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
- 2023(1303)
- 2022(1087)
- 2021(924)
- 2020(728)
- 2019(1748)
- 2018(1566)
- 2017(2571)
- 2016(1877)
- 2015(2303)
- 2014(2307)
- 2013(1785)
- 2012(1698)
- 2011(1566)
- 2010(1513)
- 2009(929)
- 2008(840)
- 2007(694)
- 2006(529)
- 2005(463)
- 学科
- 中国(4988)
- 济(3324)
- 经济(3322)
- 管理(2350)
- 教育(2223)
- 理论(2077)
- 业(1814)
- 职业(1730)
- 方法(1725)
- 技术(1675)
- 教学(1649)
- 数学(1628)
- 数学方法(1602)
- 学校(1516)
- 农(1387)
- 职业技术(1327)
- 学法(1320)
- 教学法(1320)
- 学理(1278)
- 学理论(1278)
- 企(1150)
- 企业(1150)
- 农业(884)
- 地方(781)
- 高等(760)
- 发(755)
- 技术学校(702)
- 高等职业(688)
- 业经(667)
- 发展(625)
- 机构
- 学院(20108)
- 大学(16701)
- 职业(8907)
- 技术(7081)
- 教育(6942)
- 研究(6632)
- 职业技术(6085)
- 济(5452)
- 管理(5258)
- 经济(5213)
- 范(5088)
- 师范(5070)
- 理学(4642)
- 理学院(4571)
- 管理学(4421)
- 技术学院(4407)
- 管理学院(4384)
- 师范大学(3838)
- 江(3687)
- 科学(3545)
- 所(3420)
- 京(3370)
- 研究所(3136)
- 中国(2948)
- 中心(2891)
- 教育学(2475)
- 院(2474)
- 州(2443)
- 财(2401)
- 业大(2318)
共检索到29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 陈玉杰 张成刚
职业性别隔离是一个长期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对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统计描述方法的作用及具体指标,重点讨论了4种主要总和指数的应用方法和使用范围。文章认为,统计描述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了解职业规模、劳动力市场性别比例及垂直隔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测度方法之一。对于总和指数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指数的可信度进行区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熊俊峰
对我国学术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与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学科性别隔离和垂直方向的职称性别隔离现象。工科和理科的程度最高,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程度最轻;高、低职称两端的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最重,男、女性教师分别聚集于高、低职称段。研究还发现,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比学科性别隔离严重,是造成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
性别隔离 学术职业 高校教师 收入差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佳莹
区别于以往图书馆文化的研究视角,以职业性别隔离为切入点,通过解析现有图书馆文化不完善之所在,从另一个视角探讨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图书馆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定红,廖步宏
文章从男女性别收入不平等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中国产业性别隔离问题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与职业隔离相关的概念,介绍职业性别隔离的两种测度方法,即邓肯指数与平方根指数。文章应用中国历年劳动统计年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产业职业别隔离状况进行检验与分析,重点对平方根指数进行测度,得出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并且在不同产业内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区的产业职业性别隔离也不尽相同。这些基本结论对中国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进男女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成刚 杨伟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性别隔离水平受市场机制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而发生变化。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1989~2009年职业性别隔离的发展趋势,并从影响劳动者对不同"性别"职业选择的角度探讨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原因。结果发现,影响男性和女性进入各自性别密集职业的原因不同。对工资收入的追求,使男性劳动者更多地选择"男性职业",加深了性别隔离程度。而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未能缓解性别隔离程度的加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蔡虹 彭利华
尽管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了高校,但她们在其中的职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高校的纵向职业性别隔离现象依然严重。对此做出解释的劳动者理性选择观是一种归咎于个体的思维方式。正是看似自主选择的"以家庭为主事业为辅"的做法导致了女性群体职业发展的不足,这种"自主"选择实质上更可能是在社会规范与现实处境约束下女性的无奈之举。不考虑女性实际上承担了比男性更为繁重的家庭责任以及女性群体长期的"累积劣势",在起点已经不公平的时候,所谓公平竞争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强权逻辑。因此,在现阶段要真正改善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应该考虑起点公平的问题,在制度设定方面对女性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定全 徐枞巍
