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2)
- 2023(11602)
- 2022(9548)
- 2021(9098)
- 2020(7351)
- 2019(16766)
- 2018(16294)
- 2017(28909)
- 2016(15953)
- 2015(17543)
- 2014(16855)
- 2013(15416)
- 2012(13803)
- 2011(12680)
- 2010(13282)
- 2009(12339)
- 2008(11241)
- 2007(10016)
- 2006(9229)
- 2005(8684)
- 学科
- 济(48534)
- 经济(48482)
- 管理(42004)
- 业(41760)
- 企(37574)
- 企业(37574)
- 中国(28787)
- 融(25989)
- 金融(25989)
- 银(23625)
- 银行(23614)
- 行(23010)
- 教育(21960)
- 技术(17364)
- 制(16244)
- 财(15764)
- 理论(15032)
- 方法(15015)
- 业经(14118)
- 农(14076)
- 地方(13743)
- 数学(12448)
- 数学方法(12132)
- 技术管理(11770)
- 教学(11635)
- 中国金融(11127)
- 体(10915)
- 学(10300)
- 农业(9300)
- 务(9231)
- 机构
- 大学(195671)
- 学院(195042)
- 济(74409)
- 经济(72546)
- 研究(70421)
- 管理(67550)
- 理学(57017)
- 理学院(56288)
- 管理学(55126)
- 管理学院(54690)
- 中国(54535)
- 京(42446)
- 财(38568)
- 科学(38028)
- 范(36254)
- 师范(36031)
- 教育(35433)
- 所(33633)
- 中心(32800)
- 江(32664)
- 研究所(30036)
- 师范大学(29547)
- 财经(28743)
- 北京(28047)
- 技术(26712)
- 州(26131)
- 经(26096)
- 院(25677)
- 职业(25309)
- 农(23980)
- 基金
- 项目(122995)
- 研究(103555)
- 科学(99533)
- 基金(83918)
- 家(70919)
- 国家(70029)
- 社会(63466)
- 科学基金(60771)
- 社会科(59971)
- 社会科学(59958)
- 教育(56503)
- 省(51853)
- 编号(44605)
- 划(44443)
- 基金项目(42925)
- 成果(38955)
- 课题(36053)
- 自然(34600)
- 自然科(33893)
- 自然科学(33888)
- 自然科学基金(33291)
- 资助(32306)
- 创(32295)
- 年(30512)
- 重点(29765)
- 发(29062)
- 创新(29029)
- 部(28282)
- 规划(28125)
- 性(27269)
- 期刊
- 济(86021)
- 经济(86021)
- 研究(75197)
- 教育(64650)
- 中国(59156)
- 融(33684)
- 金融(33684)
- 财(30350)
- 管理(29779)
- 技术(24735)
- 学报(22469)
- 科学(22247)
- 农(22173)
- 大学(19693)
- 职业(18594)
- 学学(16400)
- 财经(14469)
- 经济研究(14361)
- 农业(13899)
- 业经(13528)
- 经(12654)
- 技术教育(12461)
- 职业技术(12461)
- 职业技术教育(12461)
- 坛(12459)
- 论坛(12459)
- 科技(10107)
- 发(9572)
- 问题(9483)
- 技术经济(8923)
共检索到330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陈清
"双场融合",即学场和职场的融合统一。"三境合一",即仿境、情境和实境一体化育人。它是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度契合的课程改革创新模式,与职业教育本质特色具有内在自洽性。"双场融合"的践行要做好学科知识向工作知识转化;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三境合一"的实践,要做好仿境育人、情境育人和实境育人课程实施工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在传统的职业性模式基础上吸收模块化方案的长处,使专业富于个性化与动态性,并致力于构建专业间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间的有机衔接,开拓不同教育途径及教育评估体系间的相互结合,促进专业的及时更新与实时化,进而实现职业性与模块化的融合,是德国职教专业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趋势。在与产品相关的服务领域、与媒体相关的工业领域、与个人相关的服务领域、与环境相关的工业领域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服务领域所出现的新兴专业,在组织架构和内容架构上集中体现了这一融合具有的跨职业或跨专业方向的特点。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职业性 模块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运鑫 罗频频 陈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核心是产教融合。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职业教育实践维度操作层面的产教深度融合,尚需创建和完善相关的统筹督导机制、法规保障机制、激励补偿机制、多元配置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 机制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毕结礼
随着改革开放再出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也必须改革创新,培养出对接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其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重中之重。文章提出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国家统一开发和区域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分别从技术技能人才的国家战略要求、职业生涯发展的时代发展要求、行业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特征要求以及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四个维度创新设计课程,形成国家标准与区域标准相统一、通用基础课程与技能专业课相协调、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相渗透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和培训 课程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志群
由沈阳师范大学徐涵教授著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的最终成果,于2016年11月获得全国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与载体,有关人才培养的任何改革只有落实到课程层面才能真实发生。因此,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直是中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杰 封育新 耿磊
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只有不断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扭转传统职业教育不利局面,利用职业教育信息化来弥补传统教育缺陷,结合职业教育与职业课程的特点,对职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企业培养实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有很多职业教育专家与学者对我国职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浦永
