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8)
- 2023(10765)
- 2022(8870)
- 2021(8142)
- 2020(6803)
- 2019(15527)
- 2018(15311)
- 2017(28481)
- 2016(15906)
- 2015(18022)
- 2014(18011)
- 2013(17497)
- 2012(16105)
- 2011(14781)
- 2010(15026)
- 2009(13749)
- 2008(13305)
- 2007(11906)
- 2006(10602)
- 2005(9328)
- 学科
- 济(65183)
- 经济(65090)
- 管理(44041)
- 业(43485)
- 企(31777)
- 企业(31777)
- 农(29406)
- 方法(25790)
- 数学(23110)
- 数学方法(22708)
- 中国(20001)
- 农业(19768)
- 地方(17815)
- 业经(17385)
- 财(17365)
- 制(16794)
- 学(11350)
- 体(11150)
- 理论(10106)
- 环境(10076)
- 融(9974)
- 金融(9970)
- 银(9957)
- 银行(9940)
- 发(9831)
- 行(9494)
- 技术(9420)
- 贸(9142)
- 贸易(9132)
- 划(8977)
- 机构
- 学院(220221)
- 大学(215806)
- 济(86989)
- 经济(84813)
- 管理(81859)
- 研究(74556)
- 理学(70447)
- 理学院(69552)
- 管理学(68018)
- 管理学院(67561)
- 中国(55550)
- 京(45359)
- 科学(44480)
- 财(42148)
- 农(39612)
- 所(36662)
- 江(35566)
- 中心(35140)
- 业大(33009)
- 研究所(32909)
- 财经(32208)
- 范(31908)
- 师范(31684)
- 农业(29477)
- 经(28951)
- 北京(28152)
- 州(27525)
- 院(27081)
- 经济学(26635)
- 省(25532)
- 基金
- 项目(149407)
- 科学(119158)
- 研究(113655)
- 基金(107267)
- 家(92507)
- 国家(91640)
- 科学基金(78953)
- 社会(72514)
- 社会科(68351)
- 社会科学(68339)
- 省(60989)
- 基金项目(56696)
- 教育(54478)
- 划(50835)
- 自然(49395)
- 自然科(48156)
- 自然科学(48147)
- 编号(47964)
- 自然科学基金(47188)
- 资助(42966)
- 成果(38618)
- 课题(34796)
- 重点(34194)
- 发(33593)
- 部(33346)
- 制(32765)
- 创(31059)
- 国家社会(29593)
- 创新(28990)
- 教育部(28986)
共检索到338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莫筱筱 刘青
湖南攸县人依靠血缘、地缘关系获取劳务信息和空缺职位,进入深圳的出租车行业,形成了扎堆就业、同乡聚居的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血缘、地缘关系网络是乡群职业集聚的基础,房价的过滤作用和社会政策的分选决定了乡群聚居区的空间形态。外部因素与乡群的职业需求和内部凝聚力共同作用,构成了乡群聚居区的综合形成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波
在北京的韩国人数量逐年递增,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聚落群体,其中以望京的"韩国村"最具代表性。基于实地调研所得第一手资料的实证性研究,探讨望京韩国人聚居区的现状特征、对原社区的影响以及衍生出的社会、文化问题,并就社区整合提出解决对策,以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的社区和谐管理新机制的探索。
关键词:
流动人口聚居区 韩国村 社区整合 望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柴剑峰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彝族聚居区农户受其特殊地理区位、文化场域、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生存状况、生活条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然而政府与社会投入多但效果不佳。如何改善该地区生计境遇,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喜德EJ村为调研对象,从农户生计的客观环境入手,通过系统地分析农户生产、生活、消费等基本活动以求反映农户生计状况;以生计资本为切入点探析农户生计困境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为根、设施为先、产业为要、教育为本、金融为核、政策为基"六位一体"的生计策略,初步勾勒了彝区脱贫奔康可行的生计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启华 马智利
酉阳是重庆市的民族聚居农业大县 ,“九五”以来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由于其农业基础薄弱 ,农民素质低下等原因 ,酉阳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持续拉大。笔者在对酉阳农业各方面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了酉阳农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酉阳的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结构 现状分析 结构调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雯 张小雷 雷军 杨德刚 杨宇
本文根据2005年和2007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处的发展阶段、务工农民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收入水平等总体特征,探究了促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起步进入加速阶段,外出务工农民主要从事农业和餐饮服务业,从收入上看在疆外务工的人员收入远高于疆内。根据墨玉县发展的实际和调研表明,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包括:县域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外出务工预期收入高于务农收入和人均耕地资源量少等。同时,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低收入户、户均可耕地面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高 周春山
前人研究将中国农民工聚居区的增长归因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是对传统乡村文化认同和寻传统社会网络的异地构建。本文基于社会空间辩证法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圳富康农民工聚居区研究,表明该类聚居区的增长主要依托周边大型制造企业扩张,是农民工"反性族群模式"下被动选择的结果。也反映了早期富士康科技集团、政府、原住村民追求大规廉价居住空间和经济利益的空间表征,到后期历史文化价值、乐业社区以及和谐生活空间的政愿景和企业诉求。受制于富士康科技集团的管理体制、农民工家庭结构等因素,富士康农民聚居区展现出社会流动、社会支持网络和休闲生活等多重维度的社会空间压缩和流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幸 刘圳 吴婷婷
跨国绅士化是由高端跨国移民所引起的社会空间重构现象,强调跨国高端移民与原住低收入居民之间的互动、演替和博弈,具有较强的阶层性、社会性和政治性。文章选取广州远景路韩国人聚居区作为研究案例,对跨国绅士化的发展特征、形成机制和社会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跨国绅士化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育、发展和延续4个阶段,每个阶段在人口构成、空间形态、资本来源上都有显著变化;(2)跨国绅士化是由地方政府、开发商、跨国绅士化群体以及当地居民形成的复杂协同机制共同推动发生的,但地方政府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3)跨国绅士化带来了诸如阶层与族裔的演替、生活方式改变、文化割裂与社会区隔等显著社会空间效应,但其结果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显示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淑云
