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0)
- 2023(8856)
- 2022(7032)
- 2021(6815)
- 2020(5553)
- 2019(12565)
- 2018(12547)
- 2017(20751)
- 2016(12736)
- 2015(14683)
- 2014(15033)
- 2013(13796)
- 2012(13049)
- 2011(12235)
- 2010(12476)
- 2009(11054)
- 2008(10785)
- 2007(10374)
- 2006(9327)
- 2005(8324)
- 学科
- 济(36474)
- 经济(36429)
- 管理(30021)
- 业(25049)
- 教育(22340)
- 企(20338)
- 企业(20338)
- 中国(19001)
- 学(17253)
- 技术(14249)
- 理论(13018)
- 方法(12000)
- 农(11880)
- 教学(10127)
- 数学(9444)
- 数学方法(9241)
- 制(8604)
- 财(8566)
- 业经(8253)
- 地方(8096)
- 农业(7721)
- 发(7426)
- 体(7186)
- 和(6934)
- 技术管理(6588)
- 研究(6584)
- 融(6193)
- 金融(6186)
- 发展(6125)
- 银(6118)
- 机构
- 大学(175466)
- 学院(169248)
- 研究(70470)
- 济(53871)
- 经济(52102)
- 管理(51186)
- 科学(45814)
- 中国(44726)
- 理学(42080)
- 京(41762)
- 理学院(41388)
- 管理学(40218)
- 管理学院(39881)
- 所(37653)
- 教育(35869)
- 农(35178)
- 范(34549)
- 研究所(34357)
- 师范(34130)
- 江(30635)
- 中心(30033)
- 技术(29166)
- 业大(28240)
- 农业(28014)
- 师范大学(27775)
- 北京(27411)
- 院(25945)
- 财(25301)
- 州(23398)
- 省(22766)
- 基金
- 项目(109444)
- 研究(85833)
- 科学(84374)
- 基金(70971)
- 家(64171)
- 国家(63432)
- 科学基金(50547)
- 教育(48565)
- 社会(47441)
- 省(46502)
- 社会科(44252)
- 社会科学(44242)
- 划(41655)
- 编号(38357)
- 基金项目(35589)
- 成果(35396)
- 课题(32044)
- 自然(31711)
- 自然科(30896)
- 自然科学(30880)
- 自然科学基金(30307)
- 资助(28782)
- 重点(27388)
- 年(26310)
- 发(25369)
- 部(24907)
- 创(23385)
- 项目编号(22921)
- 规划(22595)
- 创新(21693)
- 期刊
- 济(66164)
- 经济(66164)
- 教育(62861)
- 研究(61347)
- 中国(55488)
- 学报(34991)
- 农(32012)
- 科学(28203)
- 大学(26344)
- 技术(23059)
- 学学(22510)
- 农业(22183)
- 管理(20289)
- 财(19733)
- 职业(17758)
- 图书(14356)
- 坛(12365)
- 论坛(12365)
- 业(12008)
- 技术教育(11910)
- 职业技术(11910)
- 职业技术教育(11910)
- 融(11041)
- 金融(11041)
- 书馆(10468)
- 图书馆(10468)
- 经济研究(9937)
- 业经(9815)
- 财经(9717)
- 业大(9648)
共检索到287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丽丽
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学科建设对社会变革需求的理论回应,能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为此,应以把握学科特点为抓手,拓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即坚持“大学科”的学科建设观,协调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生态关系,坚持多学科协同的学科视角,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学一体多元发展新局面,完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类型化特色;以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为基础,持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即坚持“大职教”的学术研究观,扩展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问题域,秉持问题意识,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成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善于融通古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资源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以提升中国话语权为旨归,积极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即以政治性意蕴和学理性支撑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以哲学性思维、通识性表达和有效性传播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丹 侯怀银
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从单数到复数演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从单一到多元演进,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从历史与实践中生成。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四方面亟待突破的问题,即建设立场上进一步明晰目的、建设方式上进一步突出特色、建设形式上进一步聚焦实践、建设水平上进一步关注整体。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应当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等内在逻辑,坚持逻辑起点、遵循规律、把握大局、关注整体的方法论基础,并通过四方面具体路径展开建设:立基体系全局,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把握学科规律,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坚持实践本位,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立足中国立场,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王倩 李锐
建设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仅是解决中国特殊教育实践问题的学科钥匙,更是回应新时代提出的特殊教育迫切课题的学科担当。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应强化学科本质属性,凸显特殊教育学学科特性;注重分化与综合,促进特殊教育学学科群建设;完善学科建制,推动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架构建设。特殊教育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应追求理论思维,提高特殊教育学的学术品性;关切实践问题,形成特殊教育学的学术成果;探索前沿性研究,丰富特殊教育学的学术空间。特殊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应注重内外均衡,构建特殊教育学话语的中国表达;坚持文化自信,奠定特殊教育学话语的中国基因;开放国际视野,扩大特殊教育学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旭 侯怀银
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是学科发展对民族复兴和时代需求的回应,这有助于推进教育管理学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进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要注重学科自身反思并开展元研究,探寻学科自身理论的逻辑,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大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教育管理学学术体系,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强化理论实践交互生成,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学术成果,促进由“术”转向“道”,融通各种学术资源,为学术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建设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要以传递中国声音为立场,扎根教育管理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争取教育管理学的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星 侯怀银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繁荣教育经济学的根本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三大体系”,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坚持将传统教育经济思想和当代教育经济问题相结合,坚持将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形成能够科学回答教育经济的中国问题、世界问题、时代问题的新学科新理论新话语。建设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要优化学科体系架构,明确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务实教材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教育经济学学术体系要创新教育经济思想,注重原创理论生成,促进研究方法融合发展。建设教育经济学话语体系要打造新概念、新范畴,优化话语表达与转化,提升学术话语权。
