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3)
2023(13417)
2022(11624)
2021(10879)
2020(9169)
2019(20871)
2018(20514)
2017(39120)
2016(21687)
2015(24264)
2014(24006)
2013(23291)
2012(21251)
2011(19037)
2010(18752)
2009(16616)
2008(15977)
2007(13682)
2006(11678)
2005(9851)
作者
(62864)
(52242)
(51772)
(49053)
(33189)
(25202)
(23335)
(20527)
(19970)
(18332)
(17780)
(17487)
(16390)
(16196)
(16128)
(16032)
(16020)
(15541)
(14862)
(14783)
(13299)
(12593)
(12567)
(11899)
(11768)
(11626)
(11526)
(11437)
(10479)
(10427)
学科
(77694)
经济(77593)
管理(57763)
(56269)
(45935)
企业(45935)
方法(37913)
数学(33119)
数学方法(32756)
中国(24494)
(22233)
(19229)
(19029)
业经(17371)
(15183)
贸易(15177)
地方(15110)
农业(15011)
(14745)
技术(14111)
理论(13830)
(12875)
环境(12740)
(12553)
(12164)
财务(12102)
财务管理(12083)
教育(11642)
企业财务(11435)
(11207)
机构
大学(298288)
学院(297545)
管理(117744)
(112431)
经济(109949)
理学(103512)
理学院(102303)
研究(101373)
管理学(100404)
管理学院(99888)
中国(70707)
科学(66215)
(63486)
(54445)
(51992)
业大(50307)
(48470)
研究所(48223)
中心(45160)
农业(43260)
(41423)
(40563)
财经(40187)
师范(40077)
北京(39846)
(36770)
(36444)
技术(35159)
(33470)
经济学(33049)
基金
项目(215875)
科学(168730)
基金(155684)
研究(153866)
(138875)
国家(137414)
科学基金(116288)
社会(95134)
社会科(90006)
社会科学(89979)
(84943)
基金项目(83894)
自然(78180)
自然科(76332)
自然科学(76307)
自然科学基金(74938)
(73099)
教育(72366)
资助(63232)
编号(62892)
成果(48958)
重点(48716)
(47177)
(45812)
(45098)
课题(43829)
创新(42000)
科研(41797)
计划(40658)
教育部(40084)
期刊
(114135)
经济(114135)
研究(82307)
学报(54717)
中国(54106)
(48528)
科学(48206)
管理(40243)
大学(40159)
学学(38101)
教育(37754)
(34292)
农业(33839)
技术(28151)
(20797)
金融(20797)
业经(19364)
经济研究(18595)
财经(18526)
(17498)
科技(16279)
(15712)
图书(15460)
业大(15094)
问题(15067)
(15025)
理论(13770)
职业(13320)
技术经济(13169)
资源(13161)
共检索到41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谭静  陈盼佳  
居民消费率上升是目前我国宏观结构调整需要关注的重要背景,而我国不同居民群体间消费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当前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人口群体,其消费储蓄行为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并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直接联系。本文从城市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属性对流动人口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显示,蓝领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储蓄率显著更高,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利用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职业属性通过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不稳定性、支出增加的风险性和社会融合程度三方面机制影响家庭储蓄行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王宏利  
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应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了二孩政策背景下教育、住房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孩家庭还是二孩家庭,为了购房、预期的子女抚养、子女结婚等原因都有增加储蓄的倾向,而且二孩家庭储蓄意愿更强。但是现实中由于赡养老人、较高的流动人口生活成本、偿还购房贷款等因素降低了储蓄,而且二孩家庭的储蓄下降得更多。也就是说二孩家庭有更强的储蓄意愿,但是反而有更低的储蓄率。最后本文从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降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静  高颖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和2016年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流出侧和流入侧探讨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出侧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发挥人力资本效应因而对家庭化迁出仅存在线性负向影响;在流入侧,受社会保障服务的正向作用以及基础教育服务的负向影响,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家庭化迁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为有效促进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应加大流出地的公共服务投入水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在流入地则应关注公共服务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尽快破除户籍障碍,基于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之间关于流动人口家庭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则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勇辉  李小琴  沈波澜  
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子女是否随迁不仅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的速度、结构和质量。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和住房制度设计的缺陷,流动人口子女留守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文章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考虑稀有事件偏差和内生性的情况下检验了保障性住房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研究表明:保障性住房可以减少由于子女随迁所导致的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房租增长的负面影响,提高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可能性。但是,在我国双体制住房市场结构中,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的供给存在着门槛效应,流动人口保障性住房的整体可得性水平较低。同时,在户籍制度所产生的"社会屏蔽"作用下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家庭化迁移过程中受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更大且对保障性住房的依赖性更高。文章的研究揭示了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迁移模式的转变与住房供给之间的匹配矛盾,阐明了制度性约束对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影响,为在当前新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中应加大对流动人口公共住房供给,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新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代燕  马骍  