农村聚居区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一。通过对南方农村聚居区分布特征的分析 ,论述了聚居区调整的战略意义 ,并提出了聚居区调整迁徙的措施和原则
关键词:
聚居区 山地经济 农村工业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艳梅 刘新平 周义才
为了研究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在多民族文化农村区域的特殊性,对新疆特克斯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选取特克斯县3乡1镇作为样本区,将调查农户分为汉族与少数民族2个类型,提出4个假设,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因素的显著性,验证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1)不同民族文化对宅基地退出影响差异明显;(2)农户户主的家庭决策权存在惯性认识偏差;(3)农户家庭与宅基地禀赋对宅基地退出影响显著;(4)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亟需提升。研究结论:(1)重视民族文化对宅基地退出影响;(2)要促进宅基地退出农户就业和社会保障;(3)要强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宣传与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杨贤房 吴亮清 张爱明
在ArcGIS10.0及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赣粤闽客家聚居区为研究区,在县域尺度下选取2004、2009、2014年共3个年份的统计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考虑县城同时受多个中心城市引力作用的情况下,提出了引力首位度概念,分析了赣粤闽客家聚居区县域经济空间演化特征,划分了县域空间类型,并提出了县域发展的规划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赣粤闽省际边界地区的县域经济空间集聚效果不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2)县城受多个中心城市的引力时,可以根据引力模型及引力首位度将县域划分为空间聚集区和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凤琴 高晶晶
本文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适应两个方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总体适应良好,民族、年龄、移民时间是影响民族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移民年龄和移民时间是影响地域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文化适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媛
目前国内贫困阶层聚居区研究以静态分析为主,少有动态关注聚居区的历史演变。本文用广州的历史文献、宏观空间数据和微观社区调查分析,系统论述在清初和清末民国时期、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深化到现阶段等不同时期,贫困阶层聚居区的区位和分布特征变化。研究发现,广州城市贫困阶层聚居经历了"外围和中心区位-中心区位-中心和外围区位"的变迁,形成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分布演变过程,这是体制和市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迥异于西方的贫困阶层聚居理论。
关键词:
贫困阶层聚居区 变迁 类型 特征 广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美风 汪德根 杨仪璇
新时代背景下,外来人口聚居区是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是开展外来人口聚居区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集成人口统计数据和高清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基于此,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区,对社区尺度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了识别,并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结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立华 阎小培
城市规划、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城中村”问题、现象及改造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见解,但均是从“单体城市内部”进行考虑,忽视了“城中村”作为“流动人口聚居区”而存在的长期性与合理性。本文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了人口流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鉴于农民工等为大城市流动人口主体的现实,文章重点剖析了农民工进城以及进城之后选择“聚居”的内在要求;此外“城中村”因其城乡分割的制度、优越的区位优势、提供低收入住房而成为“天然的流动人口聚居区”。
关键词:
非正式移民聚居区 “城中村” 中国城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福华 李坚飞
本文以湖南江永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认为市场主体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工作缺位,区域市场基础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是当前制约少数民族商贸流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转换政府角色,发挥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的引导、培育作用,加强商品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健全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规范商品市场建设与管理,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等可行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区 江永县 商贸流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发展研究
H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诊断与思考——基于BS县的调查分析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结构变迁探析——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为例
论北京“城中村”改造——兼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
傣族聚居区城镇、村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洒镇傣族儿童、青少年为个案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
“城中村”非正规部门形成发展机制——以深圳市蔡屋围为例
城乡融合视角下城中村违法建筑综合治理机制研究——以深圳龙岗区为例
基于空间置换的场域重构与乡村治理逻辑实践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羌族异地安置聚居区的田野调查
阅读推广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探析——以武陵山民族聚居区5 所高校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