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9)
2023(13216)
2022(11189)
2021(10258)
2020(8325)
2019(18576)
2018(18097)
2017(33066)
2016(19037)
2015(21532)
2014(21409)
2013(20070)
2012(18674)
2011(17110)
2010(17430)
2009(15160)
2008(14561)
2007(12917)
2006(11459)
2005(10435)
作者
(53337)
(44342)
(44033)
(41920)
(28184)
(21426)
(20119)
(17221)
(16975)
(16144)
(15158)
(15070)
(14278)
(13972)
(13949)
(13715)
(13713)
(13169)
(13104)
(12508)
(11411)
(11245)
(10771)
(10216)
(10187)
(10046)
(10037)
(9669)
(9182)
(8929)
学科
(72776)
经济(72714)
管理(44063)
(41913)
(30916)
企业(30916)
中国(26337)
方法(24757)
地方(23417)
(22338)
数学(21359)
数学方法(21067)
业经(17131)
农业(15426)
(15290)
理论(14780)
教育(14607)
(13952)
地方经济(13488)
技术(13155)
(12746)
贸易(12736)
(12717)
金融(12716)
(12675)
(12656)
银行(12617)
(12516)
环境(12477)
(12314)
机构
学院(258566)
大学(246089)
(95773)
经济(93393)
研究(92715)
管理(86551)
理学(73651)
理学院(72579)
管理学(70940)
管理学院(70469)
中国(66241)
科学(59242)
(53705)
(48497)
(47557)
研究所(44128)
(43037)
(42004)
中心(41514)
(40538)
师范(40115)
业大(39090)
技术(38634)
农业(37302)
(34005)
北京(33817)
财经(33611)
(33599)
职业(33062)
师范大学(31509)
基金
项目(171159)
科学(134433)
研究(130560)
基金(117130)
(102772)
国家(101778)
科学基金(85871)
社会(78666)
社会科(74384)
社会科学(74368)
(73235)
教育(65852)
基金项目(61503)
(61220)
编号(56604)
自然(53859)
自然科(52630)
自然科学(52616)
自然科学基金(51644)
资助(47231)
成果(45332)
(43147)
课题(43075)
重点(40722)
(36810)
(36755)
(36320)
发展(34296)
创新(34057)
(33716)
期刊
(112418)
经济(112418)
研究(75404)
中国(65281)
教育(54437)
(44526)
学报(41646)
科学(37445)
管理(32032)
(31458)
农业(31160)
大学(31023)
技术(29432)
学学(28876)
(23586)
金融(23586)
职业(22196)
业经(20824)
经济研究(18221)
(16643)
财经(16139)
(15054)
论坛(15054)
技术教育(14616)
职业技术(14616)
职业技术教育(14616)
问题(14067)
(14052)
科技(12241)
资源(12212)
共检索到397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玲玲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深受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影响,仅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人文素养对学生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职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当前高职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浅显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萧早荣  
文章在分析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实现厚植爱国主义之魂、培养有竞争力的专业技能、注入工匠精神之魄、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体、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两翼等要求。具体来说,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构建"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合力共振,构建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全"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志鹏  陶洮  
在现代中国医疗"重学术技术、轻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大量医学生因片面重视专业学习而忽视了人文关怀修养。探讨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塑造优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一  刘兰平  徐平利  
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当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它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发展,意味着技术与职业教育必须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培养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解决五方面问题:重视生命教化在技术与职业教育活动中的存在意义;优化整合专业设置;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建立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营造美好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荣红  
高职院校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促进个人更好发展的同时,推动学校良性运转,最终满足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能力不足、缺乏团队精神,个人发展和能力提升受阻,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工作的主线,构建"三课堂"联动教学,实施"双学分制"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科  李震雷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构建职业素养培养的机制,寻求职业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习明  
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主体构成因素。文章阐释了人文与科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内涵,剖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现状,并就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与培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盈  
教育兴则经济荣,知识丰则民富。古语有云:治国之本,始于富民。唯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才能为国家的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旨在使职业教育能够更高效地提供人力资源、科研资源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要素,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共同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刻分析,更是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共同富裕”战略中作用的积极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应晓清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高职院校而言,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重新界定职业素养的概念,理清当前影响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因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专业教学,培育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霞  
高职德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职业素养培养的德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关键。应通过对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成长危机分析,认清目前高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更新德育内容,采取训练熏陶的方法,结合"活动论",构建高职德育工作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安洪斌  王琴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了解企业生产等全面情况,能以用人单位的思想来培养学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可以通过健全制度——将隐性职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基础课的育人功能,设立专门课程为隐性职业素养奠定基础;用企业机制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借鉴企业岗位标准,加强考评体系建设;引入企业文化培训,丰富隐性职业素养培训内涵等途径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淑秀  周万春  
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医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双重任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尽如人意,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确保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本文力图从丰富医学生人文知识、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加强以体验为主的实践教学和提高教师的的人文素养四方面入手,建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筱颖  
高职旅游文化课程虽然不能单独完成对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任务,但作为人文学科色彩浓厚的社科类课程,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特质。要利用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平台,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文章提出从当代高职生的人文素养的缺失现状分析入手,思考旅游文化课程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培养特质,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构建合理的旅游文化课程人文素养价值体系,从"社会人"的需求角度,将课程与社团合一,教学与服务合一,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洪  
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举足轻重,是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将人文素质培养渗透于专业技能培养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生社会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荒  
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完善其知识结构、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构建高素质的人文师资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