书名:《课程思政:一场深刻的改革》作者:宗爱东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81-7616-4出版时间:2022年4月定价:78元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全面提升大中小幼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织共生的特殊时空场域中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五位一体”良性互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汉荣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生态、课改现状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新的教学变革。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立足解决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现实和难点问题,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双场合一"教学的新思考,并从内涵、特征等角度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双场合一"教学。同时认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场合一"教学的基础是课程的整合和开发,整合要紧跟学生需要、产业需要、教学需要;要融入教师教学经验、学生困惑、专家同行建议;整合的价值是解决课程内容相互孤立、课程内容重复较多、课程内容梯度模糊的现象。
关键词:
双场合一 中职 专业课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利锋 王佳
以区块链技术赋能产教融合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块链技术基于自身的开放性、独立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等特征和优势,为赋能产教融合创新创造了条件。基于区块链技术赋能产教融合的动因和优势分析,提出区块链技术嵌入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搭建基于产教融合需求和实践特征的区块链信息平台,建立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智能合约,构建充分适应区块链技术特征的产教融合治理和运作模式,健全产教融合学习成果记录和评价机制。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产教融合 智能合约 多元治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志远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才、技术,以实现自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企业作为需求侧,通过使用人才、技术,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两者形成以人才、技术为主要媒介的供需关系。实现“产城教”融合的三螺旋结构,需要三方的分工与协作,最终达到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和创新空间的融合,实现跨越式区域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探索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志万 王奔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正在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展开。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重新解读"高"与"职"的关系,继而重新建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功能,以期促进课程教学及至整个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合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浩 杨超 芈斐斐
将中央政府主导的"三网融合"改革作为产业融合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产业融合影响居民工资水平的分析框架,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产业融合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三网融合"改革显著提升了工资水平。动态分析则发现:"三网融合"改革在提升工资水平时存在大概3年的反应时滞期,时滞期后改革对工资水平的提升效应开始显著,并至少持续4年时间。机制分析还表明"三网融合"改革促进城市技术创新,进而影响工资水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武文彪 翁伟斌 张良
在物理校园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可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智能化服务和支撑的,体现教育理念的时代性、管理方法的智能性、教学内容的融通性、教学形式的多元性等特征的“五位一体、虚实融合”学习场,基于对该学习场的构建基础、应用生态、服务取向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五位一体、虚实融合”学习场的构建路径:构建泛在化智慧学堂、构建体系化资源超市、构建虚拟化实训工厂、构建智慧化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化服务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得义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开展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残疾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机制尚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完全赶上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国际倡导的全纳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兼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影响了残疾高职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潜能,进而影响其生存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由此,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残健合一、共同发展、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残疾人 高等职业教育 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鸫根 方之瑜 李庆红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模式下,通过赋予产业链条参与职业教育的正向激励,可以促进产教研资源的汇聚,形成支撑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以广东、天津、上海、浙江、山东等五省市实施的产教融合激励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产教融合激励机制的优化与创新,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实现产教融合良性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