环境(10736)
- 银(10081)
- 机构
- 大学(282907)
- 学院(279286)
- 济(108854)
- 经济(106532)
- 管理(106174)
- 理学(93053)
- 理学院(92001)
- 研究(90297)
- 管理学(90219)
- 管理学院(89676)
- 中国(61391)
- 京(58833)
- 科学(54661)
- 财(49751)
- 范(44922)
- 师范(44580)
- 所(43991)
- 中心(42464)
- 农(42441)
- 江(41667)
- 财经(40787)
- 业大(40285)
- 研究所(40249)
- 经(37139)
- 教育(37138)
- 北京(36827)
- 师范大学(36359)
- 经济学(34168)
- 农业(33402)
- 技术(32974)
- 基金
- 项目(191098)
- 科学(152866)
- 研究(144264)
- 基金(137794)
- 家(118705)
- 国家(117592)
- 科学基金(101797)
- 社会(91683)
- 社会科(85912)
- 社会科学(85885)
- 省(76078)
- 教育(75328)
- 基金项目(72865)
- 划(65646)
- 自然(65103)
- 自然科(63663)
- 自然科学(63645)
- 自然科学基金(62525)
- 编号(60996)
- 资助(56041)
- 成果(50152)
- 部(44885)
- 重点(44117)
- 课题(43722)
- 发(40980)
- 创(40122)
- 教育部(39589)
- 人文(37396)
- 大学(37268)
- 创新(37196)
共检索到398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波 张叶 杨钋
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当下普职分流所引发的教育焦虑紧密相关。基于2003—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年龄—时期—世代模型研究职业教育社会地位获得的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人群,而高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低于普通本科教育人群。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地位的影响存在年龄和世代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步拉大;随着世代的更替,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渐缩小。对社会地位等级自评的分析发现,中职人群低估了其获得的实际社会地位,存在认知偏差。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获得既受微观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也深刻地烙上宏观社会变迁的印记。提高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效应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应关注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成长,给予技能人才公平待遇,落实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地位 职业声望 人力资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远太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感是最低的。
关键词:
社会地位 获得感 影响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很不容易的,包括行政领导、学者、教师和学生。他们心底都有个强烈的声音:如何才能真正改变职业教育目前社会地位低下的状态?的确,这个讨论了多年的话题,今天还是有必要重新审视。有研究者调查发现,学生不愿意上职校的主要原因,不是担心学习不会有收获,也不是担心上职校后没有前途,而是因为职校的社会形象不佳。据说有的职校毕业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业后,事业的成功使他很有自信心,却羞于说自己是哪所职
关键词:
导向 职业教育发展 职校 地位 结构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慧梅 吕霄霄
从教师任职标准看,中等教育阶段(无论普高还是职高)取得资格证或所需训练是相同或接近的,但社会地位差异显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认同明显低于普高教师,进而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基于此,本研究对某直辖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进行调查。研究设定主观社会地位的衡量结构包括经济保障、职业形象、社会认同、职业价值和专业素质五个维度,采用SPSS18.0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发现中职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处于中下等水平,不同教龄、学历、职称、岗位、收入水平对其主观社会地位、"麦克阿瑟量表"学校内部地位自我认定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维 秦玉友 白颖颖
探究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提升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提供理论支持。基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2年对9省20县(区)义务教育教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定量模型研究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较低;(2)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有无子女两变量能够显著影响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3)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在地区、城乡、学段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职称、年工资、教龄等工作特征变量能够显著预测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帅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动态贫困 精准扶贫 社会地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高玉玲
从通用地位和体制性地位两个方面,依照职业类型和单位类型指标,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初职地位的影响因素与开放性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代际流动呈现出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的特征;家庭背景优势能够跨越劳动力市场分割,在两类地位指标中得到传承;社会关系虽然会影响初职地位,但却不是家庭地位传承的机制。
关键词:
代际流动 高校毕业生 初职 地位获得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影子教育正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并可能成为家庭资本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新中介,但鲜有实证研究探讨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之间的中介效应问题。本文构建了家庭资本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联合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检验了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影响初中学生教育获得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联合社会再生产的作用机制。为了限制家庭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政府应该向成绩落后且家庭资本欠缺的初中生提供政策支持以削弱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学生教育获得之间中介作用,促进教育跨越代际效应功能的发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勤
通过探究不同群体的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感知上的差异,发现:1女性群体、低学历群体、低职称群体的图书馆员均认为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高;2高学历群体、高职称群体、具备专业化背景的图书馆员均认为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低;3进馆5年内的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高;4自身感觉服务能力强的图书馆员认为自我的社会地位高;5图书馆职业是一个支持"二次选择"的职业。总体上,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的感知确实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在全球经济困境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美国教师职业的供求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师职业的收入,而且影响着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及职业声望。美国教师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作机会,教师队伍的多样性成为热议的话题。由于教师职业的稳定和收入的提高,美国教师职业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教师工作已经成为许多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理想职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卫
本文沿循教育发展的轨迹,从教育学的总体上探索教师历史演变的脉络概貌,揭示了影响教师职业威信和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晓婧
使用1988年、1995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从经济地位、教育背景、社会地位三个维度分析我国代际间阶层流动状况。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强,趋于“阶层跨越”,但基于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弱,趋于“阶层固化”。近年来,三者的流动性均出现减弱趋势。这表明,当前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可能更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外在环境转变;相比于收入分配,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可能更多来自于教育等涉及机会均等的领域。此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双减”政策提供部分支撑。未来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相关公共政策应着重从基础教育等关乎初始机会均等的领域入手,尤其要注重惠及处于较低阶层的群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天英 夏利宇
文章基于1989年、2000年、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进行截面数据联合建模,在就业视角下研究社会地位代际流动随时间的变动趋势。截面数据联合建模能够同时处理混合类型因变量,是微观数据环境下对纵向数据联合建模的调整。模拟研究表明,与独立建模相比,联合建模不仅考虑了模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具有更加准确和稳定的参数估计。实证结果显示,1989年至2011年在子辈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先赋因素的影响减小,后致因素的影响显著提升,各类隐性因素的影响范围扩大,社会整体流动性不断增强。对于先赋因素处于劣势条件的子辈,接受高等教育是其获得高社会地位的最佳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姬生翔 姜流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构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5266个居民样本分析发现,民众社会地位越高,越倾向于"大政府"。而在控制社会地位和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情况下,民众赞同"大政府"的倾向越强,其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降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压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姬生翔 姜流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构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5266个居民样本分析发现,民众社会地位越高,越倾向于"大政府"。而在控制社会地位和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情况下,民众赞同"大政府"的倾向越强,其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降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