文章运用了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及A指数等多种职业隔离的测度方法,对2000~010年我国各省市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大量测算,得出了各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行业性别隔离呈上升趋势,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较高,但增速较缓;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市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虽然较低,但正以较高的速度快速增长。
关键词:
行业性别隔离 性别隔离 职业隔离 测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定全 徐枞巍
职业隔离造成了社会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导致了阶层的固化和紧张的劳动关系。文章运用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和A指数等5种不同的职业隔离测度方法,对1994-2009年我国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测算,发现目前我国行业性别隔离度整体较低,但行业内部性别隔离较大且正有加剧的趋势。
关键词:
行业性别隔离 职业隔离 测度 趋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丽琍 李乐旋
本文从性别隔离角度,对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男女职业发展分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隔离对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组织内人员性别结构均衡发展对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性别隔离 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泱泱 刘国恩 徐程
为了研究职业隔离与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扩大,职业隔离程度逐渐缩小,男女职业分布更加集中。进一步,通过工资分解发现,职业内部和职业间直接因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降低,因男女禀赋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上升。十年间,职业内部因歧视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下降约14%,职业间性别隔离影响下降约4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彭正霞
根据教育部直属某"985工程"高校2009年2074名专任教师的统计数据,分析大学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隔离现象,结果发现:在大学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程度的性别隔离,随着教师职称水平的提高,女性教师所占的比例明显趋于下降;但不同学科、不同学院之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隔离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职称层次看,在正高级职称层次,男女教师之间的性别隔离现象更为明显。为此,应采取促进大学教师职业性别均等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职业发展 性别隔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华
种族居住隔离已深深扎根于美国城市生活中 ,许多美国主要大都市区的城市中心 ,至今都保持着高度的居住隔离。本文介绍了这种居住隔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并指出 ,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住房业、银行业和私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居住隔离对黑人的生活质量和文化产生了许多破坏性的后果。
关键词:
居住隔离 联邦政府 黑人聚居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国 陈玉杰
目前国内对性别工资差异研究很多,但对高管人员薪酬性别差异的分析还较少。本文利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综合考虑不同性别在不同职位层级上的代表性的同时,采用Brown分解法分析了高管人员的性别薪酬差异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在较高层级的职位上代表性不足,同时也存在着"玻璃天花板效用"。女性高管在职位晋升方面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在每一个职位层级上,女性高管职位晋升的门槛值都显著高于男性高管职位晋升的门槛值。男性高管和女性高管存在明显的性别薪酬差距,其中,超五成的薪酬差异是同一职位内的,四成以上的差异是职位间的;而有超七成的薪酬差异无法用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可观测因素...
关键词:
高管薪酬 性别差异 职位晋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俊
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物本质主义的解释,它主要以两性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为认识基础来阐释学科专业中的性别差异;二是女性主义的解释,它认为,学科的性别隔离是社会意识形态、权力系统和利益基础在学科领域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女性主义的阐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卿石松 郑加梅
职位隔离是形成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本文构建一个引入了职位晋升机制的收入差距分解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位隔离对性别收入差距的作用,且在统一的模型框架内识别和估计了职位内工资歧视(同工不同酬)和晋升歧视的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女性过多地集中于职位"金字塔"结构的底层。尽管职位晋升的工资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约41%的性别收入差距是由于职位隔离导致的。工资歧视是职位层级内部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与之类似,职位晋升歧视能够解释1/4的性别收入差距。因此,除了同工同酬政策,促进职位晋升的机会平等是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意即"同酬"还需"同工"。
关键词:
职位隔离 收入差距 性别歧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