利用2014年云南和内蒙古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不同流动模式下流动女性的就业前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发展对女性就业具有阻碍作用,单身女性就业概率最高,半家庭式流动女性就业概率居中,举家式流动女性的就业概率最低。此外,随迁孩子数量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流入地每增加1个孩子,女性就业概率降低18%左右。在流动人口家庭化过程中,女性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巨大就业竞争压力,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流动女性就业劣势可能会随着流动人口长期化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流入居住时间每增加1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代燕  马骍  
利用2014年云南和内蒙古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不同流动模式下流动女性的就业前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发展对女性就业具有阻碍作用,单身女性就业概率最高,半家庭式流动女性就业概率居中,举家式流动女性的就业概率最低。此外,随迁孩子数量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流入地每增加1个孩子,女性就业概率降低18%左右。在流动人口家庭化过程中,女性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巨大就业竞争压力,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流动女性就业劣势可能会随着流动人口长期化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流入居住时间每增加1年,就业概率大致提高3%左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丹  陈小兵  邵宁宁  
聚焦于流动人口群体,从家庭迁移的角度出发,使用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个人、家庭、迁出地和迁入地四个方面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家庭迁移和家庭居留的因素。结果显示:在迁移家庭决策迁移阶段,主要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受户口性质、耕地及迁出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较小;在迁移家庭决策居留阶段,受教育程度、家庭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迁出地的地域差异因素及迁入地的住房状况因素影响较大;家庭的劳动力素质水平和户籍、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宏观制度则是影响家庭居留城市的主要限制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艾小青  昌佳琦  李国正  
伴随出口乏力、投资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消费驱动模式。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研究,较少关注高达2.4亿流动人口群体。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分位点法、OLS回归和IV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对消费具有正向效应,具有长期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比其他群体高41.5%;随着收入阶层的上升,定居意愿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大,结合区域或转户视角,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户籍改革、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等措施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和定居意愿,进而促进中国流动人口整体消费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庆虎  
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人口增长目标数据与CFPS家庭收入数据进行匹配,研究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发现,设定合理的人口增长目标对家庭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以上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和男孩家庭因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其储蓄率提升更为显著。这一结论不仅丰富了人口增长经济效应的理论体系,也为理解中国家庭储蓄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据此提出构建有利于全面放开“三孩”的生育激励政策体系、实施激发家庭消费活力的宏观策略、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等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潘越  
随着经济的深度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变得日趋频繁。文章以职业搜寻理论为框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倾向值加权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非正规就业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意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和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在个人特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在控制了选择性偏差以后,非正规就业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意愿仍高于正规就业流动人口。但是,非正规就业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意愿的影响存在着内部异质性。非正规就业不仅直接增加了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意愿,而且会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工作特征而间接增加他们的职业流动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进舟  
储蓄来自家庭。储蓄与家庭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亿个家庭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我国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储蓄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对策?本文作以浅谈。 一、我国家庭的变化 (一)家庭观念开放化。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封闭式的。改革开放,家庭门户打开,男人们走南闯北,女人们也不示弱。电视普及,报刊进家,“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家庭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斯琪  赵彦云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辍学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为解决辍学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估计,根据不同匹配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辍学使得流动人口收入平均减少14.8%。同时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辍学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小。从长远来看,高辍学率会对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为降低辍学率,应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华初  刘胜蓝  
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流动人口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流动人口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高9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家庭的消费对收入缺乏弹性。就业减少了流动人口即期的不确定性,而社会保险减小了他们远期的不确定性。处理效应模型显示,失业显著减少了流动人口的消费,而在流入地参加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对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促进流动人口消费的重心应为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与保障,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培训、让流动人口享受到流入地更多的社会保障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