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0)
2023(6035)
2022(5086)
2021(5146)
2020(4198)
2019(9626)
2018(9553)
2017(16076)
2016(10289)
2015(12010)
2014(12115)
2013(11069)
2012(10680)
2011(9964)
2010(10333)
2009(9252)
2008(9366)
2007(8942)
2006(8261)
2005(7530)
作者
(29301)
(24411)
(24038)
(23182)
(15542)
(11992)
(11185)
(9861)
(9493)
(8951)
(8489)
(8339)
(7965)
(7932)
(7833)
(7652)
(7589)
(7397)
(7318)
(7235)
(6579)
(6259)
(5998)
(5823)
(5810)
(5639)
(5456)
(5399)
(5130)
(5126)
学科
(29802)
经济(29654)
教育(20772)
管理(20370)
(16930)
中国(16050)
(15298)
企业(15298)
(15196)
理论(13485)
方法(12732)
(8796)
教学(8445)
数学(8409)
数学方法(8132)
(7542)
业经(7426)
(7416)
(6346)
(5742)
技术(5136)
农业(5128)
发展(5109)
(4986)
研究(4895)
(4821)
社会(4633)
经济学(4606)
思想(4534)
政治(4457)
机构
大学(144987)
学院(137926)
研究(56449)
(42092)
经济(40703)
管理(39606)
科学(36625)
中国(35207)
(34284)
教育(33266)
理学(32949)
理学院(32351)
管理学(31229)
管理学院(30956)
(30693)
(30433)
师范(30389)
研究所(27580)
(26186)
师范大学(24977)
(24408)
中心(23666)
北京(22865)
技术(22046)
(21274)
业大(20903)
农业(20895)
(19999)
(18679)
职业(18008)
基金
项目(83927)
科学(65569)
研究(65554)
基金(55778)
(49804)
国家(49152)
教育(40179)
科学基金(39311)
社会(37852)
(34258)
社会科(34067)
社会科学(34052)
(32015)
编号(29583)
成果(28385)
基金项目(27463)
自然(25192)
课题(25021)
自然科(24601)
自然科学(24589)
自然科学基金(24147)
资助(23920)
重点(21190)
(20973)
(20261)
(18520)
规划(18012)
项目编号(17626)
教育部(17516)
(17497)
期刊
教育(56064)
(52635)
经济(52635)
研究(51877)
中国(43832)
学报(28433)
(24021)
科学(23181)
大学(21821)
学学(18717)
(17302)
技术(16855)
农业(16355)
管理(15885)
职业(14970)
技术教育(10041)
职业技术(10041)
职业技术教育(10041)
图书(9547)
财经(9259)
(8813)
论坛(8813)
(8804)
金融(8804)
(8675)
(8149)
(8094)
经济研究(7695)
业大(7620)
(7109)
共检索到23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大源  
时间作为一种社会建构,旨在将人与世界联系起来,亦即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联系在一起。职业和教育是将人与世界联系起来的两个重要的社会时间事件,时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时间与职业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存在职业时间由他者支配和职业时间由本己设计这两种职业时间形态。对时间与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存在宏观层面的时间制度、中观层面的时间结构和微观层面的时间逻辑这三个教育时间的层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永新  
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带给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诸多有益的启示。立足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职业道德缺失情况的与日俱增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中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的问题,在新时期,在职业院校当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重要的时代前提和内容。提升职业院校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借鉴企业行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泽强  徐晨阳  陶星松  
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及社会分层问题要形成系统认知。研究发现,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改善就业品质并提升其社会阶层。因此,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来建设意义重大,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行动;职业教育毕业生以技术和市场渠道获得职业为主流,通过国家考试获取体制内职业则非主流,并且,学生所获职业和社会阶层的地位并不高。因此,急需强化社会支持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基于社会视角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政策;改善就业待遇和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更好的支持创业的条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纯  连晓庆  
职业的理论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多种理论领域,职业融合功能的研究对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从“道德与信仰”“社会关系与结构”“个体的主观性”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融合思想为起点,论述职业融合功能对个人与社会、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达至和谐统一的关键作用。职业如何有效发挥“融合”的功能,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只有融入职业融合的思想,将面向边缘群体的特殊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缩小每个个体由于社会家庭背景及占有学习资源等因素引起的差异,同时兼顾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华  
战后,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深入,社会已逐步由传统的物质形态向信息形态转变,原有的以物质创造为目的人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也不能再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对劳动力资源的观念结构、能力结构进行重组。作为劳动力养成所的教育领域首当其冲地受到这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永  