关键词:
教育经济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新时代发展和创新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首要前提是理解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由教育学分支学科,以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教育学中的特殊知识内容组成的整体结构系统。中国教育学学术体系是中国研究者在教育学学科中,以中国教育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所形成的学术成果系统。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在中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中,用中国的思维方式组织教育学概念、范畴、表述形成的言语表达系统。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呈现“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丰富着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架构,是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实现由“照着讲”到“接着讲”的建构基础和关键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价值证成 通达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志阳 赵陈芳 杨俊
中国创业学的理论构建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决定的。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反映了全球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创业实践的伟大成就;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思想根基,同时要积极吸收现代西方创业理论的最新成果。与西方创业研究强调创业机会开发和利用的微观范式相比,中国创业学聚焦于国家、社会、自然和个体财富创造的创建活动规律的研究,包含国际创业、制度创业、社会创业、技术创业、绿色创业、家族创业等学术体系内容,突出表现了学科体系的新发展理念指导、学术体系的整合性取向和话语体系的国家创新超越等鲜明本土特征。构建中国创业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思想助力,为全球创业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志阳 赵陈芳 杨俊
中国创业学的理论构建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决定的。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反映了全球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创业实践的伟大成就;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思想根基,同时要积极吸收现代西方创业理论的最新成果。与西方创业研究强调创业机会开发和利用的微观范式相比,中国创业学聚焦于国家、社会、自然和个体财富创造的创建活动规律的研究,包含国际创业、制度创业、社会创业、技术创业、绿色创业、家族创业等学术体系内容,突出表现了学科体系的新发展理念指导、学术体系的整合性取向和话语体系的国家创新超越等鲜明本土特征。构建中国创业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思想助力,为全球创业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志阳 赵陈芳 杨俊
中国创业学的理论构建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决定的。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反映了全球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创业实践的伟大成就;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思想根基,同时要积极吸收现代西方创业理论的最新成果。与西方创业研究强调创业机会开发和利用的微观范式相比,中国创业学聚焦于国家、社会、自然和个体财富创造的创建活动规律的研究,包含国际创业、制度创业、社会创业、技术创业、绿色创业、家族创业等学术体系内容,突出表现了学科体系的新发展理念指导、学术体系的整合性取向和话语体系的国家创新超越等鲜明本土特征。构建中国创业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思想助力,为全球创业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志阳 赵陈芳 杨俊
中国创业学的理论构建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决定的。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反映了全球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创业实践的伟大成就;中国创业学的构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思想根基,同时要积极吸收现代西方创业理论的最新成果。与西方创业研究强调创业机会开发和利用的微观范式相比,中国创业学聚焦于国家、社会、自然和个体财富创造的创建活动规律的研究,包含国际创业、制度创业、社会创业、技术创业、绿色创业、家族创业等学术体系内容,突出表现了学科体系的新发展理念指导、学术体系的整合性取向和话语体系的国家创新超越等鲜明本土特征。构建中国创业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思想助力,为全球创业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文明
针对我国现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职业技术教育地位不高、结构不完整、教育内容相互重复等问题,建议重新认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将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互并列的两大部分,其中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则分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培训体系两大部分,职业技术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克孝 石伟平 郭扬 严雪怡
现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21世纪新体系必须考虑:跟 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按照终身学习理念,使所有人都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充分反映职业技 术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特点。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充分体现“新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将 “体系”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弹性学习制度;实行多样性办学;按人才类型及层次构成体系:采 用多种学习方式;职教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用历史的发展观来看待工业社会所形成的教育体制,随着生产 方式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同步。
关键词:
21世纪 新经济 新体系 构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玫璐
本文从分析学习化社会的特征入手,阐明学习化社会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借鉴全球范围的教育改革与学习网络构建实践经验,展望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全景。
关键词:
学习化社会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化移 张娟
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体系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异。确立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依据除了要考虑学习者的需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外,还要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目标 差异 确立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