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4)
2023(7498)
2022(6179)
2021(5959)
2020(4797)
2019(11149)
2018(11118)
2017(19167)
2016(12015)
2015(13766)
2014(13917)
2013(12609)
2012(11799)
2011(11005)
2010(11483)
2009(10345)
2008(10423)
2007(9504)
2006(8560)
2005(8011)
作者
(31676)
(26538)
(26463)
(25274)
(17011)
(12596)
(12062)
(10455)
(10063)
(9792)
(9211)
(9094)
(8712)
(8663)
(8619)
(8298)
(8146)
(7973)
(7869)
(7739)
(7134)
(6688)
(6390)
(6253)
(6238)
(6152)
(5926)
(5872)
(5338)
(5303)
学科
(33358)
经济(33282)
管理(33256)
(27567)
(23764)
企业(23764)
教育(20216)
中国(16343)
方法(12753)
(12655)
(12469)
(10942)
理论(10754)
数学(10524)
数学方法(10291)
(9806)
(8788)
业经(8602)
教学(7558)
体制(7337)
(7289)
财务(7268)
财务管理(7248)
技术(7238)
企业财务(6885)
(6884)
银行(6866)
(6571)
(6567)
金融(6564)
机构
大学(166799)
学院(161574)
研究(59992)
(56177)
经济(54663)
管理(52636)
理学(44897)
理学院(44177)
管理学(43169)
管理学院(42815)
中国(38603)
(37034)
科学(35186)
教育(33151)
(32425)
师范(32209)
(30905)
(30377)
(27467)
研究所(27389)
师范大学(26632)
中心(25245)
北京(24002)
(23665)
财经(23509)
技术(21809)
(21746)
(21224)
业大(21182)
(20674)
基金
项目(102770)
科学(82993)
研究(82691)
基金(71860)
(62047)
国家(61371)
科学基金(51681)
社会(50261)
教育(47594)
社会科(47186)
社会科学(47176)
(41201)
(37349)
基金项目(37023)
编号(35934)
成果(32982)
自然(31532)
自然科(30769)
自然科学(30757)
自然科学基金(30224)
课题(29306)
资助(28534)
重点(25448)
(25326)
(24984)
(24157)
(22642)
教育部(22566)
(22553)
规划(22301)
期刊
(64872)
经济(64872)
研究(59113)
教育(55189)
中国(45821)
(25366)
学报(24409)
科学(22559)
(21610)
管理(20279)
大学(20035)
技术(18420)
学学(17241)
职业(15493)
农业(14256)
(13093)
金融(13093)
财经(12432)
(10697)
技术教育(10529)
职业技术(10529)
职业技术教育(10529)
(9411)
论坛(9411)
经济研究(9386)
业经(9219)
问题(8233)
(7984)
(7813)
(7199)
共检索到259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南海  
"半工半读"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职教界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比较混乱。正确解读它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所谓职业教育的半工半读,从广义上说,是指存在于职业教育中的"既工作又学习"或"既学习又工作"的教育形式、学习形式或教育制度。在中国,理想的"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应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实施"半工半读"教育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历史地看问题,在近现代,"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本质是企业教育文化与社会教育文化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制度的完善和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国家教育体系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培  
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创新治理体制及机制是当前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主题任务,也是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是深深嵌入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和社会大转型时期的经济与非经济制度体系之中的,其发展必须要考虑整个社会网络关系,基于经济社会学关于“嵌入性”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嵌入式治理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的改革路径为:建立开放性进入退出制度,构建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形成全方位配套扶持制度,探索多元化合作共治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延强  吴叶林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尚未建立学位制度,这不仅阻断了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也阻碍了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和体系建设。学位的本质是"学"与"术",从其起源看学位是一种职业资格,与人们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学位制度的缺位制约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和完善。总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具有衔接、正名、导向和资本等四大功能。在构建路径上,应从顶层设计、质量标准、体系衔接、国家职业资历框架、本科层次高职院校建设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国情和域外经验,构建起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春秋  史庭宇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在职教界备受关注。本文希望通过介绍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原则、开发机构、开发特征、开发过程及方法,总结出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为我国正推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延强  吴叶林  
入选理由以辨析的视角审视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探索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体系。提出从顶层设计、质量标准、体系衔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本科层次高职院校建设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国情和域外经验,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技艺自由",职业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技艺阶级争夺教育权的胜利。在西欧,行会制度及其职业伦理是职业教育孕育的土壤。在中国皇权专制制度与地主制经济模式中,行会组织具有官营性和宗族性特征。中国行会的职业伦理是皇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官本教育"和"宗亲教育",它与皇权专制统治与儒家宗族制文化传统在一种"闭循环系统"中不断调和、相得益彰。这种教育权利上的"弹性行为"造就了中国行会制度在生存上的顽固性,技艺阶级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力量,其教育也必悄然地消融于皇权教育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琳  
从政策文件制定、实施措施、实践推进、实施效果等诸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与框架、现实与效果、成就与问题等。重点研究了职业教育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过程。突出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绍娟  
职业教育投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如何通过职业教育投资效益的显现,来促进职业教育制度的制定与运行。又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制度的有效运行,为职业教育投资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竞在《教育与经济》2014年第4期中撰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教育的社会性、学校教育制度以及社会劳动分工和用工制度等角度分析了各种制度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根据各种系统论观点可知:社会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社会制度体现在多个不同方面,其影响作用不仅表现在各子系统内部,而且也发生在各子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翟海魂  
本文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历史演进为主要线索,分析决定和影响职业教育制度的因素,阐述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制度设计的过程和本身的结构,以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提供借鉴和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玫璐  石伟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许竞  
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主要从教育的社会性、学校教育制度以及社会劳动分工和用工制度等角度分析了各种制度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文章认为,教育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制度,它能够在个人身上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教育类型的分化是以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为前提;将教育类型狭隘地二分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导致职业教育受鄙薄的观念性根源,以这种观念上的偏见为支撑的教育分流制度造成了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平等;学校职业教育不可弥补的缺陷在于,它无法模拟或复制真实的工作氛围与工作关系,因此有效的职业学习必须依赖于现实工作世界的教育性资源,然而工作场所职业学习资源的可得性则得益于趋向扁平化的用工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卿  
在职业院校试行半工半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但在半工半读的概念、目的和实现形式上,职业教育界还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析,认为把握半工半读概念的关键是十六个字,即"学习制度"、"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目的主要有"发展"、"就业"和"帮困"三个目的,但"发展"目的是最为根本的目的。半工半读的实现形式包括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工学交替的形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现仓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本文首先回顾了此种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在阐述其含义及特点之后指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为个案分析,肯定了我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