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8)
- 2023(13743)
- 2022(11925)
- 2021(11020)
- 2020(9379)
- 2019(21450)
- 2018(20974)
- 2017(39986)
- 2016(22538)
- 2015(25189)
- 2014(24957)
- 2013(24394)
- 2012(22315)
- 2011(20281)
- 2010(19985)
- 2009(17737)
- 2008(17275)
- 2007(14771)
- 2006(12808)
- 2005(10821)
- 学科
- 济(81663)
- 经济(81565)
- 管理(60173)
- 业(57416)
- 企(47046)
- 企业(47046)
- 方法(40237)
- 数学(34955)
- 数学方法(34537)
- 中国(23691)
- 农(22875)
- 学(21323)
- 财(19790)
- 业经(18519)
- 地方(15826)
- 贸(15691)
- 贸易(15687)
- 农业(15502)
- 理论(15244)
- 易(15217)
- 技术(14501)
- 环境(13648)
- 制(13413)
- 和(13244)
- 务(12727)
- 财务(12665)
- 财务管理(12645)
- 教育(12555)
- 企业财务(11988)
- 划(11846)
- 机构
- 大学(316186)
- 学院(315031)
- 管理(122130)
- 济(116107)
- 经济(113527)
- 理学(107657)
- 研究(107232)
- 理学院(106370)
- 管理学(104215)
- 管理学院(103677)
- 中国(74145)
- 科学(72178)
- 京(67153)
- 农(60903)
- 所(55821)
- 业大(54979)
- 研究所(51987)
- 财(50188)
- 农业(48597)
- 中心(47238)
- 江(44886)
- 范(43722)
- 师范(43179)
- 财经(41745)
- 北京(41724)
- 院(38530)
- 经(38111)
- 技术(37763)
- 州(36164)
- 师范大学(34997)
- 基金
- 项目(227558)
- 科学(177578)
- 基金(163541)
- 研究(160496)
- 家(146141)
- 国家(144914)
- 科学基金(122296)
- 社会(98417)
- 社会科(93105)
- 社会科学(93080)
- 省(90420)
- 基金项目(88026)
- 自然(83002)
- 自然科(81073)
- 自然科学(81044)
- 自然科学基金(79584)
- 划(77928)
- 教育(76080)
- 资助(66701)
- 编号(65351)
- 重点(51892)
- 成果(51285)
- 部(49626)
- 发(48307)
- 创(47417)
- 课题(46028)
- 科研(44309)
- 创新(44216)
- 计划(44053)
- 教育部(41780)
- 期刊
- 济(118510)
- 经济(118510)
- 研究(85284)
- 学报(60981)
- 中国(56772)
- 农(54107)
- 科学(52681)
- 大学(44307)
- 学学(42002)
- 管理(41306)
- 教育(40903)
- 农业(37736)
- 财(35339)
- 技术(29540)
- 融(20621)
- 金融(20621)
- 业经(20206)
- 财经(19342)
- 业(19250)
- 经济研究(19135)
- 业大(17094)
- 科技(17030)
- 版(16751)
- 图书(16630)
- 经(16413)
- 问题(15765)
- 理论(14393)
- 资源(14273)
- 技术经济(14261)
- 职业(13909)
共检索到436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琳
本研究基于2015年北京市二孩政策对女性权益潜在影响的调查数据,对职业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仅有42.8%的职业女性具有二孩生育意愿,26.4%的职业女性明确表示不愿生育第二个孩子,还有30.8%的职业女性表示还没想好;受教育程度、户籍、独生子女状况、单位性质、社会地位认知、二孩政策影响认知以及工作家庭担忧等均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永梅
掌握不同特征的政策目标群体的生育意愿及其分化情况,对于预测生育率、评估和完善生育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17年对浙江省育龄职业女性的调查数据,比较"知识女性"与"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知识女性"和"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分别为28.1%和26.6%,未出现明显分化。但是,两类女性在生育计划、生育动力、主观认知的生育制约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年龄小、身体健康、在有政府背景的单位工作会明显提高两类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3)已婚未育、处于管理干部岗以及"让孩子有伴"的生育动力对"知识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好"、"已育1女孩"、"养儿防老"的生育动力对"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为提升职业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应树立"多部门合作"的治理理念,强化"性别平等"的政策思维,精细化设计激励生育的政策内容以及营造"生育友好"的政策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乔雅君
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育龄群体的家庭状况、社会认知对其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得出结论:已经有子女数、住房面积与二孩生育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企业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对已经有子女数和住房面积因素相对更加敏感;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高抑制了育龄群体的二孩生育意愿,且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育龄群体中更为显著;预计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促进生育二孩,且在企业的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中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方大春 裴梦迪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研究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与生育二孩负相关,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想生,初中至大专之间文化程度对女性生育意愿影响更显著;家庭共居人口数越多,生育二孩意愿越强烈;家庭收入水平对生育二孩有明显正效应,城市女性对收入相对更敏感;晚婚未婚减弱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参加医保促进二孩生育意愿;此外,信教者比不信教者更想生二孩,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强,少数民族比汉族更想生二孩。最后,本文从推进税收、医疗和教育改革以及树立人口资源生育观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继红 苏华山 张成
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明目前低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基于机会成本理论,引入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生育二孩的成本与收益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生育过程中的疼痛或危险性、一孩抵触、休闲时间的减少、没人带孩子、经济承受能力、优生少生、更多家庭纠纷这些因素对二孩生育意愿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人们自主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其中的隐性成本则是导致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结合不同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考察二孩生育意愿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地区差异对二孩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人口政策的具体实施也应该把地区差异考虑在内。
关键词:
二孩困境 生育意愿 全面二孩 生育成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蒋书云
本文运用2016年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并不高,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户口性质、社会保障、一孩性别、流动时间、住房属性和收入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为此,提出从加强公共资源的供给力度和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蒋书云
本文运用2016年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并不高,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户口性质、社会保障、一孩性别、流动时间、住房属性和收入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为此,提出从加强公共资源的供给力度和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骏 汪伟
曾被视为生育主力军的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近年来持续走低,因而深入了解他们的生育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失业风险对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失业风险会降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失业风险对女性和青年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更明显;失业风险通过感知不确定性效应、预期收入效应和人口回流效应降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失业风险还会显著推迟流动人口生育二孩时间。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就业不确定性与个体生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房价 二孩生育意愿 养育成本 家庭决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房价 二孩生育意愿 养育成本 家庭决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顾辉
尽管职场中男性和女性管理者比例差距在减小,但男性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女性遭遇到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仍普遍而持久存在着。传统性别观念、工作和家庭冲突、组织特征、女性自身人力资本等都成为阻挡女性职位晋升"看不见"的"玻璃",但是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本文对此问题做了系列分析和探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静 秦玉春 王敬博 戴昕晨
工业化之后,技术进步带来人力资本需求增加,引致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性别收入差距缩小,对生育率产生负向影响,构成了人口转型的理论取向。考察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机会成本效应。表现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进而造成女性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生育意愿降低。二是“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即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引致生育观念发生转变,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而非子女数量,使得子女教育投入增加,生育意愿弱化。最后,基于生育率伴随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而下降这一规律,提出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要求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苏津津 李婕
通过对职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职业女性生育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潜意识冲突及知识资本的退化,并进一步阐述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育会对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职业机会、组织关系的稳定性造成危害,最后从国家保障体系、企业管理制度及女性自身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生育 职业女性 职业生涯 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