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9)
- 2023(14226)
- 2022(12493)
- 2021(11859)
- 2020(9855)
- 2019(22576)
- 2018(22391)
- 2017(43393)
- 2016(23953)
- 2015(26797)
- 2014(26693)
- 2013(25822)
- 2012(23371)
- 2011(20852)
- 2010(20771)
- 2009(18774)
- 2008(17806)
- 2007(15461)
- 2006(13414)
- 2005(11726)
- 学科
- 济(85614)
- 经济(85494)
- 管理(66171)
- 业(63056)
- 企(52379)
- 企业(52379)
- 方法(39721)
- 数学(34093)
- 数学方法(33620)
- 中国(26612)
- 农(24996)
- 财(24365)
- 业经(19802)
- 学(19723)
- 地方(17468)
- 制(16851)
- 理论(16638)
- 农业(16520)
- 贸(15752)
- 贸易(15746)
- 务(15338)
- 易(15291)
- 财务(15265)
- 财务管理(15234)
- 技术(14703)
- 企业财务(14437)
- 和(13918)
- 银(13911)
- 银行(13873)
- 教育(13574)
- 机构
- 学院(324253)
- 大学(321282)
- 管理(126554)
- 济(122041)
- 经济(119110)
- 理学(109818)
- 理学院(108577)
- 管理学(106522)
- 研究(105986)
- 管理学院(105937)
- 中国(77046)
- 京(67594)
- 科学(67006)
- 财(57665)
- 所(53355)
- 农(51061)
- 研究所(48544)
- 中心(48254)
- 业大(48125)
- 江(47332)
- 财经(46380)
- 范(45355)
- 师范(44977)
- 北京(42553)
- 经(42193)
- 农业(39871)
- 州(38695)
- 院(38669)
- 技术(37552)
- 经济学(36321)
- 基金
- 项目(224106)
- 科学(176517)
- 研究(166692)
- 基金(160932)
- 家(139705)
- 国家(138483)
- 科学基金(118958)
- 社会(102999)
- 社会科(97383)
- 社会科学(97359)
- 省(88799)
- 基金项目(85675)
- 教育(79105)
- 自然(77607)
- 自然科(75804)
- 自然科学(75786)
- 划(75144)
- 自然科学基金(74395)
- 编号(69950)
- 资助(66036)
- 成果(56202)
- 重点(50311)
- 部(49473)
- 课题(48763)
- 发(47744)
- 创(46694)
- 创新(43402)
- 项目编号(42938)
- 科研(42905)
- 教育部(42762)
- 期刊
- 济(133778)
- 经济(133778)
- 研究(94157)
- 中国(60624)
- 学报(50810)
- 农(47013)
- 科学(46337)
- 教育(45188)
- 管理(44967)
- 财(43469)
- 大学(38129)
- 学学(35764)
- 农业(32489)
- 技术(31163)
- 融(26443)
- 金融(26443)
- 业经(23662)
- 财经(21916)
- 经济研究(21433)
- 经(18736)
- 问题(17580)
- 图书(17402)
- 职业(15825)
- 业(15768)
- 理论(15619)
- 科技(15258)
- 版(14755)
- 技术经济(14391)
- 实践(14343)
- 践(14343)
共检索到466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佳馨 李琳娜 王鹏飞 王宇
在考虑职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考察了休闲时间对城镇居民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休闲时间对城镇居民工作绩效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促使城镇居民工作绩效最优的日均闲暇时间为4.71小时;(2)通过对比农业、传统服务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四种典型职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员工的休闲时间对其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促使城镇居民工作绩效最优的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员工的日均休闲时间分别为4.86和4.17小时;(3)机制检验表明,幸福感效应、健康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是休闲时间提高城镇居民工作绩效的作用通道。因此要合理配置日常时间安排,充分重视休闲时间对不同职业城镇居民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工作绩效,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
休闲时间 职业异质性 工作绩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岚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闲暇时间的延长 ,对个人消费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确引导 ,合理安排 ,以及消费水平的快速升级 ,将是政府及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闲暇时间 城镇居民 消费行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碧云 屈原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家庭样本构建一个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房价每上涨1%,家庭总消费将增加0.041%。进一步的扩展性检验表明房价上涨对户主是农业户口、45-64岁的中年组、东中部地区、收入位于最低25%以及收入位于最高25%的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现住房价格水平较高的城镇无房居民家庭总消费会更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翔 吕腾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外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中国也开始逐步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传统经济学较为轻视工作之外的时间研究,由此导致对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平衡性分析不足。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闲暇时间经济理论,基于闲暇配置开拓了劳动经济学的新视角。在肯定闲暇替代效应的基础上,该理论开创性地分析了闲暇对工作的互补效应,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研究方面揭示了闲暇的微观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该理论又进一步研究了闲暇内的消费、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作用,由此带来一系列基于闲暇的宏观经济研究。这类研究为探索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
闲暇时间 工作效率 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翔 惠普科
新古典现点认为闲暇时间的增长会"挤出"产出,进而不利于宏观消费的增长,二者存在负向关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构造了包含闲暇时间的闲暇时间——消费函数,从静态角度分析了闲暇时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而在动态的预算约束下通过最优化模型证明了闲暇时间与消费增长间不但存在负向关系而且存在正向关系,取决于参数环境影响。之后。本文引用中国的实际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命题,并发现中国的闲暇消费对宏观消费具有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中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正在得到改善,也说明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展现出一定后工业化倾向,本文对此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闲暇时间 消费增长 产出率 动态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翔
