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7)
2023(5273)
2022(4321)
2021(4404)
2020(3463)
2019(8100)
2018(7883)
2017(13300)
2016(8974)
2015(10133)
2014(10422)
2013(9253)
2012(8639)
2011(8064)
2010(8329)
2009(6773)
2008(6695)
2007(6088)
2006(5257)
2005(4964)
作者
(22577)
(18613)
(18496)
(17941)
(11979)
(9036)
(8656)
(7327)
(7226)
(6890)
(6423)
(6311)
(6128)
(6066)
(6038)
(5922)
(5822)
(5665)
(5547)
(5206)
(5021)
(4810)
(4559)
(4537)
(4506)
(4261)
(4183)
(4117)
(3873)
(3868)
学科
教育(20401)
(19696)
经济(19664)
管理(17911)
(16741)
(14099)
企业(14099)
中国(12558)
理论(10342)
方法(9586)
教学(9128)
(8959)
数学(7824)
数学方法(7631)
(6251)
(5998)
技术(5868)
学法(4934)
教学法(4934)
(4780)
(4595)
业经(4495)
学理(4261)
学理论(4261)
发展(4159)
研究(4082)
(4037)
(3983)
思想(3968)
(3962)
机构
大学(114288)
学院(110858)
研究(41546)
管理(32961)
教育(32070)
(31745)
经济(30688)
理学(28625)
理学院(28102)
管理学(27306)
(27279)
师范(27087)
管理学院(27048)
(25749)
科学(25615)
中国(22786)
师范大学(22396)
(21404)
研究所(19632)
技术(19503)
(18367)
职业(18303)
(17781)
中心(17192)
北京(16909)
(16616)
业大(15435)
(14745)
(14472)
农业(14073)
基金
项目(71921)
研究(59268)
科学(58023)
基金(47953)
(41975)
国家(41435)
教育(38878)
科学基金(34369)
社会(33185)
社会科(31039)
社会科学(31032)
(30310)
(28300)
编号(26706)
成果(24727)
基金项目(24373)
课题(23480)
自然(21814)
自然科(21352)
自然科学(21344)
自然科学基金(20978)
(19873)
资助(19495)
重点(18455)
(18323)
(17960)
规划(17485)
教育部(16408)
(16036)
项目编号(15630)
期刊
教育(56628)
研究(41840)
中国(35102)
(33141)
经济(33141)
学报(18420)
职业(15938)
科学(15770)
技术(15634)
(15606)
大学(14860)
(13180)
管理(12362)
学学(12139)
技术教育(10874)
职业技术(10874)
职业技术教育(10874)
农业(10769)
(7556)
论坛(7556)
财经(6871)
(6788)
金融(6788)
(6583)
高等(6347)
(6036)
(5999)
成人(5884)
成人教育(5884)
高等教育(5396)
共检索到173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博  庞学光  
鉴于专业分置教育存在的专业周期风险、设置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职业服务导向高等教育适宜采用"分步决策、阶段教学"的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来开展。与"阶段教学"思路相对应,为了保证各阶段教育目标的达成,应对相应的课程组织方式进行专门设计,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应性课程模式来保证高等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的发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博  庞学光  
"分步决策、阶段教学"的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是从有效提高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的角度,针对高等教育在职业服务性上存在的,专业设置结构与人才需求的矛盾、专业教学学科导向性或职业导向性过强和专业学习方向与学生职业意愿的不符等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思路。其把高等教育划分为了三个教学阶段,即以通识教育为导向的通用素质培养阶段、以学科型专业教育为导向的宽领域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和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岗位针对性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从而使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从一次性决策的长周期设置,变成了分步决策的短周期设置,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效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春美  
高等教育的成效乃全民之大事,基于目前教育界经济功利主义现象,本文指出人文性为教育的本质属性,继而探讨高等教育人文性和经济适应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得出结论:经济适应性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在面临人文性的根本性先导作用时,仍应服从于后者的精神框架约束;同时,人文性不宜从经济适应性中割裂出来;两者应共生共存、深切融通融合,共同为中国培养未来的领袖型、创新型人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本文针对《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中关于高教结构适应性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包 括优缺点的评价,以及若干遗留问题的看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六生  姚辉  温爱花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导向,提高其适应性是推动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发展动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既需要根据区域资源条件改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供给,也需要优化高等教育要素系统满足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本文分析了大陆31个省区高等教育发展条件系统与要素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类型特征,研究以省域高等教育要素发展水平指标与高等教育支撑条件水平指标的拟合指数反映各省区高等教育结构适应性评价指数。研究显示,在省域尺度上,这一拟合指数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在高等教育结构、经济发展结构和社会分层结合三者之间有机协同互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蒲善霞  许学梅  
高等教育资源重组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从社会适应性角度进行分析,梯次配置是高校资源重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对高等教育资源重组方案的系统性、互补性整合产生强有力的推动,软硬兼顾、复合优化是高校教育资源体系重组的基本要求,强调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以全方位深化、优化为基础,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针对性开发,多元化构建资源体系方案,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佘远富  刘超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适应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动态性、超前性等特点;在大众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表现出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方面,包括理念性错位、政策性错位、制度性错位、结构性错位、范式性错位等;增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必须构建"政府主控、社会主导、高校主体"的良性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刚  
高等教育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既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高校与社会适应机制缺失有关,也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扩张所采用的特殊模式有关,也有办学思路上的偏差。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需要政府发挥积极有为的政策,建立高校与社会对接的“市场中介”,高校需要创建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以适应性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志军  李春珍  吕姗  
增强适应性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课程的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微观层面。增强课程适应性的外在动力源自三个方面:知识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新知识生产模式的推动。以“问题解决”为逻辑基点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对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带来多重影响:即知识性质的应用性、知识体系的开放融合性、知识结构的技术导向性、知识传授的建构性与知识评价的多元性。基于此,为了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适应性,需要以“工作任务需要”为逻辑基点,增强课程技术知识的适应性;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定位,凸显核心技能的适应性;以“跨学科交融”为课程内容取向,凸显知识的整合性与建构性;以“多元协同参与”为课程组织方式,提升知识的反思创新性;以“异质多维标准”为课程评价方式,提升课程知识的多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令奇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社会适应性,表现为动态性、针对性、超前性三个特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又不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问题;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对策,有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适应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走产学合作道路,注重教育实用性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增长带来了适应能力下降的负面效应,产生这一负面效应的深层次原因是结构与数量之间的失调。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折时期,有必要对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宇  
生存资源、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都发生着颠覆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涵养。作为近代社会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产物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第四波全球化浪潮中承担着培养人才、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责任,其责任就是唤醒人的主体性意识,塑造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培养人的高层次职业素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功能的发挥和责任的履行须要通过构建系统化、生态化的高职教育共同体来实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冰  姚洪涛  
在构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战略导向理论,分析不同环境状态下的企业行为模式,进而研究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刘元芬  
新知识生产模式强调知识生产的"异质性""应用情境性""跨学科性"和"自我反思性",这些特征和发展趋势影响了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度和重视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改变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淡化了"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旨趣"的课程价值取向,强化了"跨学科开放性融合"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打破了"以学术理论知识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转变了"以知识传授习得"为主导的课程组织实施形态,改变了"同质类结果性"的课程质量评价。新知识生产模式下,课程适应性建设应坚持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促进实践知识内化,坚持应用问题导向的课程目标定位,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坚持跨学科交融的课程内容设置,凸显知识整合,坚持多元协同介入的课程组织实施,强化自我反思,坚持异质类多维的课程质量评价,强化知识综合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