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0)
- 2023(13033)
- 2022(10625)
- 2021(9926)
- 2020(7724)
- 2019(17597)
- 2018(16981)
- 2017(30374)
- 2016(17169)
- 2015(19440)
- 2014(19349)
- 2013(18352)
- 2012(17406)
- 2011(15995)
- 2010(16865)
- 2009(15618)
- 2008(14671)
- 2007(13441)
- 2006(12414)
- 2005(11718)
- 学科
- 济(66829)
- 经济(66666)
- 业(39077)
- 管理(38878)
- 中国(33906)
- 企(32105)
- 企业(32105)
- 融(26621)
- 金融(26620)
- 银(24529)
- 银行(24513)
- 行(23922)
- 教育(22538)
- 地方(22243)
- 农(20242)
- 业经(19468)
- 理论(19401)
- 方法(19273)
- 学(17594)
- 财(16069)
- 制(15825)
- 农业(14005)
- 数学(13476)
- 发(13470)
- 数学方法(13237)
- 和(12163)
- 中国金融(11180)
- 地方经济(11149)
- 教学(10896)
- 技术(10747)
- 机构
- 大学(233813)
- 学院(233121)
- 济(89244)
- 研究(88111)
- 经济(86825)
- 管理(76737)
- 中国(67951)
- 理学(63416)
- 理学院(62520)
- 管理学(61271)
- 管理学院(60814)
- 京(52751)
- 科学(50683)
- 财(44791)
- 所(44226)
- 范(43077)
- 师范(42725)
- 中心(40417)
- 研究所(39500)
- 江(39245)
- 教育(37204)
- 北京(35093)
- 农(34850)
- 师范大学(34712)
- 财经(33878)
- 州(32212)
- 院(31439)
- 经(30546)
- 技术(29985)
- 业大(28493)
- 基金
- 项目(140975)
- 研究(115918)
- 科学(111561)
- 基金(95394)
- 家(80742)
- 国家(79725)
- 社会(71914)
- 科学基金(67463)
- 社会科(66897)
- 社会科学(66880)
- 教育(60469)
- 省(58650)
- 编号(50936)
- 划(49823)
- 基金项目(48337)
- 成果(45236)
- 课题(40061)
- 资助(38103)
- 自然(37902)
- 自然科(36937)
- 自然科学(36931)
- 发(36861)
- 自然科学基金(36266)
- 年(33813)
- 重点(33796)
- 部(31775)
- 规划(30574)
- 发展(30420)
- 性(30402)
- 项目编号(30388)
- 期刊
- 济(111848)
- 经济(111848)
- 研究(86188)
- 中国(67121)
- 教育(65026)
- 融(36552)
- 金融(36552)
- 财(34326)
- 农(34104)
- 学报(32045)
- 管理(31055)
- 科学(29802)
- 大学(26194)
- 技术(25689)
- 农业(22794)
- 学学(22632)
- 职业(18446)
- 业经(18029)
- 财经(17790)
- 经济研究(17103)
- 经(15468)
- 图书(13657)
- 问题(13547)
- 坛(13534)
- 论坛(13534)
- 发(12511)
- 技术教育(12456)
- 职业技术(12456)
- 职业技术教育(12456)
- 业(11983)
共检索到39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纯 连晓庆
职业的理论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多种理论领域,职业融合功能的研究对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从“道德与信仰”“社会关系与结构”“个体的主观性”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融合思想为起点,论述职业融合功能对个人与社会、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达至和谐统一的关键作用。职业如何有效发挥“融合”的功能,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只有融入职业融合的思想,将面向边缘群体的特殊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缩小每个个体由于社会家庭背景及占有学习资源等因素引起的差异,同时兼顾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它把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文章试图以此为视角,探讨城乡职业教育的分割与融合,"刘易斯转折点"、人力资本、"农业细碎化"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萎缩的社会经济背景。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城乡分割 融合 农业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产教融合的协同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再社会化本质,必须把握好院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创业与就业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强化“四大对接”,即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再社会化 四位对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士连 于泽元
知识生成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价值旨归,其内涵特质、生成机理及实践路径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从理论体系上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明确知识生成的融合特征,厘清人才供需对接、产教交互赋能、学习场域跨界的生成机理。从实践层面上看,根本举措在于澄明知识构成的辩证主体,揭示知识生成的本质,建构知识生成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
产教融合课程知识 知识生成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连森
产教融合的深入进行最终要落实到组织层面,即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组织融合。在组织社会学的视角下,职业院校和企业在组织性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等方面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差异性决定了双方组织融合的阻力,一致性又为双方组织融合提供了可能。职业院校和企业在组织性质存在根本差异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实现融合。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企业 产教融合 组织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华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渠道,明确产教融合的学理参照是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既体现出资源整合论的哲学统驭,也蕴含了协同论的合作机制,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逻辑依据。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明确其价值主线,以国家价值为引领,以行业价值为链接。为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性,需要多方着手加强路径建构:法律筑底,理顺产教融合的法律关系;中介搭台,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多元协作,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支撑体系构建;激活动能,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理论 价值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莉洁
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历了萌芽初创期、恢复重建期、改革探索期、新时代深化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演进看,职业本位、实践本位、社会本位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面向当前及未来发展,要从规划建制入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全面融合;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职能,助推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明确和落实企业的主体地位,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多方联动和深度参与;依托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搭建全方位的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教主体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历史演进 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军 窦志铭 李健艺
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企业大学功能的演进使得职业院校与之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机日益成熟。目前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合作深度不足、认识有待深化、企业主体地位有待确立等问题。可以从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企业大学功能、以企业大学为载体率先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1+X"证书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等方面发挥企业大学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立新
德国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不断推出政策巩固此理念。在推进产教融合中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依法推进,确保产教融合机制的权威性;二是明确具体,确保产教融合机制的可操作性;三是系统设计,确保产教融合机制的有效性。以德国经验反观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措施推进,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跃华
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促进有色金属工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大量适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需要、具有有色金属工业职业素养的学生,是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到强战略转变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行业指导 有色金属工业文化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新国 李灿军 彭瑛
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新时代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社会性呈现出鲜明的开放倾向,开放性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开放教育的政策使命及其职业倾向,需要融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也具备相应的现实基础。根据融合进度、程度和效度的不同,可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归纳为“双轨模式”“并轨模式”和“系统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剑岚
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深层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世界范围的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重大变革,为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文章以职业教育信息化进展为基础,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提出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坚持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为导向;用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建立促应用的政策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信息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芳芳 闫志利
评估作为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历来受到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度重视。从"评估"到"诊改",一度给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带来诸多谜思与困惑,亟待从多角度深度剖析。研究发现,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范式的变革脉络表现为:质量观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方式方法评估的变革;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诠释了评估与诊改的哲学归因;"内部诊改为主"与"外部问责为辅"的融合发展实为质量保障的未来走向。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从量化到质的评估方法,从理论设想到实践创新进行系统思考,对促进"诊改"理念下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裴旭东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是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有效对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的重要组织,具有明显的市场性、中介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在促进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标准有效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有机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此,需要在法律制度、组织机制和监督评价等层面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功能优化。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服务组织 功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卿
为了构建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者们提出了逻辑起点论、问题论和范畴论三种方式。但从学科理论体系的概念来看,这三种方式都不足以达成自己的目的。理论分析和其他学科经验表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充分的问题研究,二是以问题研究为基础的中层理论的创立。然而,在职业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中,这两个条件并不具备。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而言,应该暂时克制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憧憬,专注于问题研究和中层理论的构建。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 理论体系 学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