效率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尽管有很多变量(如工资率、技术等)影响着效率,但大部分文献忽略了闲暇时间对效率的影响。0ECD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其闲暇时间的增长[1],这样的范式促使我们关注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得出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产出效率仅为日本的1/32,美国的1/34)。本文的实证检验显示,相较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有效闲暇时间不足,即闲暇时间的规模和质量较低,使中国的产出效率、创新水平和国民福利受到影响。中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重视消费多样性,将能实现高闲暇水平下的高产出。
关键词:
产出效率 闲暇时间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翔
本文首先将闲暇时间引入消费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闲暇时间—效用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证明,由于闲暇时间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果不同,闲暇时间对居民的总体消费同时存在正、负两个方向的作用。通过对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与新古典的观点不同,闲暇时间的增加对我国的消费有明显拉动作用。最后,根据理论模型的命题,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闲暇时间 消费 收入 协整 回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宇 杨薇 张光进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投资驱动为主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扩大内需以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展新方向。本文以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结构进行异质性消费者识别,构建消费决策模型,以此探究抑制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原因所在。研究中纳入资产流动性约束、居民主动积累财富等指标,具体探讨了城镇居民异质性消费的差异。结论显示,资产变现难易程度、资产流动性与住房资产需求严重约束了居民消费行为,据此文章提出了优化城镇居民资产结构、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资产结构 城镇居民 异质性 消费行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樊茂清 任若恩
对消费者行为的传统研究是建立在"代表者行为"假设基础上的。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消费者偏好是同质的。但这与现实不符。为了能更准确地刻画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偏好,本研究根据 Jorgenson(1982)的异质性消费加总理论,建立了中国的异质性偏好消费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人口特征的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异质性偏好 能源消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卿前龙 毕斗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卫亚 袁军江 陈新涛
文章主要采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从地区和收入组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笔者在杭斌(2011)推导的习惯形成消费函数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9个省份2006~2009年各收入组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和收入组之间的异质性较为明显;(2)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的示范效应;(3)中产阶级存在较为明显的消费习惯行为。
关键词:
面板数据 分位数回归 消费行为 异质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康玉洁 曾小梅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文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口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其中居民收入水平分布也发生很大变化,而在此进程中产生的"消费升级"现象是否存在内部经济关联值得深思。因此,本文根据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分析了2009-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八类消费项目的边际消费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发现在观测期内我国城镇居民出现了显著的消费升级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分布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变化显著推动了当前的消费升级趋势,收入分布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延续性,能够在多个滞后期对消费产生驱动作用。同时,经济不确定是消费升级"挤出效应"的核心因素,推动我国消费升级趋势的进一步深化,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并控制经济市场不确定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熊立春 吴伟光 王凤婷
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4个县(市)19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满意度评价等方法对样本农户闲暇时间配置状况、特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集体林区农村居民闲暇时间较为丰富,闲暇时间以易获性、便捷性较强的娱乐消遣类活动为主;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村居民闲暇时间配置有较大差异;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及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最后,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可斌 易行健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证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异质性:(1)教育程度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不是;(2)消费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在中国消费者中典型并存,教育不能减弱消费者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甚至会加剧消费过度平滑;(3)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并不完全决定于收入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改变中国现有的高预防性储蓄状况,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