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8)
2023(13447)
2022(11598)
2021(10845)
2020(9212)
2019(21106)
2018(20796)
2017(39972)
2016(22380)
2015(24687)
2014(24500)
2013(24059)
2012(21972)
2011(19744)
2010(19306)
2009(17044)
2008(16428)
2007(14024)
2006(11917)
2005(10078)
作者
(64826)
(53893)
(53563)
(50987)
(34033)
(26018)
(24102)
(21355)
(20538)
(18998)
(18355)
(18115)
(16980)
(16852)
(16659)
(16555)
(16553)
(16150)
(15432)
(15357)
(13750)
(13139)
(13090)
(12201)
(12183)
(12004)
(11972)
(11747)
(10823)
(10800)
学科
(82557)
经济(82472)
管理(59271)
(57802)
(46846)
企业(46846)
方法(40839)
数学(35930)
数学方法(35584)
中国(24027)
(23218)
(22939)
(19944)
业经(18137)
地方(16641)
农业(15869)
(15504)
贸易(15498)
(15041)
技术(14154)
(14028)
理论(14012)
(13360)
财务(13301)
财务管理(13281)
环境(12934)
(12771)
企业财务(12604)
教育(11407)
(11303)
机构
学院(306933)
大学(306721)
管理(120539)
(117259)
经济(114773)
理学(106505)
理学院(105256)
研究(103872)
管理学(103242)
管理学院(102713)
中国(72120)
科学(68811)
(64962)
(57450)
(53380)
业大(52538)
(50584)
研究所(49647)
中心(45803)
农业(45633)
(42936)
财经(41858)
(41475)
师范(40949)
北京(40541)
(38279)
(37790)
技术(35954)
经济学(35002)
(34517)
基金
项目(223393)
科学(174852)
基金(161437)
研究(157633)
(143773)
国家(142589)
科学基金(121086)
社会(97841)
社会科(92706)
社会科学(92681)
(88310)
基金项目(87055)
自然(81872)
自然科(79979)
自然科学(79955)
自然科学基金(78522)
(75668)
教育(74329)
资助(66189)
编号(63779)
重点(50909)
成果(49158)
(48976)
(47613)
(46424)
课题(44742)
科研(43662)
创新(43335)
计划(42576)
教育部(41392)
期刊
(118213)
经济(118213)
研究(83224)
学报(57303)
中国(53458)
(50245)
科学(49827)
大学(41858)
管理(40835)
学学(39868)
教育(37129)
(36075)
农业(34888)
技术(28932)
(20252)
金融(20252)
业经(20144)
经济研究(19737)
财经(19560)
(17787)
(16640)
科技(16370)
问题(15844)
业大(15620)
(15317)
图书(14741)
技术经济(14067)
理论(14004)
资源(13639)
商业(13454)
共检索到422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文一  
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两性的职业分布结构与收入进行了描述分析,指出在不同的职业间两性收入差距的表现不完全相同;采用Appleton模型进一步对两性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结论是两性收入差距主要是职业内因素造成的,职业间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两性收入差异中歧视性因素仍然较大。认为在职业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为重要,同时应加大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减少对女性的歧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纪珽  梁琳  
本文运用指标法和回归法,对我国代际职业流动与继承状况的模式、影响因素和声望获得的性别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虽然总体上我国的代际职业继承性较强,但是两性代际职业流动模式存在差异,男性的平均继承性更高,女性的平均流动性更高,而且这种现象在各影响因素分层中普遍存在;(2)父亲位于低职业地位时,男性比女性更易摆脱其低阶层的家庭背景;(3)城镇家庭背景、沿海地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非农业户口性质、年龄段的增加和已婚状况相对而言均对子代代际流动和向上流动具有正的整体作用;(4)女性可以从上述前四种因素中获得比男性更大的有效作用,实现更大程度的代际流动和向上流动,但是年龄段和婚姻状况会抑制女性代际流动,并且结婚对女性向上流动有明显的反作用;(5)平均而言,女性能比男性取得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性别因素在代际间职业流动中的特定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熊俊峰  
对我国学术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与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学科性别隔离和垂直方向的职称性别隔离现象。工科和理科的程度最高,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程度最轻;高、低职称两端的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最重,男、女性教师分别聚集于高、低职称段。研究还发现,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比学科性别隔离严重,是造成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玉好  
在研究工资性别差距时,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男女在平均工资上的差别。从横截面数据和时序数据两个方面,本文发现研究工资分布相对于研究平均工资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还使用分位数分解方法对男女在工资分布上的差异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发现女性在经验回报率和经验年限分布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教育回报率和教育年限分布方面的境况并不差,甚至在教育回报率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解决男女工资不平等的问题,应该重视女性在工作中的升迁问题。提高退休年龄也会提高女性的工资,特别是中低等收入女性的工资,这也有助于解决男女工资不平等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翌秋   郭冲   金松青  
本文使用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生育事件对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扩大了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生育二孩使得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劳务和照料职责,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和市场分割;在男孩偏好强的区域,生育对家庭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影响更大;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女性养育子女对就业质量的不利影响,数字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工作与家庭的边界,更有利于女性的灵活就业并缩小就业性别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吕晓兰  姚先国  