在诗化的语言背后,"儿童底层叙事"所承载的内容意蕴深远。面对当下课堂教学中盛行的"虚假生成"的现象,对《山彦学校》的深度解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此等解读的背后,嵌入中国教育境遇中的"儿童叙事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固化值得教育者们认真地反思——为什么我们会树立这样一种儿童教育观,它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不同于教育理想主义者们的本质主义追问,教育社会学的眼光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理解儿童教育的视窗,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发掘"儿童底层叙事"的教育意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贺晓星  
一个名叫汪向荣的日本史学者的去世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少关注,但是在他的学术遗产里却有一本名为《山彦学校》的译著,乃是日本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名著。该书1950年代早期被汪翻译进中国后并没有引起它在日本所表现出的那样大的反响,而是几乎不为人知,掉落在中国教育界的视野之外。本文对《山彦学校》一书的诞生、特点及其教育史地位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试图联系中国当下教育之实际,重新发现此书的教育学意义和价值,提倡一种唤醒学生力量的教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成文  
目前学术界对于失业这一概念的认识尚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这种认识上的模糊性导致了对失业者范围统计得过窄或过宽的失误。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失业是一个合格劳动角色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未能获得或失去一个职业角色而发生的一种被迫性无职业流动或下向职业流动现象。这样的界定,不仅有助于澄清目前学术界对于失业的模糊认识,避免对失业者范围统计得过窄或过宽的失误,而且便于统计操作,因而具有全新的理论与现实启迪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卉  闫智勇  谢晓艳  
在社会学视野中,职业主要有三种涵义:在一般范畴内来说,职业是人生存的一种状态,与闲暇互为目的和手段;就专门范畴内而言,职业是一种生产和垄断社会资源的劳动手段,其专业化程度越高垄断性越强;从象征符号上来看,职业是社会分工背景下生产关系的表征,附载了多重社会二元对立的涵义。在新时期,建议改革现有教育类型的命名体系,并在保持职业教育垄断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开放性,实现职业的教育和闲暇的教育共襄盛举的局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教育现实的特定的"问题化"的方式,由此确立起该学科相对独到的研究问题领域及基本理论范式。英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出的研究问题聚焦及由此所形成的理论范式代表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向。对教育获得与家庭背景之显性关联的聚焦;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洞察;对教育治理与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教育之民主改进与社会重建的总体探讨,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主要问题领域。以伯恩斯坦及扬为代表的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社会学洞察代表着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大成。这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家亮  
1930年10月,为了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找来江西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八位农民,以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调查。1931年元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就将这次调查整理成文,这就是著名的《兴国调查》。在1941年发表的《关于农村调查》中,毛泽东回忆"贫农与雇农的问题,是在兴国调查之后才弄清楚的,那时才使我知道贫农团在分配土地过程中的重要性。"正是通过这次调查,毛泽东掌握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为进一步明确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找到了依据。可见,《兴国调查》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樊凡  
本文通过对一些与"农村社会结构和特征""农村社会组织""小农化(去小农化)""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村民自治问题""乡村教育问题"等有关的文献进行"再田野化"的调查和反思性研究发现,在农村社会学研究中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没有受到关注的问题:一是有些研究者常常基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偏好对研究对象进行刻意的裁剪和装扮,进而出现了普遍且严重的学术割据现象;二是有的学术表述中不乏"符号暴力"面相;三是有的研究者刻意把农村社会问题话题化;四是有些文献更多展现的是研究者对农村社会的"消费"而非责任。上述问题的存在是部分学者"责任伦理"匮乏的表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为了促成学术责任的落实,有必要对农村社会学研究进行重新定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贾云鹏  刘青秀  
高校校名的变更体现在层次、学科、地域和类型四个方面,并呈现出累进性特点。高校之所以进行累进性更名是因为校名能有效传递本学校的基本信息,累进性更名可提高学校在高校中的结构性网络位置并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高校累进性更名反映了高校间竞争关系的存在、高等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备以及国家对教育符号资源的控制,它同时也启发我们,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竞争才是最有效的竞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肇丰  
从社会学角度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以非学术性知识重构学业评价标准,使人际交往成为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而同质分组又可能强化层际差异。基础教育改革应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教育机制,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