本文使用2008年执行的CHIP数据的城市移民部分,考察了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职业流动具有不同的收入效应;相同的职业流动行为,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显著。工作原因、家庭原因两类主动流动均显著提高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虽然女性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工作原因主动流动倾向,但其从中获得的收入回报明显弱于男性,家庭原因主动流动反而降低了其后续收入水平;单位原因被动流动显著降低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但对女性农民工影响不显著。从在职搜寻工作行为视角考察农民工职业流动动机,同样发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为实现农民工适度流动和稳定就业,除重视其共同诉求外,也不能忽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蔡屏  
本文以促使开展信息行为的动力、信息行为的进行、信息行为的结束为研究内容,详述了信息行为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性别差异,以期促进用户研究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拓展与深化,为改进因特网信息组织、管理与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陆璐  
本文随机选取了江苏省859名农民工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从性别角度分析了他们之间的收入差异,结果显示,女性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基本上都低于男性农民工,女性农民工的收入没有文化程度与时代不同导致的差异性,女性农民工的小时收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生活负担、工作环境以及社会观念等,而男性农民工的自身因素会对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鉴于农民工收入存在的一些性别差异,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积极缩小性别造成的收入差距,或者保护弱势农民工的合法收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兴祥  林迪珊  
基于2008年全国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本文对该群体的收入与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分样本回归中引入z检验通过总样本和分样本回归,本文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男性和女性在工资收入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婚姻状况、务工所在地等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均有显著影响;第二,不论是总样本回归还是分样本回归,不论是以受教育年限还是以教育层次回归,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性别间的收入差异不是由教育带来的;第三,从受教育层次看,外来务工人员的回报率不是线性递增的,每提高一个教育层次,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都将大大增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朝阳  
职业成就性别差异研究主要从性别歧视、社会角色等层面展开,本文通过总结竞争激励机制下男女行为及竞争偏好差异,基于内在行为偏好视角解释职业成就的性别差异,从过度自信、社会偏好、风险决策、社会文化等维度归纳竞争偏好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在此框架基础上介绍了倾斜机制、团队间竞争、调整竞争群体的性别比例三种女性竞争偏好的提升机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海燕  刘航江  刘金平  游明鸿  谢瑞娟  
以雌雄异株攀援草本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为材料,设置不同遮阴度(0、25%、50%、75%),测定雌、雄株的构件性状、水分分配、生物量结构及根冠比,分析遮阴对葎草结构形成和生长策略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遮阴对葎草叶性状的影响为叶宽>叶长>叶厚,对茎性状的影响为茎长>茎径>节间长,叶长、叶宽、茎长和节间长存在性别差异(P<0.05);遮阴对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阴可增加雌株但显著减小雄株的总叶面积(P<0.05);遮阴对单株生物量、茎叶水分含量和生物量分配及单株根冠比有显著影响(P<0.05),虽雄株总生物量显著大于雌株,但雌株茎分配显著大于雄株,且叶、根分配无性别差异。雌、雄株采用改变构件性状和生物量结构,形成与性别分化匹配的对不同遮阴度的生长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高峰  杨浩东  汪琛  
激发女性研发人员创造活力,对于中国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科研领域性别结构失衡是长期以来科学共同体内外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围绕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在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下简称创新TFP)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对三大创新主体的性别结构、创新TFP分布的演进进行描绘。其次,采用半参数核回归法探析科研人员性别结构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TFP间的关联。最后,选用Oaxaca分解法探究STEM研究生性别差异对R&D人员性别差异的解释程度。结果表明:相比研发机构和高校,企业研发人员性别失衡更为严重,相比人口大省、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对研发人员性别结构的“兜底作用”更显著;创新投入、产出与性别结构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研发人员女性占比越高的地区,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越高;STEM领域研究生数量上的性别差异可以解释约6成的研发人员性别差异,且解释程度呈逐渐增强趋势。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占国  
基于全国17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检验了各因素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等相关变量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学校层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起薪的影响效应存在性别差异,重点高校的学历对女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男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此外,工资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是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周耿  易斯琦  
以传统口碑效应影响因素模型为基础,提出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者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感知风险和接收者专业强度,且这些因素均受性别的调节和影响。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传播者的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和感知风险对在线口碑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接收者的专业强度对在线口碑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接收者的性别对关系强度与口碑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关系强度越高,对男性接收者的口碑传播效果越好,但传播者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感知风险和接收者专业强度对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不受性别的显著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